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体育 | 娱乐 | 经济 | 科教 | 少儿 | 法治 | 电视指南 | 央视社区 | 网络电视直播 | 点播 | 手机MP4
打印本页 转发 收藏 关闭
定义你的浏览字号:
麋鹿回家?上 

央视国际 www.cctv.com  2005年10月14日 14:13 来源:CCTV.com

  主持人:张腾岳

  嘉宾:张林源,北京麋鹿生态实验中心 主任

  郭耕,北京麋鹿生态实验中心 副主任

  导视:

  它是中国皇帝的宠物,人们叫它四不像。一个世纪前,它在自己的故土灭绝,又奇迹般地在遥远的英国再续香火。是什么造就了它的传奇身世,百年后,它能否重回故土,请收看本期历程《麋鹿回家》。


  主持人:朋友们大家好,欢迎大家收看今天的历程节目。那么今天在我们的桌上有一个工艺品,这是一只鹿的形象,它是我们国家一种非常奇特的动物,我们民间叫做四不像,真名叫做麋鹿。那么今天我们就请两位专家共同给我们讲一些关于麋鹿身世的一些故事。这位是麋鹿生态实验中心的张林源主任,张主任已经跟麋鹿打了十八年的交道了。这位大家一看,很多喜欢野生动物的人肯定都知道,这就是郭耕郭老师,自称是四不像。

  郭耕:对,跟麋鹿套近乎。

  主持人:郭老师关于麋鹿角有很多话题可以给我们讲,不过先请您给我们展示一下为什么说麋鹿的角它跟别的鹿不一样,它那个最大的特点(是什么)?

  郭耕:好,我们带来一个鹿角的仿制品或者叫模型,那么我们从博物学的角度来说,或者从科学的角度来说,麋鹿角跟其他的鹿,全世界有四十多种鹿,有一个非常有趣的区分的方法,就是你把它倒立以后能立着的就是麋鹿角。

  主持人:其他任何一种鹿的鹿角都是不能立的。

  郭耕:都是不能立的,就它非常凑巧,非常奇特,它能够三足鼎立。麋鹿虽然有很多可圈可点的地方,但是我说它惟一的缺点就是海外关系比较复杂。

  主持人:海外关系比较多。

  郭耕:麋鹿之所以有今天,麋鹿之所以被拯救其实跟三个国家的人分不开,首先是中国人,第二是法国人,第三是英国人。是法国人大卫神甫从科学的角度命名,发现麋鹿,也介绍给了西方。那么麋鹿眼看就要在地球上灭绝的时候,一位英国的公爵毅然把最后所剩不多的散落在世界各地动物园的麋鹿全都悉数买下,养在他的庄园乌邦寺,这样使麋鹿绝处逢生。当然最根本的是因为中国皇帝一直把麋鹿养在皇家苑囿中,就是北京南郊南海子的皇家猎苑,所以皇帝的功劳也不容否认。

  短片1: 4000多年前的周朝开始,麋鹿就被视为皇权的象征,圈养在历代的皇家苑囿中。北京的南海子就是清代的皇家猎苑,100多年前,中国最后一批麋鹿就生活在这里,老百姓把这种神秘的动物叫做四不像。

  张林源:中国好多的野生动物都有学名,有中文名而且有俗称,麋鹿的这个学名是 Pere David’s deer。

  主持人:大卫鹿,就是那个大卫神父。

  张林源:对。然后它那个俗称叫四不像,这个四不像所说的四不像,鹿角像鹿,但是跟其它的鹿又不一样,比如说这个梅枝,我们把它叫做主干的话就叫梅枝,其它的鹿也有主干但是梅枝都朝前面长,而它是朝后长,所以这一点是比较特殊的。另外一点因为它是湿地动物,它的脸比较长,像马(又不是马)。

  主持人:湿地动物为什么脸就长?

  张林源:它为了吃水里面的植物。

  主持人:跟那个涉禽一样嘴细长细长的。

  郭耕:它一方面吃食一方面眼睛还留在水面上注意看着四周,保持着警惕,脸短眼睛就进水了不便于吃水草。

  张林源:第三个特点就是尾长,它的尾巴是鹿科动物中尾巴最长的,它可以达到脚踝,它这个主要起到一个哄赶蚊蝇的作用。

  郭耕:所以叫尾似驴非驴。

  张林源:还有一点,蹄子似牛而非牛。

  短片2:深藏在皇家猎苑中的麋鹿尽管外形奇特,却一直不被外界所了解,直到1865年,一位来自法国的传教士:阿芒?大卫改变了麋鹿的命运。

  主持人:不过我觉得其实对于大卫神父这个人的话,我们还是应该从另一个角度去考虑一下,首先他虽然说通过一些卑鄙的行径花十两银子就买通了(皇家猎苑)的看守。

  郭耕:十两一个,其实是二十两买了两个。

  主持人:买了两个运到国外,引起轰动,世间才知道有(麋鹿)才有人想起来可以保护一下它。

  郭耕:从这点来说我觉得大卫神父功过相抵,甚至是功大于过。因为他虽然是一个传教士的身份,但是他是作为一个科学家或者叫博物学家来考察这些动物的。

  主持人:他对动植物都还是很有研究的。

  张林源:很有研究的。

  主持人:尤其是对中国的。

  张林源:应该严格来讲是大卫科学地发现了麋鹿。

  主持人:为什么叫科学,这是偷出去的?

  张林源:因为动物有一个命名,就是在科学上在动物分类学上,如果我们叫麋鹿或者叫四不像这不是科学命名,必须把这个科学的描述,起一个科学的名字然后向世人宣布在一些专业杂志上,专业期刊上登出来,发表让人们了解它。

  郭耕:作为论文发表,那是在大概是1866年之后了,就是1865年大卫第一眼发现麋鹿,1866年弄到麋鹿的模式标本,当时法国巴黎自然博物馆馆长叫米勒?爱德华,他根据大卫送回来的这个标本鉴定以后大吃一惊,发现这不但是一个新种而且是个新属,结果发表论文以后就轰动了科学界,揭开了麋鹿被西方人认识的一页。那么这是从科学的角度,就是说从西方分类学的角度来认识麋鹿的,因为麋鹿早就被中国人认识了。

  张林源:我们古籍中有大量的麋鹿描述和记载,但是从分类学上来讲它不是科学的,它是感性的一种描述。

  郭耕:比如在前秦的时候就有说麋鹿与人相伴,耕而食,织而衣。这就是麋鹿跟我们老百姓(很近),就在我们老百姓身边生活。

  张林源:从这个话题其实我们可以引出麋鹿灭绝的原因。

  主持人:就是跟人太近了。

  张林源:跟人太近了,它的生活跟人太近,然后它的好多生态位跟人有些重叠和交叉了,它喜欢的环境人也喜欢,人类发展侵占了它的家园。

  郭耕:人一看这么一大片的湿地水泽,人说把这填了种成田这多好啊,所以麋鹿的地方就越来越退缩。完了见到麋鹿。

  主持人:这么大一块肉。

  郭耕:对,一看这玩意杀死了好吃,所以就越来越少,它无非就是这两个压力,一个是猎杀,一个是湿地的退缩,所以导致了麋鹿最终在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走向了灭绝。

  主持人:实际上我觉得这恐怕是很多物种灭绝的最重要的原因,都是因为人讨厌。

  郭耕:人的崛起。

  张林源:这种人为对野生动物造成的灭绝应该说是近代越来越严重。

  主持人:尤其是工业文明之后。

  张林源:对,在远古时期动物灭绝的原因不是人类是自然的原因。

  主持人:虽然我们也可能进行捕猎的活动,但是那个时候工具太落后,你捕猎的数目实际上对它的种群起不到多大的影响。

  郭耕:那时候可能是一种平等的竞争,比如说你也跑它也跑,最后都跑得差不多快,你顶多是用长毛这个弓弩射到了少量的动物,但是射到的还是体弱多病的。

  主持人:你的作用等同于一头狼。

  郭耕:对,可能是在优胜劣汰,但是有了枪以后你打的可能就是那个鹿王,最强壮的,本来它还要延续后代呢,它还要把最优秀的基因传给子孙后代,结果你拿枪一枪把它打死了,所以这个人的技术超过了它们的逃逸能力的时候,那么这个作用对自然就不再是优胜劣汰了。

  短片3: 1900年,在八国联军的枪炮声中,中国野外的最后一只麋鹿消失了,然而在遥远的英国,麋鹿还有着一线生机,全世界最后18只麋鹿就生活在伦敦郊区一个叫乌邦寺的庄园里,它们的主人是一位鹿科动物的超级发烧友――贝福特公爵。

  张林源:麋鹿被科学发现也就是1865年,它的名声就在国外特别是欧洲国家就传开了,人们都想一睹麋鹿的芳容,从1865年到1897年之间,西方国家从我们国家用不同的手段偷运、强抢。

  主持人:基本上偷运吧。

  郭耕:也不尽然,也有索要,购买,交换。

  张林源:这里面有些记载,有些不全,我们就理解不同手段运到西方国家,大概也就是几十只麋鹿。到欧洲国家之后呢,都圈养在各个不同的动物园当中,由于各个动物园条件有限面积很小,它不能发展起来,就是它的难产率很高,然后死亡率也高寿命也在缩短,然后这个时候英国乌邦寺十三世贝福特公爵。

  主持人:是个老贵族了。

  张林源:是一个贵族,他也很喜欢这个麋鹿,然后他就有一种我们现在说叫超前意识,实际上他是一种朴素的感情,很喜欢它,又担心它会灭绝。所以他就花重金在西方的几个动物园重金收买了十八只麋鹿到他的庄园中。

  郭耕:实际上他是个动物收藏家,在他的庄园里有很多种中国的动物,特别是一些食草动物。

  主持人:这人喜欢食草动物?

  郭耕:喜欢食草动物,非常喜欢鹿类,所以当时好像不光有麋鹿还有一些狍子、河麂,好多中国动物他都收养在他的庄园里,而且都散放在里边。因此到现在他那个乌邦寺发展成一个动物园了。

  张林源:所以他收集到麋鹿十八只后,到他的庄园里就慢慢饲养。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时候他家的麋鹿就达到几十只了。

  郭耕:有八十只了。

  张林源: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时候。

  郭耕:二百五十多只。

  张林源:他为了防止他家的麋鹿由于战争。

  主持人:被德军轰炸。

  张林源:对,所以他开始往世界各地疏散。

  主持人:那他是为什么到现在,到了八十年代才想起往中国输送呢?

  张林源:一个原因是我们国家富强,在国际上的地位在提高,知名度也在提高。应该说有一句话叫做国家兴才有麋鹿兴。还有一个原因就是我们国家的科学工作者大力呼吁。

  主持人:就是我们提出来要求,我们想让它回来。

  张林源:特别是我们国家的老一辈动物工作者,北京动物园的谭邦杰先生起了很大的作用,他在不同的场合不同的科学文献中来发表来呼吁把麋鹿送回中国。

  主持人:这送回中国的话,它是不是实际上在动物的意义上并不大,而在于一种文化和心理上的需求?

  郭耕:都有。

  张林源:麋鹿是典型的湿地动物,而且它是湿地动物里边的旗舰物种。

  主持人:个体大。

  张林源:个体大,旗舰物种。就是说保护了它就能保护湿地,保护湿地其它的生物。

  主持人:怎么保护它就能保护好湿地呢?

  郭耕:你看麋鹿虽然是陆生哺乳动物,但是水生哺乳动物这个白鳍豚,江豚也同样生活在那个区域,还有一些游禽、涉禽、两栖类、爬行类、鱼类都在那个区域内,那么这个区域因麋鹿而建了保护区,所以就都得到了保护,所以说它是一个旗帜。

  主持人:就是说别的野生动物都粘它光了。

  郭耕:对,没错。

  张林源:起到一个保护伞作用。

  短片4:1985、1987年,来自英国乌邦寺的两批麋鹿共38只回到了一百年前它们祖先生活过的地方:北京南海子,这是麋鹿回家的第一站,38只麋鹿将在这里繁衍生息,扩大种群数量,最终它们将被送回自己真正的故乡――长江之滨的广袤湿地。

责编:戴昕

相关视频
CCTV.com - ERROR

瀵逛笉璧凤紝鍙兘鏄綉缁滃師鍥犳垨鏃犳椤甸潰锛岃绋嶅悗灏濊瘯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