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数学大师――林家翘
央视国际 (2005年03月31日 14:04)
解说:在清华校园的中心地带,有三栋新建的白色小别墅紧紧地挨在一起,这里就是清华著名的大师别墅,现在,别墅里分别居住着是国际应用数学大师林家翘、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杨振宁和著名国际计算机学家姚期智。我们《大家》栏目从2003年开始,就联系他们之中林家翘先生的采访,林老在海外身为美国科学院院士、麻省理工学院的资深教授,在国内,他又是中科院外籍院士、清华园聘请归国的科学大师。但虽然拥有如此多的科学光环,林老却从不接受媒体采访,他说,总感觉自己没有什么可说的。今年88岁的林老这次走进我们《大家》栏目,是他首次接受电视媒体专访。回到清华居住两年多,他发现了国内大学的教育和科研现状存在很多致命的问题,这些促使他愿意站出来说说话,作为当今应用数学领域首屈一指的大师,林家翘原来工作的麻省理工学院应用数学系,一直是处于全球领先位置,而他本人在海外也是桃李满天下,但是重回清华,林老却发现在这所国内一流学府,他应用数学的专业竟找不到合适的学生。
林家翘:为什么呢?因为这边学生所得到的教育,根本跟应用数学不合。
主持人:主要不合在什么地方?
林家翘:不够广泛。又能够有数学能力,数学能力我要求很高,而同时呢,科学的了解要有,我对应用数学整个看法,就是把数学应用在科学,而科学呢,是物理、化学、生物不能分的。这两个常常是在清华这个教学制度里,他两边不会都有的。就说是中国这个教育制度就是,我一跟人家谈,他们课程的设置,就是每一系来决定,我们需要学生,在国外不是的,国外MIT是有一个所谓的全校必修课,第一年级,或者第二年级给它念完,全校必修课是什么?MIT已经实行几十年了,就是这四门基础科学,数理化生,每一个人都得要念一年。原来是生物只要念半年,现在恐怕生物要加强了,因为我们现在的校长,MIT现在校长是一个女的生物学家。
主持人:她会更加重视生物学。
林家翘:请她做校长,就是因为要重视生物学,反过来了,有这个政策,大家都决定,二十一世纪是生物学的世纪。这种跟着时代的改变,这一点就是我想中国跟的比较慢。
主持人:那您怎么来看国内的学生,他们的水平?
林:有好的了。但是它限制,要跟大家一致啊,所以结果他受的教育就不对了。
主持人:实际上也是您说的。
林家翘:活动性太小。
主持人:专业的空间太小,每一个专业划得太细。
林家翘:太细。所以它结果知道,很窄的东西,知道的比外国也许多,可是他对于学问整个的看法,整个的了解就不多。
解说:对于林家翘来说,清华园,这个曾经非常熟悉的校园,这个曾经为他带来无数梦想与理想的母校,现在却已经有些陌生。1933年,年仅21岁的林家翘第一次走进了清华园的校门,当时他以全校第一的成绩考入物理系。七十年前的清华园只是一个方圆几百米的小学堂,但是,这里却汇集了一大批从海外留学归国的著名学者, 这个时期,清华可谓是大师辈出,人才济济。当时林家翘所在的物理系尤其最为繁荣,近代著名物理学家叶企孙、周培源和吴有训等人都曾经是林家翘的老师。
主持人:在当时的情况下,您今天回头来看,那在当时的那个水平,跟国外大学的差距,有多大?
林家翘:比较小。
主持人:比较小。
林家翘:比如说有一位老师他做实验,他在美国学的时候,是有跟他一批做实验的一个人,当然那会儿有一个导师,也是大师。他们这两个人做的实验室一样,整个工作组里头一两个人。他回国他还继续做那个工作,那个人也继续做那个工作。
主持人:那么就是同一个起跑线上。
林家翘:可是中国设备不够啊,有一步他不能做,设备不够。他已经在那做了,可是就慢了,结果那个人做成功了,得了诺贝尔奖。
主持人:这跟条件也很有关系了。
林家翘:这就跟条件有关系了。做的问题是一个问题。
解说:林家翘所说的与诺贝尔奖擦肩而过的老师,就是后来为我国物理学发展做出过突出贡献的科学家赵忠尧。在所有的老师中,对林家翘影响最深最广的,是后来被称为中国应用数学鼻祖的周培源先生。当时的周培源正投身国际上热门的航空学,他首次在国内将数学应用到航空上,正是他,引导林家翘走上了应用数学的道路。
林家翘:他送我去学航空,因为那会儿,1937年刚好日本人打中国了,所以大家都觉得中国很吃亏,就飞机根本没有,所有的物理学家说爱国,就应该学航空,所以我跟他,至少学航空关系的问题,就学湍流问题,
主持人:您觉得周老给您留下最宝贵的东西是什么?
林家翘:最宝贵的东西就是治学的态度,主要是治学的态度,我觉得中国现在就是没有把最好的治学态度教给学生。
主持人:这比知识要重要。
林家翘:知识就是,处理知识,如何处理知识,如何要不断学习,学无止境,中国也会说的,实际并不难地做。
主持人:这个好像也很难做到。
林家翘:很难做到。你自己就在这上努力。
解说:对于林家翘来说,上个世纪三十年代的清华园是学习的天堂,能聆听大师的教诲,能感受学术的繁荣。2002年,林家翘回到清华之后,着手建立了周培源应用数学研究中心,以当年老师的名字命名,不仅是对已逝恩师的怀念,更是对七十年前清华园的深切留恋。
林家翘:这就是说大学要走向一流级大学啊,走到旧的清华那种情况就不容易啊。因为人那么多嘛,现在数量一大就很难,每个人能得到的注意力就小了。
主持人:您现在给本科生开课吗?
林家翘:我现在在考虑,杨先生不是给本科生开课嘛,我们都感觉到同样的问题,就是现在中国的问题,大,好像把大当作一个好的地方,其实过大是不好。MIT这当然比清华名气要大多了,MIT的学生比清华少得多。
主持人:所以它有条件去做这个质。
林家翘:所以MIT才有条件去做质,学生的质量也得对,教师的质量也得对。那你找那么多教师,收那么多学生,你怎么样维持质量,这是个大问题啊。这一点是我觉得,我最担心的一件事情。比如说,这本科生是不是有大的讲课。
主持人:会有一些大课
林家翘:大课。
主持人:这种大课对我们来说,太大了,几百个人去上。
林家翘:可是你知道,MIT,大师给本科生,一年年级本科生大课讲演。然后讲演以后呢,然后呢,由助教去分小组去教学生。
主持人:您在MIT给本科生讲课吗?
林家翘:我在MIT,后来我得的这个地位也是可以不必教书的,可是我教一个本科生课,我没教到一年级,教三年级课。清华要是照我们的要求标准,这么大,达到我们的要求标准不得了了,世界上不得了的一个出名的学校了,重要的学校了,这不可能,我们知道这不可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