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体育  | 娱乐  | 经济  | 科教  | 少儿  | 法治  | 电视指南  | 央视社区网络电视直播点播手机MP4
>> 走进幕后

永远的春节

央视国际 2004年11月05日 16:04

  在我女儿的身上全然看不到对春节的企盼与欢乐。而我及我那一代的小时候对春节的企盼、欢乐与理解是张灯结彩、鞭炮震天,穿新衣、戴新帽,更有无数好吃的,还能见到久别的亲友。那时的春节是精神的,也是物质的,更是有滋有味的。

  春节是农耕时代的产物,它蕴含的传统情感、人文文化早已升腾为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她是整个民族的盛典,是整个民族的图腾,无论你进入什么样的时代,年是永远的。

  为了营造2003年春节的年味,以便唤起我女儿的传统认同感,我在家里四处张贴门神、春联,挂红灯笼,真正一派张灯结彩的喜庆气氛。农历廿三,按民俗是祭灶日,我就带着女儿净手、焚香,并在煤气灶上放了糖果,虽没时间去买关东糖,但摆上巧克力或水果糖、奶糖也标志着灶王爷老人家的与时俱进。如此一来,我女儿也有了兴致,做这些的时候,很是有种神圣感。

  农历廿四是传统的扫房日,我全副武装地带领着崔博妮同学把家里打扫得窗明几净。

  一整套的进程完全按照民间规范进行。廿九是传统的小年夜,这一天也是要放炮迎年的。从这一夜开始,我们开始违规放炮了,年三十的炮放得最欢。年初五也称“破五”是迎财神,中午十二点之前必须放炮,要不财神就跑了;初二要回娘家;等等。崔博妮的这个年完全是在一种对民族传统的回归探寻及好奇神圣中度过的,这个春节我们全家都过得很有滋味。

  生活在现在的人缺什么?不缺现代意识,不缺先进思想,缺的就是传统意识,缺的就是敬天敬地的敬畏之感。而这种情感的缺失会产生文化的断层、传统的失传,这个民族就无根可寻、无源可溯。

  春节期间,我给崔博妮同学讲了林语堂先生的故事。林先生是一个国学知识渊博、极其标榜反传统的大学问家,他甚至公然反击春节的传统过法,于是移居美国,远离这个令他伤心、令他感到虚伪的国度。可是到了年三十的晚上,他还是差了他的仆人,从后门溜出去,买了鞭炮,在自家的小院里偷偷地放。我想那时的他像抽了大麻上瘾的人,在那一刻,若不放炮,有如万箭穿心般不能自已。这就是中国人,这就是中国人心中永远的春节情结。无论你身在何处,年三十晚上血液会跟随着民族传统留下的记忆基因而律动。年已然像胎记般深深烙印在所有中国人的心中,还有那种理念,哪种祖训有这样的号召力,有这样的煽动性,有这样的恒久性?

  1983年以后,二十多年的春节被春节晚会糟蹋得不成样子。二十几岁的青年人,以为祖上留下的春节就是这个样子,并把春节晚会诩为新民俗,我且问你,旧民俗是什么?传统的民俗是什么?你教给年轻人了吗?起码可以让人家先选择后决定自己的过法,上千万万人用一种形式过年夜,不是旷世大笑话是什么?不是荒唐怪诞是什么?如果哪位领导人把春节晚会废了,一定会名留青史。这绝不能用亿元广告收入掩盖住一个真实的谎言。春节晚会再办下去是对民族对传统对文化的亵渎,将来子孙后代会唾弃你。如果想到这个层面,那些热衷于春节晚会的同志会后脊梁冒凉气、冷汗淋淋的。

  净手、焚香是一种仪式,是一种境界,是一种恬静,有了这份感情,干嘛要血脉贲张,气喘吁吁,总做急急忙忙状。我不怕被斥为唯心、迷信,反思这些年来我们大破大立的历程,就是在这样一个进行无神论教育最彻底的国度中,不断产生着人造的各种“神”,同时产生了令人厌恶的邪教组织,而与神神鬼鬼、水火不相容的科技水平的发展却是与无神论宣传的力度不成比例。唯物论的弘扬,缺失了精神层面的丰富,变成了拜金唯利思想的泛滥和盛行。

  一个没有敬畏之心的人起码是个不知天高地厚的人;一个没有敬畏之情的民族也是一个缺失人类最基本感情的民族,这怎能一个迷信唯心可以了结的。后果的严重其实我们每个人都已在品尝了。

  所幸的是,我们的胡总书记近期有一段令人兴奋的讲话:应该鼓励国人不要崇洋媚外,不要数典忘祖,要弘扬民族传统。看来我有预谋、有计划的春节方案,也是契合了党中央的指示精神。如此春节岂不快哉。

  (写于二零零三年二月)

(编辑:小文来源:CCTV.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