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新闻客户端

央视新闻客户端点击或扫描下载

国内国际图片生活军事人物科技文娱经济评论

岳延祯:坚守27年的工业生产“体检师

央视网报央视网 2016年04月27日 11:45 A-A+ 二维码
扫一扫 手机阅读

原标题:

“听”管网是否出问题,是他每天要做的事儿。

“听”管网是否出问题,是他每天要做的事儿。

  央视网讯(记者 王小英)他已经在TDI生产线坚守了27年,用他的话说“每天都在重复昨天的故事”。

  如今,他是技术带头人、中层管理人员,可每天守在生产线前已成为习惯。

  他是甘肃银光化学工业集团有限公司聚银公司TDI厂副厂长岳延祯,靠着钻研、拼搏,从学习者成长为技术带头人。

  钻进设备间隙摸清结构

  每天上班和同事交流结束后,岳延祯便开始了一天的巡检,偌大的生产线,要走遍并不容易。图为部分生产线。

  每天上班和同事交流结束后,岳延祯便开始了一天的巡检,偌大的生产线,要走遍并不容易。图为部分生产线。

  1989年炎热的夏天,24岁的岳延祯走进银光集团。3年前,公司从德国购进TDI生产线。

  TDI、MDI曾被国际公认是投资最大、工艺路线复杂、控制难度高的高科技化工原料。

  “管网密密麻麻,不知道每条管网都通往何处”,尽管在银光技校时接受过相关的短暂培训,第一次看到生产线岳延祯有点懵。

  1990年3月,生产线正式投产成功,但困难接踵而来。

  “安装时留下的全是英文资料,一旦出现问题就得逐个查,在国内找不到任何人来请教。”岳延祯回忆。

  作为盘面操作工(在监视器上监看生产线)的岳延祯走出监控室,采取最笨的办法,研究每条管网的走向和作用,钻进静止设备间隙摸清内部结构。

  现在想起来,岳延祯有些后怕,毕竟现场很多易燃易爆的原料,甚至可能会出现光气泄漏。可当年他一心想弄懂,压根没考虑危险。

  写书传授技艺

  岳延祯准备进入光气室,查看情况。

  岳延祯准备进入光气室,查看情况。

  岳延祯独创了眼观、耳听、鼻闻、手摸,来检测仪器是否正常。

  十多台气压表正在运转,岳延祯先看气压是否正常,随手举起一米多长听棒搭在设备上,在近100多分贝的轰隆声中“倾听”。“嗡嗡嗡,声音连续稳定,说明正常,有咯噔声,肯定出问题了”。

  “有些设备40°,摸上去发烫肯定不正常,有些设备运行时正常温度高达200多°”。岳延祯说。

  他还会通过闻废水是否有异味判断运行是否正常,一旦有异味则意味着物料泄露。

  1990年到2000年,10年内岳延祯和同事无数次更换、优化,不仅弄明白了这条生产线,还研究出了替代产品,他们申请了多项专利。

  根据现场摸索的经验,岳延祯编写《10万吨/年产TDI生产线岗位操作手册》、《TDI生产线技术规程》;制定《TDI厂设备检修倒料、吹扫、检修方案》,特别对含有光气等剧毒物料的贮存和倒料吹扫编制了相关的《安全倒料、吹扫、检查确认方案》、《检修预案》……

  2008年他被聘为中国兵器集团的技能带头人。

  坚信答案永远在现场

  多年坚守和拼搏换来了事业上的回报,他从装置盘面操作工到副工长、总工长、副厂长、被聘为中国兵器工业集团关键技能带头人。

  就算如此,他很少去办公室,“坐不住,这么多台设备,每天都在运行,每天总有问题需要解决。”

  早晨八点,他已经来到了监控室,查看生产线的数据参数。

  银光集团TDI厂生产科副科长刘耀祖是博士毕业。“出现问题,只要描述现场,他(岳延祯)一下子能说出问题所在和解决办法。”

  他在现场,是同事们的“定心丸”,他下班回家后,一旦出现问题,他则是“速效救心丸”。在他的影响下,一旦出问题,就算是周末,徒弟们都不敢休息,跑现场更是成了习惯。

  曾有公司来挖他,但他说,技能都是这条生产线上摸索学到的,“重复”了无数个昨日的故事,他还想“重复”下去。

  • 新闻
  • 军事
  • 财经农业
  • 社会法治
  • 生活健康
扫一扫
扫一扫,用手机继续阅读!
央视网新闻移动端
央视新闻客户端iPhone
央视新闻移动看!
CBox移动客户端
下载到桌面,观看更方便!


央视新闻下载




860010-11020101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