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
李克强同10位全国教书育人楷模和15位优秀乡村教师代表合影(第二排右四为程惠芳教授)。
央视网讯(记者 徐辉)在浙江工业大学,一位教授指导青年教师岑丽君撰写博士论文,后者前后写了23稿。
还是这位教授,在国外访学时闻听学生郑丽萍突患骨癌,每天打电话、发邮件,鼓励她与病魔抗争,要求学院尽一切可能提供帮助。回国后,她第一时间就跑到医院去看望学生。
她总是对青年教师说:“莫以善小而不为。老师的点滴关爱,会在学生内心绽放出各种美好。”
这位教授就是程惠芳,课堂上她是严师,生活中又是慈母。2005级硕士研究生居海刚评价说:“许多程老师的学生对她都会经历一个从敬畏到敬爱的心理过程。”
上课是门大学问
与有些大学教师不同,程惠芳总是采用提问式和启发式教学方法,把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讨论,让他们进行案例分析。
在“一带一路”的教学单元中,程惠芳将学生分组,布置同样的任务:搜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近50年的人口、贸易、投资、汇率方面的数据,通过分析回答以下问题:你愿意投资哪个国家、哪个行业?讲出道理、原因。
“这样不仅会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还可以教会学生学会查看国外文献,用定量的方法研究经济学,用数学模型分析问题,用实证研究解决问题。”程惠芳说。
上课有办法,教学讲原则。
硕士生论文答辩会上,她会因为下一届某个学生没来听而专门打电话;课题讨论会忙到深夜12点,也不放走一个学生;最得意的门生如果课前准备不充分,也会被严厉地批评……
很多学生感触说:“读程老师的研究生,是一次意志的自我挑战。”
工农兵炼成大教授
程惠芳出生于浙江东阳一个普通家庭,父亲是工人,母亲不识字。上世纪七十年代,程惠芳被推荐就读工农兵大学,毕业后分配到浙工大时在化工专业任教。
靠着自己的刻苦和勤奋,她从一个经济学的“门外汉”攻下了复旦大学经济学博士学位。
改革开放初期,浙江省的民营企业发展蓬勃,程惠芳主持国际贸易专业建设,浙江工业大学在全国率先创立了工业外贸“3+2”的教学模式,为当地民营企业输送了大批人才,而这样的培养模式也被保持至今。
程惠芳说:“我们是两年的工科背景,然后再加三年的外贸,这样要读五年,比如说我学了化工,就可以为化工的民营企业去做外贸,所以对学生自己发展也特别好,3+2从创办以来到现在,几乎都是百分之百的就业。”
如今程惠芳桃李满天下,其中绝大多数成为了省内国际贸易、金融领域的精英。
程惠芳经常和青年教师讲,要将个人学术与国家发展需求接轨,作出抉择后,就要做一名“不撞南墙不回头”的战士。
“我跟学生经常讲,一定要按照国家的战略去走,国家的需求就是你个人的需求,在服务国家战略过程中实现自我价值。”她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