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
“交得其道,千里同好”。波兰是最早承认并同新中国建交的国家之一。1949年10月7日,中波两国建立大使级外交关系。2004年,两国建立友好合作伙伴关系。2011年12月,两国关系提升为战略伙伴关系。2016年6月19日至21日,应波兰总统杜达的邀请,习近平主席对波兰进行国事访问,两国元首一致认为,深化中波合作符合两国利益,一致决定将中波关系提升为全面战略伙伴关系。6月20日, 两国元首共同签署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和波兰共和国关于建立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的联合声明》。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的建立,谱写了中波友好新篇章。请随“学习中国”小编一起学习。
图为:2016年6月20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华沙同波兰总统杜达举行会谈。这是会谈后,两国元首共同签署《中华人民共和国和波兰共和国关于建立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的联合声明》。
一、增进互信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中波两国虽然相距遥远,但友好传统深厚,彼此交往源远流长。特别是2011年中波两国建立战略伙伴关系以来,两国关系进入发展的快车道,双方了解和互信不断加深。习近平指出:“中波建交以来,两国人民彼此同情、相互支持、互学互鉴,传统友谊发扬光大。”在中波全面战略伙伴关系框架下,双方了解和互信将进一步增进和扩大。
“相知无远近,万里尚有邻”。中波交往源远流长,拥有良好政治互信和传统友谊。17世纪中叶,波兰传教士卜弥格来到中国,广泛研究中国社会、历史、医学、地理等学科,发表大量著作,是首位向西方介绍中国古代科学文化成果的欧洲人,被誉为“波兰的马可·波罗”。中波两国都有一句谚语叫“患难见真情”,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两国人民彼此同情、相互支持,结下深厚友谊。傅拉都、戎格曼等波兰友人不远万里来华,为中国抗日战争提供医疗支援,乌尔班诺维奇、什曼凯维奇等波兰军人参加盟国军队援华。新中国成立后,波兰成为最早承认并同新中国建交的国家之一。1949年10月7日,中波两国建立大使级外交关系。建交67年来,两国人民传统友谊不断加深。新中国成立初期,波兰为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在采矿、制糖、航运等领域提供了大量支持和帮助。早在1951年,中波就合资创办了新中国第一家中外合资远洋运输企业——中波轮船股份公司(中波轮船)。新世纪后,中波轮船实现跨越式发展,营业利润不断创新高。如今,中波轮船班轮航线覆盖东南亚、中东等“一带一路”区域。马佐夫舍歌舞团是第一个访问新中国的外国演出团,表演的《玛祖卡》、《波罗乃兹》、《小杜鹃》、《芦笛》等波兰民间歌舞流传至今。20世纪五六十年代,在美国政府对新中国采取孤立和敌对政策期间,中美两国驻波大使曾经保持定期会议,在双边处于隔绝状态期间建立了沟通与对话渠道;波兰也曾在中国与西方国家进行试探性外交接触中扮演桥梁作用。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信任是人与人关系的基础、国与国交往的前提。近年来,中波双方对话机制日渐完善,高层互访频繁,成果丰硕,政治互信不断加深。2012年,中波开启首轮副外长级战略对话机制,目前已经成功举行4轮;2015年6月,中波政府间合作委员会首次全体会议在北京召开,为增进互信、促进合作发挥良好平台作用;中国-中东欧合作机制已历时4年,有效推动中国同波兰等中东欧国家的务实合作。2015年11月,波兰总统杜达对中国进行了国事访问。期间,习近平主席同杜达总统就加强两国高层交往、深化战略互信、推动各领域务实合作达成广泛共识。习近平指出:“双方要进一步提高政治互信水平,继续保持高层交往,密切政府、立法机构、政党等交流合作,加强在国际事务中的沟通和协调。”
新形势下,为深化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双方要增进互信,把握双边关系发展的政治方向。习近平指出:“中国古代思想家孔子说‘义以为质’、‘信以成之’。双方应该从战略高度和长远角度看待双边关系,相互理解和支持对方的核心利益和重大关切,确保中波关系长期稳定健康发展。”
图为:2015年11月25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同波兰总统杜达举行会谈。
二、深化合作
同舟共济扬帆起,乘风破浪万里航。只有合作共赢,才能办大事、办好事、办长久之事。中波双方都有强烈合作愿望和巨大合作潜力,在中波全面战略伙伴关系框架下,双方各领域合作将进一步拓展和深化。习近平指出:“要对接发展战略,将政治互信转化为可持续的务实合作成果,希望以中欧班列为代表的合作项目能够在双方共建‘一带一路’过程中发挥带头作用,推动中波互联互通和产能合作;要深化经贸、金融、农业、高技术领域合作,丰富双边关系内涵;要巩固友好,全面推动人文领域交流合作,进一步采取措施便利人员往来。”
对接发展战略,打造互利共赢的利益共同体。2015年中波双边贸易额约170.9亿美元,比2004年增长了6倍。波兰连续多年成为中国在中东欧地区最大的贸易伙伴,中国是波兰在亚洲最大的贸易伙伴。2015年波兰还以创始成员国的身份成为加入亚投行的唯一中东欧地区国家。2013年开通的中欧班车为中欧、中波陆上经贸带来了新机遇。中国成都至波兰罗兹的“蓉欧快铁”和中国苏州至波兰华沙的“苏满欧”等班车为中波经贸合作增添了新动力。以成都到罗兹的“蓉欧快铁”为例,它既服务于中国西部地区对外开放,也契合于罗兹省打造国际交通枢纽的战略。开通3年来,不仅对促进双边贸易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也成为四川省和罗兹省合作的桥梁。2015年11月25日,习近平同波兰总统杜达会谈时指出:“双方要夯实务实合作基础,加快‘一带一路’倡议同波兰国家发展战略对接。中方鼓励有实力的中国企业继续赴波兰开拓市场,欢迎波兰企业来华发展。双方可进一步探讨以波兰为枢纽,规划打造新的物流线,建设辐射中东欧的物流中心。中方愿同波方拓展在金融、装备制造、环保、新能源、信息通讯技术、农业、科技、电子商务、基础设施建设等领域合作。”习近平在《推动中波友谊航船全速前进》的署名文章中指出:“我们要加强战略对接、共商发展大计。波兰是欧洲的‘十字路口’,也是‘琥珀之路’和‘丝绸之路’的交汇点。目前,有多条中欧班列途经波兰或以波兰为目的地。双方应该以签署共同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政府间谅解备忘录为基础,加紧完成两国规划纲要编制,充分梳理和筹备重大合作项目,争取早期收获。”
扩大人文交流,巩固传统友谊。“友也者,友其德也。”中波双方在旅游、教育、地方、体育等领域的合作,增进了两国人民的相互了解和友谊。波兰是最早与中国签订文化合作协定的国家。两国迄今已签订23个文化合作年度执行计划,并将签订2016至2019年文化合作议定书。从文化角度看,两国文化交流呈现出多层次、多渠道的局面。从政府层面讲,2011年启动的“欢乐春节·波兰行”活动连续举办6届。“中国文化节”、“中国民族文化周”及“波兰文化季”活动成为两国文化交流的名片。从教育合作领域看,近几年,中国在波兰留学生的数额不断增加,去年已达到1300多人。自2006年中国在波兰开设第一所孔子学院以来,到去年,在波兰全境已经有5所孔子学院和2所孔子课堂落户。目前,越来越多的中国高校开设波兰语教学,波兰一些幼儿园、小学和中学也都设立了教授汉语的课程。两国旅游交流充满活力。到波兰旅游的中国游客人数从2004年的7700人次上升到2015年的6万多人次,增长了近8倍。2015年,波兰赴中国的旅游人数也达到近7万人次。在科技方面,双方合作不断加深。2014年,中国用自己的火箭为波兰发射了一颗卫星,这标志着中波两国在科技领域又开辟了一个新的合作途径。2016年是中国-中东欧人文交流年,9月份,中国国家博物馆将在波兰举办一个综合展览。在“16+1合作”框架下,今年10月,在克拉科夫将举办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专家论坛。习近平在《推动中波友谊航船全速前进》的署名文章中指出:“中波两国都拥有丰富优秀的历史和文化传统。我们要互学互鉴,扩大文化、教育、地方、旅游、体育等领域交流合作,让两国青年接好中波友好的接力棒,为巩固两国传统友谊作出积极贡献。”
图为:2016年6月20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出席波兰总统杜达在华沙总统府举行的隆重欢迎仪式。欢迎仪式后,习近平和夫人彭丽媛同杜达和夫人阿加塔简短寒暄。
三、用好平台
“积力之所举,则无不胜也;众智之所为,则无不成也。”波兰是欧盟重要成员国,是中东欧地区领头羊,无论是“一带一路”建设,还是中国与中东欧国家“16+1合作”,波兰都是不可或缺的力量。在中波全面战略伙伴关系框架下,双方要建好用好合作平台,在区域合作中发挥更大作用。习近平指出:“我们要用好现有平台、共谋区域合作。”
共商共建“一带一路”,推动区域经济繁荣。习近平指出:“‘一带一路’建设是沿线各国共同的事业,需要大家一起努力,合作好、发展好、分享好。”波兰地处欧洲“十字路口”,地理位置优越,是“一带一路”的重要一环。“一带一路”实施以来,中波两国政府、企业积极接洽,波兰希望借助“一带一路”发展成为中东欧地区物流中转站和货物集散地。作为“一带一路”沿线的重要国家,波兰表现出对“一带一路”战略合作的高度重视,专门设立了“一带一路”基金和研究中心。波兰总统杜达在多个场合表达了对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热切期待,他说:“‘一带一路’建设具有历史意义,是波兰的重要机遇,波方愿积极参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和波兰共和国关于建立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的联合声明》指出:双方致力于在中国提出的 “一带一路”和波兰提出的“可持续发展计划”框架下共同推动双边合作。双方将以《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与波兰共和国政府关于共同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谅解备忘录》为基础,加强“一带一路”与“可持续发展计划”对接,共同组织编制中波合作规划纲要,开展和深化互利合作,实现和平、可持续发展和共同繁荣。习近平在丝路国际论坛暨中波地方与经贸合作论坛开幕式上提出:“齐心协力,将中波合作打造成‘一带一路’合作的典范,带动整个区域合作。”
推进“16+1合作”,用好区域合作平台。习近平指出:“波兰是‘16+1合作’首倡国,是首届‘16+1’领导人会晤举办国,始终积极支持和参与‘16+1合作’,在投资、商务等领域发挥了重要促进作用。我们愿同包括波兰在内的中东欧国家一道,用好这一区域合作平台,造福十七国人民。”中东欧是欧洲最有发展潜力的地区,中国和中东欧国家有着深厚传统友谊、真诚合作意愿,经济互补性强,这为中国-中东欧国家合作(“16+1合作”)提供了充沛动力和巨大空间。根据中国海关统计的数据,2015年中国与中东欧国家贸易额达562亿美元,比2010年增长了28%,双方贸易结构不断优化,贸易领域不断拓展。据不完全统计,目前中国企业在中东欧国家投资超过50亿美元,涉及机械、化工、通信、物流商贸、新能源、金融、农业等诸多领域。中东欧16国在中国投资超过12亿美元,涉及机械制造、汽车零部件、化工、金融、环保等多个领域。“16+1合作”诞生以来,形成了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的合作格局,开辟了中国同传统友好国家关系发展的新途径,创新了中国同欧洲关系的实践,搭建了具有南北合作特点的南南合作新平台。目前,“16+1合作”保持快速发展势头,合作广度和深度不断扩大,已经进入成熟期和收获期。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中波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的建立,将开辟出两国务实合作的新天地,给两国人民带来实实在在的利益。习近平指出:“让我们携手努力,推动中波友谊航船沿着互利共赢的航道,向着中波关系、中国-中东欧国家合作、中欧关系的美好未来全速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