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
图为:2015年7月17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长春召开部分省区党委主要负责同志座谈会,听取对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和“十三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意见和建议并发表重要讲话。
二、坚持问题导向顺推
人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发展过程,就是一个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马克思指出:“问题就是公开的、无畏的、左右一切个人的时代声音。问题就是时代的口号,是它表现自己精神状态的最实际的呼声。”毛泽东同志指出:“问题就是事物的矛盾,哪里有没有解决的矛盾,哪里就有问题。”习近平指出:“每个时代总有属于它自己的问题,只要科学地认识、准确地把握、正确地解决这些问题,就能够把我们的社会不断推向前进。”问题导向是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重要体现,是党的优良传统和宝贵经验,习近平总书记在传承中又有所创新,树立问题意识、坚持问题导向,与时代脉搏共振,开拓中进取,创新中收获。
坚持问题导向,前提是能够发现并正确认识问题。现在我们正处在矛盾和问题多发期,思想认识问题与现实利益问题交织,老问题与新问题叠加。习近平在对《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作说明时指出:“35年来,我们用改革的办法解决了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中的一系列问题。同时,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旧的问题解决了,新的问题又会产生。”刘云山指出:“问题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关键在于敢不敢于正视问题”“敢不敢于正视问题是态度问题,需要我们时刻保持头脑清醒,对存在的问题不掩盖、不回避、不推脱,否则就会使小问题演化成大问题。”当前,我国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综合国力不断增强,但GDP的高增长没有更好地转化为人民群众收入的高增长、生活的高质量。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中央领导对待问题从不掩盖、从不回避。“十三五”规划纲要指出:“必须清醒认识到,发展方式粗放,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仍然突出,经济增速换挡、结构调整阵痛、动能转换困难相互交织,面临稳增长、调结构、防风险、惠民生等多重挑战。有效需求乏力和有效供给不足并存,结构性矛盾更加凸显,传统比较优势减弱,创新能力不强,经济下行压力加大,财政收支矛盾更加突出,金融风险隐患增大。农业基础依然薄弱,部分行业产能过剩严重,商品房库存过高,企业效益下滑,债务水平持续上升。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空间开发粗放低效,资源约束趋紧,生态环境恶化趋势尚未得到根本扭转。基本公共服务供给仍然不足,收入差距较大,人口老龄化加快,消除贫困任务艰巨。重大安全事故频发,影响社会稳定因素增多,国民文明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有待提高,法治建设有待加强,维护社会和谐稳定难度加大。”
坚持问题导向,关键是解决问题。发现问题、认识问题是基础,最终目的还是解决问题。解决问题过程中,固然要解决个别的、特定的矛盾,但更重要的是要抓共性、抓普遍性的问题。这类问题往往牵涉广、影响大。针对这类问题,不能简单地“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而要认真梳理,列出问题清单,摆出表现事例,深刻剖析原因,逐一制定可操作、可监督、可检查的具体措施,真正做到发现一个、销号一个。习近平在对《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作说明时指出:“要有强烈的问题意识,以重大问题为导向,抓住关键问题进一步研究思考,着力推动解决我国发展面临的一系列突出矛盾和问题。我们中国共产党人干革命、搞建设、抓改革,从来都是为了解决中国的现实问题。可以说,改革是由问题倒逼而产生,又在不断解决问题中得以深化。”我国经济转型必须克服的困难与闯过的关口都突出表现为结构性矛盾,“十三五”期间迫切需要把改善供给结构作为改革发力的主要方向。在扩大有效需求和调整需求结构的同时,要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向高水平的供需平衡跃升。2015年11月10日,习近平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会议上指出:“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一项宏大的系统工程,涉及到利益关系的深刻调整,需要将治标与治本结合起来,需要经济与社会的联动。2015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结构性改革的战略、战术、具体任务都做出了明确部署:“战略上要坚持稳中求进、把握好节奏和力度,战术上要抓住关键点,主要是抓好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五大任务。”我国虽然处于艰难的转型期,但是经济发展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变,经济韧性好、潜力足、回旋余地大的基本特征没有变,经济持续增长的支撑基础和有利条件没有变,经济结构调整优化的前进态势没有变。只要能够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大刀阔斧地推进结构性改革,经济发展就能够实现从粗放向集约、从简单分工向高级分工的高级形态发展,经济社会就会获得持续健康发展的新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