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国际 www.cctv.com 2005年06月24日 15:24 来源:
| |
“天下西湖,三十有六”,惟扬州的西湖,以其清秀婉丽的风姿独异诸湖,占得一个恰如其分的“瘦”字。
瘦西湖原名“炮山河”,又叫“保障河”。隋唐时期,沿湖岸陆续建园。及至清代,由于康熙、乾隆两代帝王六度“南巡”,形成了“两堤花柳全依水,一路楼台直到山”的盛况,大到楼台亭阁,曲室回廊;小至一花一木,一竹一石,无不别出心裁。清代诗人汪沆将扬州保障河与杭州西湖作了一番比较,咏诗道:“垂杨不断接残芜,雁齿虹桥俨画图。也是销金一锅子,故应唤作瘦西湖。”这一个“瘦”字,将保障河的丽质与娇美,活灵活现地表达出来,“瘦西湖”因此得名。
| |
这一泓曲水宛如锦带,如飘如拂,较之杭州西湖的雍容华贵,它却另有一番清瘦的神韵,瘦的精致,瘦的考究,瘦的有风骨。十里长的湖区两岸,“几无一寸隙地”,巧夺天工的湖上胜境比比皆是,而咏叹这些美景的诗句也数不胜数。长堤春柳,绵延着瘦西湖的妩媚柔情,“多晴最是扬州柳”,就是由这长堤边的柳树而来;徐园、小金山、熙春台……每处风景都有许多故事传说;那一夜堆成的白塔、如莲花一般的五亭桥、因“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而负有盛名的二十四桥,最引得文人骚客诗兴盎然;而那湖滨长廓、石壁流淙,则静静地缩放着古典的清雅美丽,俨然一幅天然秀美的国画长卷。
| |
沈复在他的《浮生六记》里曾作过这样的描写:“行途之风景,虽全是人工,而奇思幻想,点缀天然,即阆苑瑶池,琼楼玉宇,谅不过如此。”历史上李白、刘禹锡、白居易、杜牧、欧阳修、苏轼、郁达夫、朱自清等文化名人都在这一带留下或深或浅的足迹和众多脍炙人口的篇章。“烟花三月下扬州”、“园林多是宅,车马少于船”、“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朱帘十里卷春风”、“绿杨城郭是扬州”等数不清的名言佳句,流传千古,为瘦西湖增添了一笔笔浓墨重彩。
责编:木铎金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