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新闻客户端

央视新闻客户端点击或扫描下载

国内国际图片生活军事人物科技文娱经济评论

福建宁德:党员冲在“精准扶贫”第一线

中国新闻来源:新华社 2016年05月20日 09:21 A-A+ 二维码
扫一扫 手机阅读

原标题:

  新华社福州5月20日电(记者董建国)走进“中国扶贫第一村”福建宁德市磻溪镇赤溪村,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水墨画似的舒展开来:瓜果飘香的田野、鳞次栉比的农舍、安居乐业的百姓。

  30年前,作为闽东地区为数众多的畲族村落之一,赤溪村是众人皆知的穷苦之地,群众过着“家家竹木屋、顿顿揭锅难”的艰辛生活。30年来,宁德以愚公移山、滴水穿石的精神致力脱贫攻坚,党员始终冲在“精准扶贫”第一线,目前全市贫困人口已从77.5万下降到11.3万,农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13万元。

  据赤溪村70多岁的畲族村民李先如回忆,“那时的家是一个‘挂’在海拔1000多米山腰上的寨子,出村唯一的路是山间的羊肠小道。”40多年前一个深夜,在赤溪村的下山溪自然村一间茅屋里,李先如眼睁睁看着妻子难产来不及送医而去世。

  1994年,当地创造性提出“整体搬迁”,随后下山溪22户畲族群众成为全省第一批整村搬迁的农户。此后350多户畲族群众陆续迁至赤溪行政村所在地。

  “下山了,但问题又来了:靠着人均不足一亩的土地,如何安稳住?人一聚,无事干,酒一喝,牌一打,原本宁静的山村,变得躁动起来。”福鼎市农业局下派干部、赤溪村第一书记王纯华说,旧观念不改变、村两委班子不力都是致乱之因。

  为此,宁德市大力实施“固本强基”工程,先后选派四批2000余名党员干部到贫困村任第一书记,赤溪村也在列。几任第一书记先后接力,刹住了赌博之风。

  “精神状态搞上去,大家的思想观念跟着进步了,经济发展也越来越好。”王纯华说,目前村里家家种茶、户户增收,去年村民人均收入超过1.3万元。

  安居还要乐业,关键要有稳定的致富门路。新时期,宁德还下派党员干部逐一对贫困村、贫困群众建档立卡,建立扶贫台账。针对缺思路、缺项目、缺资金、缺技术等问题,从市、县、乡、村四个层面,逐级落实挂钩责任单位,帮贫困乡村、贫困对象答疑。

  “党员干部冲在第一线,带领大家选好项目产业,协调养殖户实行一对一结对帮扶,传授养殖技术。”霞浦县东山村党支部书记钟祖钦说,同时村里还依托农民专业合作社,引导村民大力推广紫菜养殖新品种、新技术和紫菜加工,目前全村养殖紫菜2000多亩,紫菜加工企业14家,年加工紫菜1000多吨,产值4000多万元。

  • 新闻
  • 军事
  • 财经农业
  • 社会法治
  • 生活健康
扫一扫
扫一扫,用手机继续阅读!
央视网新闻移动端
央视新闻客户端iPhone
央视新闻移动看!
CBox移动客户端
下载到桌面,观看更方便!


央视新闻下载




860010-11020101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