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藏品名称:《竹林七贤》故事铜镜
收藏者:赵明娜
藏品来历:这件唐代《竹林七贤》故事铜镜是赵女士的叔叔在古玩市场购得的。
藏品特征:这面铜镜呈圆形,直径24.7厘米,采用剔地浅浮雕工艺铸造而成,镜面雕饰有竹林、树木和小鸟,在自然清静的竹林间,七位贤士席地而坐,有的抚琴,有的下棋,有的畅饮,有的似在高谈阔论,整个画面形象生动,刻画精细。
相关背景资料:铜镜集观赏、实用、珍藏于一身。最早发现于齐家文化,历经商周、汉唐及至明清,随着玻璃镜子的出现而逐步退出了历史舞台。铜镜的使用在历史上延续达4千多年,存世时间之长,实属罕见。隋唐时代是中国封建社会十分繁荣昌盛的时代,同时它也是我国铜镜制作的高峰期,当时的铜镜工艺有强烈的时代感,它同整个文化一样,不仅铸制工艺上攀登了空前的高峰,而且在装饰艺术上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成就。它在造型上突破了汉式镜,如葵花镜、菱花镜、方亚形镜等。图案除传统的瑞兽、鸟兽、画像、铭文等纹饰外,还增加了表现西方题材的海兽葡萄纹,打马球纹等。盛唐以后,以花饰为主,多为吉祥图案,自由豪放,清新活泼,表现了大唐帝国蓬勃向上的精神面貌。在装饰方法上,出现了精工细致的金银平脱、螺钿镶嵌、涂釉、涂漆等新工艺。此时的铜镜艺术也呈现出了浓郁的"盛唐气象"。
| |
鉴定专家:贾文忠 中国文物学会青铜委员会副研究员 从事青铜器研究鉴定工作26年
专家评述:这是一件唐代的竹林七贤故事镜,这面镜子是一种浅浮雕的,而且大家都管它叫剔刻纹,实际它剔刻就是浅浮雕的一种形式。唐德宗以后,铜非常的紧张,就不许做别的青铜器,只许做铜钱跟铜镜,所以铜镜就不能做高浮雕那种用铜比较多的,工匠就创造出了一种叫剔刻的形式。这面镜子,它的年代应该是在唐德宗到唐末这个期间。它的直径是24厘米,在这种镜子里比较大的,它这上面纹饰非常的生动。2002年拍卖了一个21厘米的《竹林七贤》故事镜,卖了12万元,2004年呢,一个21厘米《竹林七贤》故事镜,卖了十六万五千元多。这个镜子比那两块拍卖的镜子都大,所以我们专家团,认为应该给一个18万元的目前的市场参考价。
专家鉴定团估价:180000元人民币
责编:红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