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新闻客户端

央视新闻客户端点击或扫描下载

国内国际图片生活军事人物科技文娱经济评论

【网络媒体走转改】易县:产业“造血”实现精准扶贫

中国新闻光明网 2016年04月27日 15:13 A-A+ 二维码
扫一扫 手机阅读

原标题:

  4月26日,治国理政河北新实践,全国网络媒体“走转改”集体采访活动进入第二日,中央、地方共40多家媒体团,走进牛岗乡台底村、安格庄乡田岗村、梁各庄现代农业园区,深入了解扶贫攻坚示范区易县的精准扶贫战略成效。

  台底村:“三入股”模式精准助力扶贫攻坚

  26日下午,团一行驱车前往牛岗乡台底村,一路上发现进村的路皆被郁郁青山环绕,仅有一条颠簸也还算笔直的小路通往村里。距离台底村越来越近,群山环绕的景致渐渐远去,路边上种着一排排整齐的苹果树苗,几个村民在果林中劳作。

  提到村里的交通情况,牛岗乡党委书记刘玉民感触良多:“我们这个村地处偏远,交通不便,附近没有任何国道,来去只有一条道,基本上从哪来从哪走。而且土地是一个‘沙漏子’形状的地形,上边的洪水冲击形成土地。”

  截至目前,种种不利因素导致没有一家外来投资的企业愿意到台底村投资。更为重要的是, 村民思想相对闭塞导致发展困难多多。如此条件下的台底村,是如何借助精准扶贫、攻坚建小康的呢?

  牛岗乡党委书记刘玉民回忆起那是从2013年9月开始,村干部在县委政府人员和河北大学专家的帮助下,走遍每块地、每道沟调研考察,决定种植苹果。并力争确保苹果第一年栽种、第二年开花、第三年结果,然后进入20年的出果期,给百姓带来切实收益。

  这其中遇到了种种困难,刘玉民认为解决百姓的思想问题是最大的考验。当时村干部都是进村入户,和百姓面对面、心交心地谈,并派出村民代表外出学习经验。“我们和百姓讲收入,‘掰开揉碎’地告诉他们种玉米的收益远远低于精准扶贫产业所能带来的收益,并带百姓们参观,慢慢地百姓们就认识了,理解了。”

  具体来讲,台底村采取入股苹果扶贫产业的方式将村民组织起来,分别为:土地入股、劳务入股和资金入股。谈到这三种入股模式,刘玉民向详细介绍称:“土地入股,将土地流转资金入股,成为百姓日后分红的依据。资金入股是让百姓自己投资,初期百姓不入股,通过两年的发展,现在百姓的入股资金达到近40万,由不理解反对到现在支持。劳务入股是由百姓自己经营、管理土地,基本上是70元一个工,村民可以选择将合作社发出的劳务费入股。”

  正在苹果园中劳作的村民赵秀平(女)告诉:“我们原来都种苞米,收益不咋的,后来我弟弟告诉我这个项目好,我们大部分都选择了劳务入股,等着到时候分红,大伙这两年对合作社特别满意。”

  提到入股方式,71岁的老村民陈殿英(男)如数家珍:“我入股了四亩地,算是土地入股,而且我还参加了5千块钱劳务入股。这个产业不赖,比种玉米好多了,感谢党和政府,为我们人民选择了这么好的脱贫致富项目,政策好、苹果品种好、未来前景好,我们干活也特别有劲,感觉生活特有奔头。”

  曾经的资源匮乏、交通不便、思想保守,让这个“困难山村”成为扶贫工作的难点,山区扶贫的典型。台底村通过积极探索富民模式,在“三入股”模式的带动下,实现农户、合作社、村集体“三受益”。用心、用情、用力打好了“狼山易水间”脱贫攻坚战。

【网络媒体走转改】易县:产业“造血”实现精准扶贫

  老村民陈殿英参加苹果扶贫产业后,对自己的入股模式如数家珍

  田岗村:“三产业”切实提高百姓收益

  沿着平坦宽阔的水泥路,团走访来到田岗村。田岗村四面环山、三面绕水,生态环境良好,距离易县县城50公里。田岗村村头是一片绿油油的核桃林,不少村民正在修建水泥路,几只野鸽子从他们的头上飞过。

  田岗村支部书记于长志向介绍了该村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基本情况:“我们田岗村全村326户,951人,贫困户120户,319人。我们首先通过民主评议确定贫困户,做好了为谁来扶贫的问题。而后从基础设施建设入手,村里进行了道路硬化,修了大渠、文化广场。解决了出行问题、安全饮水问题,还丰富了群众的业余生活,基础设施建设和村容村貌都得到了明显的改观,给下一步产业发展打下基础。”

  田岗村目前有三项扶贫产业:肉鹅养殖、核桃基地、花卉园区。百姓们通过扶贫产业可以得到三金,即“土地流转拿租金、园区打工挣薪金、合作社分红拿股金。”三金一起加快脱贫步伐,使百姓收益得到明显的改观,为精准扶贫注入持续的活力。

  田岗村种植核桃的历史久远,沿着平坦的水泥路往前走,能够看到一棵拥有百年历史的核桃树,村民们都称它为“核桃王”,它在百姓心中的分量可见一斑。目前来看,田岗村的核桃基地主要种植薄皮的辽西核桃。

  水泥路附近的一处土坡之上,是花卉园区的所在地。进入花卉大棚时,现年55岁的村民李桂芹正在棚中浇水。她告诉,这里种植的全是兰花,包括寒兰、金花冠等。提到建立花卉园区的初衷,村支部书记于长志说:“我们的村民中有在北京做君子兰生意的,他们有超过15年的经验,回来带头搞基地,成立花卉合作社。当然了,我们有市场、有经验、有销路,最主要的是国家扶贫资金到位。”

  田岗村在扶贫攻坚工作中不等不靠,积极争跑。从村容环境治理入手,继而发展三大产业,在村容村貌干净整洁,基础设施建设完备的基础上,力图精准扶贫,切实提高百姓收益。

【网络媒体走转改】易县:产业“造血”实现精准扶贫

  村民李桂芹正在花卉园区兰花棚中浇水

  梁各庄现代农业园区:企业入驻强劲支撑精准扶贫

  伴随着现代农业园区的发展,梁各庄地区走上脱贫致富的坦途。梁各庄现代农业园区项目自12年7月份开始启动,园区规划面积一万五千亩,主要以栽植苹果、樱桃为主要产品。由河北农业大学的专家团队提供技术支撑,园区工作人员按照专家指令进行标准化生产,水利灌溉全部实行滴灌,比传统办法节能60%-70%,培育完全按照无公害有机标准进行,让消费者吃的放心。

  梁各庄现代农业园区在扶贫方面取得很大效果,园区负责人汪宏伟告诉:“我们园区内的4个村有3个是贫困村,我们进驻之前,他们的年均收入不足3千元,现在人均达到了6千元。渠道主要是流转土地和劳动务工,果园作为劳动密集型产业,需要大量劳力,我们为务工人员支付80元的日薪,并雇佣了近50名有一定学历的产业工人,给他们上四险。”

  类似这样充分考虑村民文化结构,分层次高效率雇佣农村剩余劳动力、并为贫困村民创收的理念,贯穿在梁各庄现代农业园区整体的精准扶贫工作之中,有力保障扶贫工作的“精准度”。

  园区计划在主导产业完成后,开始向观光旅游休闲度假综合农业发展,打造农业公园。采取“园区+企业+农户”的经营管理模式,在帮助村民脱贫的同时,积极探索旅游扶贫模式,带动当地发展。

  如同园区负责人汪宏伟所言:“我们的项目不是扶贫而是断贫,我们的基础设施建设过硬,这个地区不会再返贫。”(光明网 韩梦晨)

【网络媒体走转改】易县:产业“造血”实现精准扶贫

  • 新闻
  • 军事
  • 财经农业
  • 社会法治
  • 生活健康
扫一扫
扫一扫,用手机继续阅读!
央视网新闻移动端
央视新闻客户端iPhone
央视新闻移动看!
CBox移动客户端
下载到桌面,观看更方便!


央视新闻下载




860010-11020101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