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从田间地头走出来的黄梅戏,很少有见诸于文字的历史资料,因此关于它起源说法也是多样的。本期节目中您将听到关于黄梅戏起源的三种说法,并欣赏到50、60年代黄梅戏舞台上的常演剧目《纺线纱》的精彩片断。
| |
在黄梅戏的形成、发展过程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的“采茶戏”源自湖北省黄梅县,它流传到安徽的原因之一就是水旱灾害引起的灾民迁徙,黄梅戏中的《逃水荒》这一出戏便反映了黄梅县灾民外出卖唱为生的艰难生活,在黄梅一带普遍流传。
| |
《劝夫》是早期黄梅调作品之一,它是《张朝宗告漕》全本中戏剧冲突较为激烈的一折。这出戏唱词生动、唱腔感人,是解放前常演不衰的剧目之一。
| |
1953年,安徽省黄梅戏剧团成立,从而形成了之后50、60年代黄梅戏发展的一个鼎盛时期。在这一时期中《天仙配》、《女驸马》、《牛郎织女》等优秀剧目被拍摄成电影,发行国内外,由此促进了黄梅戏的发展和推广,促进了黄梅戏在全国的新的发展。本期节目中您将欣赏黄梅戏电影《牛郎织女》的精彩片断。
| |
黄梅戏有36本正本戏和72出花腔小戏。花腔小戏多反映与农村生活相关的内容,唱腔来自于民歌小调,华丽多样;而正本戏的内容多涉及民间故事和传说,常有大段叙述、抒情。本期节目中我们将请您分别欣赏花腔小戏和正本戏的代表性剧目《打猪草》和《女驸马》的精彩片断。
| |
《蓝桥会》是黄梅戏中极富特色的优秀剧目,它的曲调在刚出现的时候就非常流行,今天也仍然是教材的内容之一。
| |
| |
黄梅戏的发展过程中也不乏对兄弟剧种和其他戏剧元素的移植、吸收。建国以后诞生的《白蛇传》、《梁祝》等一批优秀剧目,就是从其他剧种的传统剧本移植而来的。本期节目中我们将请您欣赏马兰表演的黄梅戏《梁山伯与祝英台》中“河湾担水”的精彩片断。
| |
黄梅戏《无事生非》是根据莎士比亚的同名剧作改编而来的,这是黄梅戏创作题材的又一次开拓,也是中西戏剧文化交融的一次尝试。它进一步印证,黄梅戏是在不断兼容、消化、吸收姐妹艺术的过程中逐渐丰满和成熟起来的。
责编:史冬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