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
“正是浴兰时节动,菖蒲酒美清尊共。”6月9日时值端午。
作为我国的传统佳节,端午节凝结着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和民族情感,承载着中华民族的文化血脉和思想精华,是重要的精神纽带。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从中华民族最深沉精神追求的深度上看待传统文化,从国家战略资源的高度上继承传统文化,从寻找中华民族现代化道路的意义上发展传统文化,形成了系统的方法和理论。
本网以数字为主线,提炼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传统文化的部分重要讲话,供大家一起学习。
一:一个中国梦、一个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一个命运共同体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强盛,总是以文化兴盛为支撑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以中华文化发展繁荣为条件。”在习近平心中,中国梦是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孕育和提出中国梦的重要源泉和精神因子,实现中国梦是弘扬和光大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在要求和重要使命。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没有文明的继承和发展,没有文化的弘扬和繁荣,就没有中国梦的实现”。
中国梦凝聚了几代中国人的夙愿和追求,彰显了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和愿望,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实现中国梦需要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机结合起来,通过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为实现中国梦提供不竭的精神源泉,打牢实现中国梦的文化根基。
2013年11月24日至28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山东考察。这是26日上午,习近平在孔子研究院参观考察。
“核心价值观是文化软实力的灵魂、文化软实力建设的重点。这是决定文化性质和方向的最深层次要素。”2014年2月24日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体学习会上指出,一个国家的文化软实力,从根本上说,取决于其核心价值观的生命力、凝聚力、感召力。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要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展现中国精神的文化力量,做到在国家层面,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在社会层面,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在个人层面,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培育和弘扬核心价值观,有效整合社会意识,是社会系统得以正常运转、社会秩序得以有效维护的重要途径,也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方面。
“牢固的核心价值观,都有其固有的根本。抛弃传统、丢掉根本,就等于割断了自己的精神命脉。”习近平指出,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提供了丰厚滋养。”
中共中央政治局2014年2月24日下午就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中华传统美德进行第十三次集体学习。
习近平一直倡导的“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正是其站在人类共同利益的视角思考生态自然、经济和人类关系的观点,内含了中国古代“天人合一”的方法论思想,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习近平指出,面对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遭到破坏的严峻形势,必须要有尊重自然、顺应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将生态文明建设融入到政治、经济、文化与社会建设中,实现中华民族可持续发展。
二:两个创造性
“要处理好继承和创造性发展的关系,重点做好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2014年2月24日,习近平在主持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体学习时明确指出了,新形势下我们党对待传统文化的基本态度和“两创”的基本方针。
所谓创造性转化,就是要按照时代特点和要求,对那些至今仍有借鉴价值的内涵和陈旧的表现形式加以改造,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和现代表达形式,激活其生命力。
所谓创新性发展,就是要按照时代的新进步新进展,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加以补充、拓展、完善,增强其影响力和感召力。
“不忘本来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更好创新。”习近平反复强调:“对历史文化特别是先人传承下来的价值理念和道德规范,要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有鉴别地加以对待,有扬弃地予以继承,努力用中华民族创造的一切精神财富来以文化人、以文育人。”如何发挥传统文化的现实价值,关键取决于我们如何从现实出发来诠释和理解它,并结合时代精神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三:三个独特
“独特的文化传统,独特的历史命运,独特的基本国情,注定了我们必然要走适合自己特点的发展道路。”习近平于2013年8月19日的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提出“三个独特”深具内涵。
每个国家和民族的历史传统、文化积淀、基本国情不同,其发展道路必然有着自己的特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植根于中华文化沃土、反映中国人民意愿、适应中国和时代发展进步要求,有着深厚历史渊源和广泛现实基础。
“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要努力展示中华文化独特魅力。”2013年12月30日,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二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使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以人们喜闻乐见、具有广泛参与性的方式推广开来,把跨越时空、超越国度、富有永恒魅力、具有当代价值的文化精神弘扬起来,把继承传统优秀文化又弘扬时代精神、立足本国又面向世界的当代中国文化创新成果传播出去。
中华民族创造了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中华民族也一定能够创造出中华文化新的辉煌。习近平指出,对我国传统文化,对国外的东西,要坚持古为今用、洋为中用,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经过科学的扬弃后使之为我所用。
中共中央政治局2013年12月30号下午就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研究进行第十二次集体学习。
四:四个自信
“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说到底是要坚定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2016年5月,习近平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再次强调了“四个自信”。
在习近平一系列重要讲话中,“四个自信”一直是高频词汇。他指出,中华民族是具有非凡创造力的民族,我们创造了伟大的中华文明,也能够继续拓展和走好适合中国国情的发展道路。
“在中华文化引起世人瞩目的今天,我们假如不能用一个完整的东西来表达中华文化的特色,那么,不仅严重影响到我们国家‘软实力’的增加,乃至世界对中国的思想文化的探究和理解,都会遇到很大的障碍。”
习近平号召全国人民一定要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自信、道路自信、制度自信,坚定不移沿着正确的中国道路奋勇前进。
2013年8月19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新华社记者鞠鹏 摄
五:五大发展理念
在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上,习近平同志系统论述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强调实现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
五大发展理念的提出,有着深厚的中国文化底蕴。创新,“日新”观念是激励中华民族开拓进取的思想根基;协调,这一发展理念从根本上说是要处理好“道”与“术”的关系;绿色,这一发展理念在中国先秦时期就有思想萌芽,“天人合一”始终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旋律;开放,中国传统文化是在不断吸收各国的思想文化资源,并加以融会贯通的基础上发展的,“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和而不同,兼收并蓄”体现了对外开放的特色和原则;共享,“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呼唤“共享”发展理念。
文化实力和竞争力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重要标志。在传统佳节到来之际,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彰显中国梦的精神力量,从更高的层次、更宽的视野、更新的角度来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创造出既体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特色,又富有时代精神的先进文化,促进文化的可持续发展,在实现中国梦的过程中,就必将迎来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