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体育 | 娱乐 | 经济 | 科教 | 少儿 | 法治 | 电视指南 | 央视社区 | 网络电视直播 | 点播 | 手机MP4
打印本页 转发 收藏 关闭
定义你的浏览字号:
飞天中国(10月11日)

央视国际 www.cctv.com  2005年10月12日 16:20 来源:CCTV.com

  有人说当初年轻的共和国是在一片废墟上迅速崛起的,靠的是两根支柱:一个是大庆油田;另一个就是“两弹一星”。

  新中国的航天史始于1956年,那年3月,国务院制定了《一九五六年至一九六七年科学技术发展远景规划纲要(草案)》,其中明确提出要在12年内使中国喷气和火箭技术走上独立发展的道路,这标志着新中国开始谋划发展独立的航天事业。

  1956年4月,中华人民共和国航空工业委员会成立了,它负责统一领导中国的航空和火箭事业,聂荣臻任副主任,黄克诚、赵尔陆任副主任,这是中国航天事业最早的领导机构。

  同年10月8日,中国第一个火箭导弹研究机构——国防部第五研究院正式处理,这是一段艰难而又辉煌的历史。

  1957年12月26日,是毛泽东64岁的生日。苏联方面献上了一份特殊的礼物,一辆从莫斯科出发的专列抵达北京,车上除了102名苏联火箭技术人员以外,还有一份厚礼——两发P1近程地地导弹。

  第二年夏天,北京的一个夜晚,午夜10分。一些主要道路被封闭,进入梦乡的北京市民都不知道,一台经过伪装的大型拖车正运载着一枚庞大的导弹经过北京城区,这就是五院那枚已经经过分解测绘后重新组装起来的P1导弹,它被送往了航空系统的高等学府——北京航空学院的展览大厅安家落户,共产党年轻的航天人员开始了他们神秘而艰难的探索历程。

  但是中国航天事业刚刚起步不久就面临着极大的困难,一方面是中、苏关系破裂,苏联撤走了援助中国航天事业的全部专家,而导弹的主要技术资料和图纸也被苏联专家们全都带走了;另一方面,突如其来的三年自然灾害使当时中国的经济状况极具恶化,许多中国人都陷入了半饥饿的状态,而很多航天工作者当时一个月只有十斤的粮食配给,航天人饿得浮肿了。面对这重重的困难,新中国的航天事业得到了共和国领导者们坚决的支持,毛泽东明确指示要下定决心搞尖端技术,不能放松,更不能下马。邓小平表示国家面临困难其他工程项目可以适当下马,但国防尖端武器的研制和实验绝不能下马,就是砸锅卖铁也要坚持搞下去。面对领导人的嘱托和共和国的期望,这群几乎每天都不能吃饱饭的文弱书生毅然勇托重担,以加倍的努力和热情投入到了研究工作中,可以说中国的导弹就是这样被逼出来的。

  1960年9月10日,中国第一次用自己生产的国产燃料成功的发射了一枚苏制导弹,而这时距苏联撤走专家只有17天。

  紧接着当年11月5日,中国自行仿制的第一枚导弹发射成功,这枚代号为“1059”的导弹后来被称为“东风一号”。在中国的地平线上第一次飞起了自己制造的导弹,中国航天人所有的心血和艰辛在这一刻得到了丰厚的补偿。

  1962年3月21日,在中国大西北料峭的春寒中“东风二号”静静的矗立在发射架上,这是一枚中近程导弹,相对于“东风一号”来说,它是中国航天真正独立自主的成果,然而“东方二号”火箭的发射却成为了一次让所有中国航天员痛苦的记忆。上午9点5分30秒“东方二号”点火升空,然而仅仅10几秒钟之后火箭在空中突然横了过来,没过一会儿就掉在了离发射台大概不到100米的地方,炸一个很深的大坑,所有中国航天员的期望在此刻都化为了碎片,很多人泣不成声。“东风二号”发射失败的原因很快就查了出来,除了局部设计上的不合理之外,最重要的因素就是缺乏一套科学合理的航天工程控制系统。

  1962年5月,国防部五院火箭总体设计部成立,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型号总设计师和以后的两条指挥线制度,任命了各级型号主设计师,分系统主任设计师,设备主管设计师,并且建立了以钱学森为主任的科学技术委员会,1962年制定的各项制度和逐渐形成的系统管理方法在此后的40多年时间里一直被沿用,它构成了中国各种火箭导弹航天器设计制造的技术指挥体系的基础。

  1964年6月29日,就在“东风二号”发射失败两年之后,中国自行设计的中近程导弹再次发射,终于获得了成功。

  随着各种应用卫星的研制和卫星应用技术的开发,中国在卫星遥感、卫星通信、卫星导航定位等方面都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在中国研制和发射的卫星中,遥感卫星和通信卫星约占71%,这些卫星以广泛的应用于经济、科技、文化和国防建设等各个领域,并且取得了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1970年4月24日21时35分,中国自行研制的“东方红一号”人造地球卫星飞向太空,它是中国发射的第一颗人造卫星,自此中国成为了世界上第五个发射卫星的国家。15分钟之后《东方红乐曲》首次响彻太空,电台开始向全国转播从东方红一号转送回的《东方红乐曲》,这首所有中国人再熟悉不过的曲子此刻在耳畔响起却格外的动听。

  1980年5月18日上午9时,中国西北部巴丹吉林沙漠中一枚导弹静静的矗立在发射架上,30分钟之后它跨越赤道经过8千公里的飞行落在了南太平洋的预定海域上,而它的精确程度就好像是在500米之外用手枪打中了一只蚊子,自此中国成为了继美国和苏联之后世界上第三个掌握洲际导弹技术的国家,中国具备了发射高轨道人造卫星的能力。

  1984年4月17日,当夜幕徐徐降临时,昆明市的很多市民已经早早的守护在为数不多的电视机前。当天晚上7点,通过“东方红二号”实验通信卫星传回的信号,他们第一次看到了中央电视台时时直播的新闻联播,在此之前他们要等上七天之后才能看到这档节目,这是我国第一次利用自己的卫星进行远程通信,中国的应用卫星开始走上了蓬勃发展的道路,它在许多关乎国际民生的重大事件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与此同时,基于卫星回收技术上的空间实验成为了各国研究的热点,太空越来越成为了一个巨大的市场。

  1985年10月,中国政府宣布“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将会投入国际市场,负责承揽国内外用户的商业发射任务,自此中国的航天事业进入了一个参与国际航天市场领域竞争与国际太空发展同步的时代。

  1990年4月7日,中国自行研制的“长征三号”运载火箭在西昌卫星发射基地把美国制造的“亚洲1号”通信卫星送入了预定的轨道,而这也标志着中国航天发射服务开始走向了国际市场。

  1992年8月14日,是一个让中国人自豪而骄傲的日子,就在这一天“长二捆”运载火箭将美国制造的“澳赛特B1”通讯卫星准确的送入了预定轨道,对于中国航天人来说,这一时刻标志着他们顺利转型,成功的走向了市场。迄今为止,“长征”系统火箭已经成功地把多种实验卫星、科学发行、地球观测卫星、气象卫星和通信卫星送入太空,为巴基斯坦、瑞典、菲律宾、美国、澳大利亚等国家提供了商业发射服务。

  1999年,“长征”运载火箭家族又增添了一名新的成员——“长征二F”,它承担着一项特殊的使命——把中国的第一艘飞船送到太空。

  从嫦娥奔月的动人传说到敦煌飞天的美丽壁画,从明代人万户飞天到早期的“曙光号”飞船,中华民族的飞天之路经历了千年梦想一步步走向现实。

  中国进行载人航天的研究可以追溯到上个世纪70年代初,在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成功发射之后,就开展过有关载人航天的研究,当时曾经将飞船命名为“曙光一号”,但是在进行了一段时间的探索之后,鉴于各方面的条件尚不成熟,这个计划被迫搁浅。在经过了多年的反复论证之后,1992年,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正式启动,为此研制了载人飞船和可靠性运载火箭,同时开展了一系列航天医学和空间生命科学的研究,并且选拔了预备航天员研制了一批空间遥感和空间科学实验装置,这项工程后来被命名为“9.21”工程,它是中国在20世纪末到21世纪初规模最庞大、技术最复杂的航天工程。“9.21”工程上马之初,中国既没有研制经验也没有实验设备,可是我们虽然起步晚,但不能落后,成本虽然低,但质量要高,在别人的飞船上天40年之后,中国飞船从起步那天起就注定了要走一条创新之路,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国航天人克服了一个又一个困难,取得了一项项又一项技术突破。

  从1999年11月20日,“神州一号”无人飞船发射成功到2003年10月16日“神州五号”飞船首次载人飞行成功,仅仅用了四年的时间,中国创造了世界航天史上的奇迹。

  载人航天工程由七个分系统组成,包括航天员系统、飞船的应用系统、载人航天飞船系统、运载火箭系统、发射场系统、测控系统和着陆场系统,其中载人航天飞船系统是核心所在。通过无数次的计算、论证、验证,航天领域的专家们提出飞船的总体构型应为“三舱一段”,即由推进舱、返回舱、轨道舱和一个附加段构成。“三舱一段”的设计方案包含了把航天员安全放在第一位的设计思想,还有独具特色的应急救生系统,一系列极富创意的构思以及一整套完善的质量保证体系成就了中国飞船震撼世界的力量和辉煌。

  1999年11月20日,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新建成的载人航天发射场,新研制的“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早已静候在发射架上,这是一次在中国的航天史上非同反响的发射,这枚被命名为“神箭”的火箭是专门用于发射载人飞船的新型大推力火箭,这次发射就是要检测它的性能和可靠性。当天6时30分7秒,在“东方红一号”卫星升空的29年之后迟到的辉煌终于来临,中国第一艘“神州号”飞船在“神箭”的托举下腾空而起,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千年梦想飞向了苍穹,奔向浩瀚的太空,中国成为了继美国、俄罗斯之后世界上第三个拥有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

  2001年1月10日,“神州二号”无人飞船发射升空,按照预定轨道在太空中飞行了将近7天,环绕地球108圈之后成功返回。“神州二号”无人飞船已经是中国发射的第二艘无人飞船。

  2002年3月25日,随着指挥员的一声令下,巨型运载火箭喷射出一团橘红色的烈焰,将“神州三号”飞船平地托起直冲云天,10分钟之后“神州三号”飞船成功进入预定轨道。“神州三号”飞行实验的圆满成功来之不易、充满艰辛,在发射场条件简易、飞船船舱空间狭小,操作难度极大的条件下,参研、参视人员克服了重重困难,出色完成了飞船船舱内70多个插座的拆换,保证了3000多个结点各个导通,同时保证了飞船的质量和后续实验的顺利进行。“神州三号”实验结果最终表明全系统工作正常,主要技术状态与载人飞行状态一致,完成了所有预定的实验内容,实验获得了圆满成功。

  9个月之后,2002年12月,“神州四号”飞船发射成功,中国人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离祖先的梦想如此之近。“神州四号”飞船的发射升空是中国载人航天的最后一次预演,也是载人航天工程实施以来技术要求最高、参试系统最全、难度最大的一次飞行实验,同时它还面临着一项严峻的考验,在发射当天遭遇到有史以来罕见的严寒,最低气温接近零下30摄氏度,超过低温发射条件将近10摄氏度,而且飞船的发射已经进入了不可逆状态。

  在“神州四号”飞船返回舱内增加了两把座椅,坐着两个模拟的航天员,虽然不是真人,但是航天员的工作、生活和医监、医保所需物品,包括睡袋、航天服、太空食品,甚至在非预定地点着陆之后遇到意外情况时所需要的匕首、枪支、呼救设备等救生物品也都全都备齐。在前面三个型号的基础上,“神州四号”获得了进一步的完善,首先充分考虑到了航天员的安全性,“神州四号”进一步完善了救生功能,当飞船与火箭末极分离之后,为了避免运载火箭因为燃料没有燃尽可能会撞击飞船造成灾难,将会由飞船发动机自动点火,拉开与运载火箭末极的距离加速逃逸,其次充分考虑了航天员在飞船内的舒适性,以及便于操作性。比如操作设备可用手持遥控器来遥控,研制配备了飞船内可调节亮度的照明灯,增加了着陆通风功能,增加了舱门快速检漏,另外对舱内进行了适当的装修,为航天员创造了美观、舒适的工作、生活环境。“神州四号”飞船最终的成功发射,标志着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经受住了无人状态下最全面的飞行实验考虑,同时创造了中国航天史上低温发射的新记录,也创造了世界航天史上火箭低温发射的奇迹。

  随着“神州五号”发射日期的日益迫近,中国人千年的飞天梦想即将成为现实,美国波士顿《环球报》的一篇文章说:“我们应该把“神州五号”视为一次机遇,我们应该欢迎中国人加入太空活动,然后接受他们不言而喻的挑战,因为中国人无论如何都会到来,因此实际上我们已经别无选择”。

  2003年10月15日,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中国首位航天员杨利伟即将展开万众注目的太空之旅。清晨5时20分,航天员在酒泉卫星发射基地的航天员公寓——问天阁举行了出征仪式,胡锦涛等中央领导同志来到这里,亲切会见了首飞梯度的三名航天员。

  胡锦涛:

  我们预祝这次飞行取得圆满成功,我们等待着你胜利归来。

  杨利伟 中国航天员:

  感谢胡总书记和各位首长对我们的关心和鼓励,感谢祖国和人民对我的培养,我一定不辜负总书记和全国人民的希望和重托,用最饱满的热情去迎接这次任务,我向总书记和全国人民保证坚决完成任务,不辱使命。

  总指挥同志,我奉命执行首次载人飞船飞行任务准备完毕,待命出征,请指示,中国人民解放军航天大队航天员杨利伟。

  总指挥:

  出发。

  杨利伟:

  是。

  解说:

  10月15日6时15分,杨利伟坐到了用合成材料特制的座椅上,此时距离火箭发射还有2小时45分钟,在舱内杨利伟进行了起飞前的各项准备,完成了100多个动作,地面指挥控制中心屏幕显示杨利伟生理参数正常。

  神州五号报告

  神州五号请讲

  返供氧阀已打开,完毕

  明白

  零号指挥员:

  各号注意,我是零号,一分钟准备,50秒,40秒,30秒,20秒,10、9、8、7、6、5、4、3、2、1,点火,起飞。

  解说:

  17时26分,杨利伟浑厚的男中音清晰的回荡在指挥大厅中。

  首长:

  祖国和人民期盼着你安全的回来。

  杨利伟:

  请首长放心,我一定努力工作,把后续工作完成好,向祖国和人民交一份满意的答卷。

  首长:

  好,谢谢你。

  解说:

  18时40分,杨利伟在太空中展示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和联合国旗帜。

  杨利伟:

  和平利用太空,造福全人类。向世界各国人民问好,向在太空中工作的同行们问好,向祖国人民、港澳同胞、台湾同胞、海外侨胞问好,感谢全国人民的关怀。

  解说:

  杨利伟在太空中一共完成了200多项操作,与地面通话29次,拍摄了38分钟录像,写了7页飞行日志。他在太空进餐三次,吃了小月饼、红烧肉、鱼肉丸子和榨菜,喝了茶水还有橘子汁,原计划有五个小时的睡眠,他只睡了半个小时。

  2003年10月16日清晨,当祖国大地刚刚迎来第一缕绚丽曙光的时候,传来了激动人心的喜讯,主着陆场指挥长用十分激动满怀喜悦的声音口号说“6时23分,“神州五号”飞船按照预定计划准确返回了内蒙古四字王旗主着陆场”。6时54分,总指挥李继耐在北京航天指挥控制中心宣布,我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圆满成功。“神州五号”载人飞船的首飞成功,标志着中国成为了世界上第三个能够独立开展载人航天飞行的国家。

  环绕地球14圈,用时21小时23分钟,经历了28次日升、日落,行程60多万公里,杨利伟让中国人的千年飞天之梦有了一个圆满的结局。

  2005年金秋10月,中国载人太空工程指挥部宣布,中国将于10月12日进行“神州六号”载人航天飞行,中国的飞天之梦将向更高的目标继续前进。

责编:薛蓝

相关视频
更多视频搜索:
CCTV.com - ERROR

瀵逛笉璧凤紝鍙兘鏄綉缁滃師鍥犳垨鏃犳椤甸潰锛岃绋嶅悗灏濊瘯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