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
历史永远是公平的,1990年代初,一个能使斯皮尔博格成为真正的大师导演的机会出现了,这就是《辛德勒名单》。实际上早在1982年,斯皮尔博格就买下了犹太作家托马斯·基尼利的小说《辛德勒方舟》,为了拍摄这部电影,他已经做了整整十年的准备,现在时机终于成熟。
斯皮尔伯格经常称自己是一个美国东海岸郊区的产物,但在文化上,他则是典型的犹太教徒。
《辛德勒方舟》的作者托马斯·肯尼利经常开玩笑地说,他那张脸简直就是一张“古代的波兰地图”。
小时候的斯皮尔博格经常受到反犹太主义的侵扰,学校大厅里突然砸向他的硬币,成为了他童年伤痛记忆的一部分。所以当身为犹太人的斯皮尔博格遇到《辛德勒名单》时,一部伟大的电影其实已经成功了一半。这将是一部真正能够打动斯皮尔博格也能打动全世界的电影。这将是一部民族罹难的史诗,它内部蕴涵着宗教式的关怀和对生命的极大悲泯。
1993年影片在奥斯威辛集中营的所在地波兰开始拍摄。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国法西斯对犹太人实行民族灭亡政策,大批犹太人被送往位于欧洲东部的集中营。《辛德勒名单》的主人公奥斯卡辛德勒是一个纳粹党徒,同时他也是一个投机商人。在波兰,他雇佣廉价的犹太人到他的搪瓷厂里工作。本来他是想发一笔战争横财,但当他看到纳粹对犹太人进行的一次血腥屠杀后,他的心灵被极大的震撼了。
从此他开始竭尽全力地保护工厂里的犹太人。为了避免这些工人被送往死亡集中营奥斯威辛,辛德勒声称自己的工厂需要大量工人来维持正常生产,他制定了一份名单并贿赂了纳粹军官。最后,这份名单使一千多名犹太人存活下来。然而这一千多名幸存者并不能改变历史的悲剧,在整个二次大战期间,有900万犹太人被以各种方式屠杀,这是自人类有文明历史以来最大的悲剧也是最大的耻辱。
在整个战争期间,有900万犹太人被以各种方式杀戮。这是自有人类文明以来最大的悲剧,也是最大的耻辱。
拍摄一部这样题材的电影对于一直被认为是商业片导演的斯皮尔博格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挑战。除此之外,他的犹太人身份也不允许他为这部影片加入过多的商业化色彩,此时的斯皮尔博格经过了多年的磨砺,经过了极大的成功与痛苦的失败,他已经洗尽铅华,需要的就是彻底燃烧自己的灵魂。
《辛德勒名单》在拍摄之初就确定了采用商业影片中极少见到的黑白胶片,斯皮尔博格认为这些黑白的画面就像真相的血浆一样触目惊心。
原本已经烂俗的温情,被黑白画面中一个红色的小女孩提升到崭新的高度。再也不是对观众情绪刻意的煽动了,因为历史本身就已经足够沉重。
在导演技法上,斯皮尔博格也抛弃了惯用的手法,整部电影拍摄时,没有分镜头台本,没有机动摄影升降台架,也不用变焦摄影镜头,所有花哨的技术都降到最低程度。
对于电影将来能否吸引观众的问题,斯皮尔博格解释说,我根本无意关心电影是否保本,我真的第一次有这样的感觉。
即便没有过多花哨的技巧,但影片还是显示了斯皮尔博格对于镜头语言的精确的把握能力。除此之外,摄影师的用光和作曲的配乐都为烘托影片的主题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辛德勒名单》于1993年12月的第一个星期在美国上映。影片长达195分钟。这并不是美国人习惯的观影时间,但是这次大部分人用神圣和礼貌的态度对待这部电影。许多电影院都发布了一条“行为法规”,建议在看电影的过程中,吃爆米花将被视为不适当的。
评论界也一反常态的对斯皮尔博格大加赞扬。那些一只以来批评斯皮尔博格电影缺乏艺术价值的影评家们也不禁承认《辛德勒名单》是迄今为止拍摄的大屠杀电影中,最优秀、最完整的剧情片。
《辛德勒名单》在次年奥斯卡评奖中获得了十三项提名,并最终获得了七个奖项。而斯皮尔博格也终于凭借此片荣获奥斯卡最佳导演奖。
斯皮尔博格,这位好莱坞电影奇才终于如愿以偿的拍摄了一部真正的艺术电影,凭借《辛德勒名单》的光辉,他无可争议的进入了电影艺术大师的行列。
主持人:
如今的好莱坞电影已经是世界电影霸主,美国的电影出口也成为仅次于军工出口的无烟工业。这一切的形成得益于好莱坞影片制作发行的完备机制,也得益于他们对于世界电影发展成果的吸纳消化。斯皮尔博格作为美国电影体制下成长起来的成功范例,在他身上集中体现了好莱坞自身的经典内涵以及对于世界电影的消化吸收。在三十多年的电影导演生涯中,斯皮尔博格身上体现出艺术与商业的完美结合,他对自己作品进行的有效的突破与超越使他一步步走向了辉煌的顶点。如今的斯皮尔博格已经成立了自己的制片公司,他已经完全有能力和权力拍摄真正属于自己的电影,让我们在希望中等待他更加优秀的作品问世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