原标题:
印度援华医生——巴苏华
巴苏华,印度人,194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11年生于印度,全名为比乔埃 库马尔巴苏,1934年加入印度共产党。1938年毕业于印度医科大学。同年参加印度援华医疗队。1939年到达延安。为表示对中国的敬爱,取名巴苏华。担任八路军总医院外科主治医生。
接受组织安排,与家人不辞而别,积极投身中国抗日前线
当年,巴苏华是与中国人民耳熟能详的柯棣华大夫一起踏上援助中国抗战征程的。中国抗战爆发后,巴苏华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义无反顾地接受组织安排,加入了印度援华医疗队。
1938年的印度,英国殖民统治者不会轻易让印度共产党员前往中国支援抗战。一名印度医生因为共产党员的身份而被当局扣留了护照。巴苏华因较好地隐藏了身份,受命接替这名队员。他与家人不辞而别,从加尔各答秘密前往孟买与医疗队其他成员会合,乘船赶赴中国。当时,他与妻子结婚刚3年,还没有孩子,这一别就是5年。
图为印度援华医疗队队员1938年在重庆的合影,右一为巴苏华,右二为柯棣华。
当时,由5人组成的印度援华医疗队坐了近3周的船抵达广州,队员们上岸后的首个任务是改名字,在每个人的名字后加一个“华”字,取意援助中华。队员们当时都积极要求到中国北方前线,延安当然是首选。见到毛主席等人后,队员们都惊讶于中国革命领袖的生活竟然如此简朴,斗志却如此昂扬。毛主席还亲切地对医疗队队员们说:“你们从印度来,能吃辣椒!能吃辣椒就干得好革命!”
从延安到晋察冀边区,整整5年,成为最后一个离开的医疗队员
在延安的岁月十分艰苦却令人难忘。陕北的冬天格外冷,来自印度的医生很不适应,四五个月都洗不了一回澡,最好的“水果”就是黄瓜。严酷的环境加之满负荷的工作导致医生们纷纷病倒。爱德华、卓克华和木克华3名队员在履行援华任务满1年后,即因病先后回国,而坚持下来的柯棣华和巴苏华则转战千里奔赴晋察冀边区,在那里边治疗伤病员边向当地医护人员传授医疗技术。其间,他们还各自随部队参加了著名的“百团大战”。
1942年,柯棣华大夫积劳成疾在中国去世,印度援华医疗队只剩巴苏华一人。在这种情况下,巴苏华尽力在抗战前线救治伤员并传授医术。
图为1978年,巴苏华(右二)带领学生在大连学习针灸治疗。
传播针灸术,把后半生献给印中医学及友好事业
巴苏华1943年回国后,格外怀念与战友柯棣华共同战斗的日子,立即成立全印柯棣华大夫纪念委员会,继续致力于印中友好事业。
巴苏华在延安期间就见识到了针灸的神奇,他在1957年访华后决心把这项有效的医疗技术带到印度。通过巴苏华在中国的亲身学习以及包括甘泰特在内的几名学生的实践,针灸术以加尔各答为中心向全印传播。至上世纪70年代,印度各地已有针灸诊疗机构30多家,针灸师超过150名。目前,印度各界均认可印度现代针灸术来自巴苏华大夫。直至1986年去世,巴苏华把后半生都贡献给了中印医学及友好交流事业。
国际主义战士——柯棣华
柯棣华,印度人,著名医生,国际主义战士。1910年出生于印度孟买,1938年随同印度援华医疗队到中国协助抗日,先后在延安和华北抗日根据地服务,任八路军医院外科主治医生、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第一任院长。1942年12月9日凌晨,柯棣华因癫痫病发作在河北唐县逝世,年仅32岁。
二战爆发后,他没有去英国上学,参加了巴苏大夫领导的一个五人援华医疗队。
1938年6月29日柯棣华和爱德华、巴苏华等5位医生组成的赴华医疗队。1938年9月17日到达广州并受到保卫中国同盟主席宋庆龄的迎接。9月29日医疗队经长沙辗转来到汉口,被中国红十字会编为第15救护队,先后在汉口、宜昌、重庆等地工作。谭云山提议:在他们每个人名字后面加上“华”字。于是,五位医疗队员都有了他们的中国名字:爱德华、柯棣华、卓克华、木克华、巴苏华。柯棣华的名字就是这时从原名柯棣尼斯改成的。
柯棣华于到中国后为国民革命军救助伤员,他感觉国军并没有全力抵抗日本侵略军。于是在1939年2月前往延安,参加了八路军医疗队,在晋察冀边区全力抢救和日本军队作战的伤员,并以自己的身体试验治疗当时在边区流行的传染病。
1941年1月,正式参加了八路军,接替牺牲的白求恩大夫,成为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的院长,仍然兼任白求恩卫生学校教员。
1942年7月,柯棣华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42年12月9日,柯棣华的癫痫病再一次发作,医护人员虽全力抢救,也未能挽救他的生命。他没有给他热爱的战友们留下一句话,没有给他爱妻娇儿留下一句话;但他全部工作,他的热情,他的献身精神,他的国际主义精神,将永远激励人们前进。
活着的白求恩——傅莱
国际共产主义战士理查德 傅莱(Richard Frey) 奥地利人,194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原名:理查德 施泰因 (Richard Stein)。新中国成立后,他加入了中国国籍。他在世时被人们称作“活着的白求恩”。
傅莱1920年2月出生于奥地利首都维也纳,青少年时期即投身反法西斯斗争,并参加奥地利共产党。因反对希特勒被特务机关列入黑名单。1939年1月来到中国。
在前线为八路军战士诊病
1941年,在北平地下党组织的安排下,傅菜通过封锁线,到达向往以久的晋察冀抗日根据地,后被安排到白求恩卫生学校担任教员。1944年,傅莱调到延安中国医科大学担任内科教学工作,同年秋天,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后任华北军区卫生部顾问。新中国成立后,加入中国国籍。
参加全国政协会议
在中国西南地区工作十余年,先后在西南军政委员会卫生处、重庆市卫生局、重庆医学院任职。1962年调入中国医学科学院情报所担任副所长,1987年领导建成中国第一个大型医学文献计算机检索系统,结束了医学文献手工检索的历史。傅莱后来担任了中国医学科学院顾问、中国医学科学院信息研究所名誉所长。第六、第七、第八届全国政协委员。84岁时逝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