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新闻客户端点击或扫描下载

习近平的网信立国构想

新闻频道 中国网 2016年04月20日 11:50 A-A+ 二维码
扫一扫 手机阅读

原标题:

  赵可金 清华大学国际关系研究院副院长、察哈尔学会高级研究员

  自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极为重视“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在继成立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和举办世界互联网大会之后,中央在2016年4月19日在北京召开网络安全与信息化工作座谈会,强调中国网信事业要在践行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上先行一步,推进网络强国建设,推动我国网信事业发展,让互联网更好造福国家和人民。

  这是一个十分重要的信号,它表明在习近平的治国理政思想体系中,网信工作是党和国家治国理政全局工作中的中心工作,网信系统成为中国全面实施十三五规划的先锋队和主力军。更重要的是,在十八届五中全会确立的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指导下,中国已经确立了“网信立国”的基本方针,通过大力推动互联网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发展,努力实现中国经济转型升级和提质增效,中国将成为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网络强国。

  网信立国

  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一个国家要根据特定时代背景和中心任务确定特定的立国方针。比如战后以来日本确立了“技术立国”,韩国提出的“文化立国”以及新加坡确立的“人才立国”等,都大大推动了这些国家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也在不同时期先后确立了“科教兴国”、“人才强国”和“可持发展”等立国方针,不断推动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向纵深推进。

  环顾全球,当今世界正在进行一场深刻的信息化革命,中国已经有超过7亿网民,超过全球网民总数的五分之一,无论就信息网络技术水平来讲,还是就互联网普及和新兴业态发展态势而言,以电子商务、网络娱乐、在线教育、超级手机、超级电视、无人驾驶汽车、互联网金融为代表的网信事业发展正在深刻地改变着中国人的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从世界范围来看,网信事业正在成为中国参与国际竞争的新优势,中国综合国力的新支柱以及中国未来经济和社会全面发展的新动力。

  尤其是在中国经济发展步入新常态之后,中国进一步发展的动力越来越从依赖要素驱动、投资规模驱动发展为主向以创新驱动发展为主转变。特别是中国是一个人口大国和人力资源大国,如何借助互联网革命的东风,通过全面实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战略,将要素优势、投资规模优势与创新发展优势通过网信事业发展结合起来,全面推动互联网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发展,是当前和今后较长一段时期的重要课题。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互联网在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完全可以顺势而为,并且大有可为。

  正因为意识到互联网革命对推动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革命性意义和深远影响,习近平才以党和国家最高领导人的身份直接担任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组长,通过推动网信工作的顶层设计、战略规划和体制机制改革,以信息化驱动经济社会现代化,以信息流带动技术流、资金流、人才流、物资流,全面谋划网信立国的新格局。毋庸置疑,此次网络安全与信息化工作座谈会的召开,是中国确立网信立国方针的一次重要国家动员,它必将对推动中国成为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网络强国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人民中心

  中国确立网信立国的方针,并不是要追求在世界上建立另一个“网络霸权”或“网络帝国”,也并非是要城墙高筑,通过扎牢互联网“防火墙”将中国开放的大门关闭,成为与世界隔绝和施行闭关自守政策的“网络孤岛”。相反,诚如习近平本人所说,中国开放的大门不能关上,也不会关上。要准确理解和把握“网信立国”的战略性意义,需要将其置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伟大事业中来认识,放在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国家战略全局中去定位。

  从中国“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来看,中国确立“网信立国”的治国方针,最关键的是通过网信事业的发展,凝聚十三亿人民和一切支持中国和平发展的国际友人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形成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合力。习近平指出,“网信事业要发展,必须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因此,推动确立“网信立国”,根本在人民,关键也在人民,要着眼于建设良好的网络生态,发挥好网络引导舆论、反映民意的作用,全面确立适应民情、反映民愿和引导民意的网络治理体系,推动网络治理能力的现代化。

  一是要打造适应民情的网络基础设施体系。目前,中国有超过7亿人口的网民,这些网民更多分布在经济发达地区、城市和中青年社会群体中。中国是一个人口大国,还有超过6亿人口没有享受到互联网发展带来的便利,这种“信息鸿沟”如不得到尽快解决,可能会产生更严重的经济和社会后果。要确立“网信立国”,必须首先适应中国作为人口大国的国情和更多民众对于互联网普及的民情,加快信息化服务普及,降低应用成本,为老百姓提供用得上、用得起、用得好的信息服务,让亿万人民在共享互联网发展成果上有更多获得感。同时,要适应互联网领域年轻一带思想活跃、敢闯敢干和创新创业热情高的民情,不断推进信息互联网、能源互联网、交通互联网等网络基础设施的升级换代,为推动年轻人创新创业提供强有力的基础设施保障。

  二是要建立反映民愿的网络社会治理体系。互联网既是一个创业的平台,也是一个民意汇集的场所。在互联网社会,老百姓上了网,民意也就上了网,各种在现实空间中的社会工作体系也必须在互联网领域建立起相应的社会治理体系。因此,要配合网络基础设施体系建设,积极构建基于互联网的网络社会工作治理体系,尤其是要学会通过网络走群众路线,经常上网看看,了解群众所思所愿,收集好想法好建议,积极回应网民关切、解疑释惑。最近世界上一些重大的互联网旗舰公司都在努力推进VR技术创新,致力于“抢占屏幕”,着眼于获得市场和机会。相比之下,不仅中国的党和政府部门,其他的国家的政府治理体系也落在后面,中国需要牢固树立“网信立国”的方针,在政府上网工程、电子政府等前期工作基础上,着力打造有效民愿的网络社会治理体系,这不仅关系到中国的政府能力,也攸关中国共产党的执政根基和政治生命力。

  三是要营造引导民意的网络协商对话体系。网络平台不仅是社会民愿的治理平台,更是引导民意的重要阵地。习近平在讲话中对待网民的若干要求,“对广大网民,要多一些包容和耐心,对建设性意见要及时吸纳,对困难要及时帮助,对不了解情况的要及时宣介,对模糊认识要及时廓清,对怨气怨言要及时化解,对错误看法要及时引导和纠正,让互联网成为了解群众、贴近群众、为群众排忧解难的新途径,成为发扬人民民主、接受人民监督的新渠道。”在习近平看来,要着眼于将网络平台打造成新型政治关系的重要舞台,依托网络平台营造引导民意的网络政治对话体系。对网上那些出于善意的批评,对互联网监督,不论是对党和政府工作提的还是对领导干部个人提的,不论是和风细雨的还是忠言逆耳的,我们不仅要欢迎,而且要认真研究和吸取。

  网络强国

  显然,确立网信立国方针,意在打造中国成为世界网络强国。迄今为止,尽管我国互联网事业发展很快,取得显著进步和成绩,但也存在不少短板和问题。在习近平看来,要着眼于建设网络强国,需要切实从以下五个方面努力。

  一是加强网络治理。网络空间不是法外之地,必须切实加强网络治理,努力建设正能量充沛、主旋律高昂的网络生态环境,为广大网民特别是青少年营造一个风清气正的网络空间。由于互联网是民众共同的精神家园,需要确立疏导和管制并举的方针,将政府、企业和社会各方面的力量联合起来,加强网络治理,共同构筑天朗气清、生态良好的网络空间。

  二是突破核心技术。互联网本质上是一场信息技术革命,如果不在核心技术上获得突破,网络强国就无从谈起。尤其是在复杂斗争的国际局势中,高精尖的技术是网络强国的可靠保证。为此,习近平强调坚定不移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抓住基础技术、通用技术、非对称技术、前沿技术、颠覆性技术,把更多人力物力财力投向核心技术研发,集合精锐力量,作出战略性安排。要通过制度创新、体制创新和理论创新,为突破核心基础提供强大助力。

  三是巩固网络安全。在推动网络和信息化发展的过程中,网络安全和信息化是相辅相成的。安全是发展的前提,发展是安全的保障,安全和发展要同步推进。没有网络安全,一切都无从谈起。网络空间不是奉行“丛林法则”的野蛮社会,而是完全便利的创业天堂。为此,在确立网信强国的方针指导下,要树立正确的网络安全观,加快构建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保障体系,全天候全方位感知网络安全态势,增强网络安全防御能力和威慑能力,共筑网络安全防线

  四是推动政企协作。打造网络强国,企业是主力军,政府是指挥部,要推动和深化政企协作,一方面鼓励和支持中国企业成为研发主体、创新主体、产业主体,鼓励和支持企业布局前沿技术,推动核心技术自主创新,创造和把握更多机会,参与国际竞争,拓展海外发展空间;另一方面政府要加快网络立法进程,完善依法监管措施,主动为企业发展营造良好环境,减轻企业负担,破除体制机制障碍,帮助企业化解网络风险。政府和企业只有充分发挥各自优势,主动相互协作,才能为网络强国奠定坚实的基础。

  五是选拔网络人才。网络空间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竞争,建设网络强国,必须有一大批卓越的网络人才大军。习近平强调,要聚天下英才而用之,要从心底里尊重知识、尊重人才,不拘一格选拔人才,建立灵活的人才激励机制,构建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人才制度体系,为互联网人才发挥聪明才智创造良好条件,这是中国网络强国持续发展的可靠保证。

  总之,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谈会吹响了中国网信立国和网络强国的号角,只要坚定不移地推进以人民为中心的互联网思维,着眼于建设便捷的互联网基础设施体系、社会治理体系和政治对话体系,在实践中扎实推进网络强国的若干工作,中国网络强国的未来就是一定是光明的。

编辑:王玉西 责任编辑:
860010-11020101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