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科技频道 > 《大家》 > 正文

应用数学大师――林家翘 

  解说:除了规模与数量变化的速度让林老感到咂舌之外,国内大学对于科学的忽视程度也让林老震惊不已,他说现在清华园真正做的基础科学研究所占比例太小。

  主持人:其实我想背后有一个很重要的因素,是因为国家的需要,清华在建国之后,院系调整的时候,成为了一个工程性的学校,也是为了建设的学校。

  林家翘:不是任何人错误。是自然发展,

  主持人:实际上过去它要承担国家的任务。

  林家翘:是是。

  主持人:那您在美国大学的时候,像MIT,它是否也会承担一些国家的项目?

  林家翘:很多啊,现在还承担着。如果他认为不是大学本部的一个责任,是另外的一个组织。那个组织,承担的这些研究项目里头,所用的经费,比本校用的经费要大个几十倍吧,可能。这根本是军方的实验室。他替他管理一下。

  主持人:但是这个实验室不代表大学。

  林家翘:不代表大学,他认为就不是大学,就是MIT对国家社会的服务。

  主持人:是大学核心之外的一个边缘上的一个服务产品。

  林家翘:服务产品,是附带的,不是边缘的,是附带的。

  主持人:附带的一个服务产品,不能够让这个任务性的产品,成为大学的主体。

  林家翘:绝对不能。这个是绝对是分的,那里陈的薪水,比这边高,因为他们有政府的钱。

  主持人:比大学高。

  林家翘:可是他其余的待遇,不如大学。比如说大学里面,(英文)终身职,那边没有的。

  主持人:大学是为了给人一种更加开阔的空间,让人们去思考去研究,去发展。

  林家翘:是,这种研究跟那个研究不一样。就是说如何把这个学校走向一流的大学,这个事情很大的一个所谓挑战。

  解说:每周一、周四的上午,88岁高龄的林老都会准时到办公室上班,他说周培源应用数学研究中心一定不会随大流做一般性的实用科技,而一定要坚持做基础科学研究。现在,林老应用数学研究的方向正是当今最热门的生物学。

  主持人:实际上您做的这个,从专业上发展的一个选择,也是一个应用数学领域的最前沿的问题。

  林家翘:最前沿问题,就是找一个最前沿问题。因为这句话,我就是一到美国留学,老师就跟我们说的。所有的工作,你选择要做的,必须选择知识的前沿,科学的前沿工作,否则你的工作,无论你做多好,影响不大。

  解说:林家翘在学术上的成功,与年轻时能与三位科学大师共赴科学前沿问题上是分不开的,这三位大师分别是世界导弹之父冯?卡门、世界计算机之父冯?诺伊曼和量子力学的创始人之一海森伯格。1940年,24岁的林家翘登上了一列开往加拿大的轮船,他以优秀的成绩考上了英庚赔款留学。在加拿大多伦多大学,林家翘受周培源先生影响,报考了应用数学专业。一年后,他在多伦多完成硕士学位,并再次受周培源先生推荐,到了著名的加州理工大学,在世界导弹之父冯?卡门的门下攻读博士。这位美籍犹太科学家,是林家翘接触的第一位世界级大师。

  林家翘:他给了我一个很好的论文题目,这个论文题目就是我跟这边有人谈过了,就是海森堡的论文题目,他做的时候,结果有争议,而且他没有算完。

  主持人:他这么当时也是,德国一个很著名的。

  林家翘:海森堡做了那个论文以后,他就做量子力学了,他是量子力学的一个鼻祖之一了。海森柏格是那个时候,1926的时候,他年纪很轻,成名的时候也就是二十几岁,所以他这种大师,同时创新级的,新的物理学的发展方向。

  主持人:所以当时您当年去做,他的一个论文题目,应该说也是按照您刚才的讲法也是在前沿了。

  林家翘:前沿,绝对是前沿。因为他里头有争议,所以整个问题是一个数学争议。

  主持人:您解决了一个科技前沿的,但是又有争议的一个难题。

  林家翘:做这个后来也不容易了,就做出来了。我把那个东西算出来了,算出来以后,就可以拿来跟实验比较,后来我这个问题,就有名了,海森柏格的题目,他没做出来,我做出来了。所以人家请我的时候,给我工作,大家都抢了,好几个学校抢,后来MIT,就把我,就到MIT去了。

  主持人:就把您挖走了。

  林家翘:挖走了。

  主持人:都是因为您那篇论文带来的名气。

  林家翘:带来的名气。这个就是大师了,这就要看老师了。开始做的时候,老师告诉你,哪些问题是大家,是在科学前沿的。

  解说:在人才济济的加州理工冯?卡门实验室,林家翘这位华人弟子成绩非常突出。在冯?卡门的指导下,他撰写了一系列关于应用数学在航空学领域的研究论文,林家翘在美国应用数学领域的地位不断抬升,对海森堡争议问题的证明,更让他有了与另外两位科学大师接触的机会。

  主持人:为这篇论文您跟海森柏格也接触过吗?

  林家翘:海森柏格,那会儿是在MIT了,他们那会儿美国请海森柏格来讲演。

  主持人:您跟他谈过您的这篇论文吗?

  林家翘:当然,他谈我的论文。他那天讲,特别讲我那篇论文的。反正他就觉得那个很好。而而且海森柏格给他的老师写封信就是说,这个问题后来不是有人批评吗?不过现在那个中国人给我解决了。

  主持人:解决了这个问题。

  林家翘:所以他认可这个事情是一个重要的贡献。那这个当然对于我这么一个大师,这么有名的大师,那是一提,当然在学校里面地位就不同了。

  主持人:就是为什么您会有这么的幸运,像在一个大师,另一个大师由接力棒的方式把您给带出来?

  林家翘:这也是在国外大师很多了,所以你就,而且大师之间的私人交往很多。

  主持人:可是您要进入到这个链条上。

  林家翘:对。

  主持人:是因为您自身的,确实是您的命运好,还是您的能力,还是说当时很多学生都有这样一个机会,但是纯粹靠能力的。

  林家翘:可以有这个机会,但是要运气好;第二就是有一件事情,有人就问我,跟大师接触是怎么样一个情况,要紧的还是就说你说考虑的问题,是不是他有兴趣的问题。他对于那个问题根本就有兴趣,你去也讨论,他当然愿意跟你谈了。

  主持人:所以这个时候就是看能力了,看你学生的能力本事了。您到清华以后,应该说也接触了不少的学生。

  林家翘:没有,应用数学这个牌子一出来,就躲开了。

  主持人:为什么?

  林家翘:一来你应用数学是教计算的方式,计算的方法。

  主持人:他们觉得应用数学可能成不了一个大的数学家,或者科学家。

  林家翘:他就认为这不是方向,所以我在这儿,并没有那么多人,我觉得现在的中国不知道是这个人特别差呢,还是怎么样。结果就是说,我就给他出主意,你用中文写,然后翻译成英文,我要写东西给他,我也先用英文写好,然后翻译成中文。

  解说:当年,林家翘是大师们眼中前途无量的年轻人,如今的他已是白发苍苍,在学术上也早已誉满全球,但是作为当今一代科学大师,林老却找不到理想的、能够很好交流的学生。现在在清华他只有两个博士后,每周林老和他的学生交流两次,与这些年轻人的接触,让林老还发现了国内学生中存在的很多具体问题。

  林家翘:是是,那是绝对是要的,所以以后人教,这边不是用英文来教生物学吗?我觉得这很好,所以这有人反对,这不公平,我们英文不好的人就不能学了。

  主持人:那您觉得呢?

  林家翘:这没法解决,文献你就不能读,或者读了以后,一查字典,读得莫名其妙。

  主持人:您在MIT的时候,也会有不少的中国学生。

  林家翘:有。

  主持人:这些中国学生在国外上学,读大学,您去跟国外的这些学生做比较,当他们走到一块的时候,特别是到您的研究中心做研究的时候,您会发现他们的差距是什么?

  林家翘:差距就是独立研究的能力不好。

  主持人:您指中国学生?

  林家翘:中国学生。在国外,大学毕业不叫毕业,叫“始业”,(英文),就是你开始做别的事情了。所以它这个教育绝没有说到这个时候,就画一个道了。然后呢,就停住了,这个是,中国的教学制度,就很有这个趋向。很多人都觉得,大学毕业或者博士毕业以后,就毕业了,就不学了,这是最大一个错误。

责编:戴昕  来源:CCTV.com

本篇文章共有 2 页,当前为第 2 页 << 上一页 1 2
关于CCTV | CCTV.com介绍 | 央视人力资源储备库 | 版权声明 | 法律顾问:岳成律师事务所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中国中央电视台 版权所有
京ICP证060535号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 0102004
网页设计:中视河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