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名叫《觅》,一部令人耳目一新的“新型”影片成就了主角陈冲、刘晓庆、唐国强,也成就了黄健中(导演)、王酩(作曲)、李谷一(演唱)……
电影《小花》在中国银幕上“绽放”到现在整整30年了。如果不是写这样的文字来记录这部电影,那么谁也不会意识到《小花》30岁了。陈冲当年演这部电影的时候还是大学二年级学生,17岁。现在,这位当年脸上的绒毛在阳光照耀下发着青春光芒的小姑娘与五十岁的年龄只有两三年的距离。然而,只要提起《小花》,我们的耳边还会响起“妹妹找哥泪花流”的旋律,只要回想起《小花》,我们仍会为刘晓庆带血的双膝动容,内心的弦被兄妹间纯真的情拨动着……
不可否认,在中国的现当代电影史上,《小花》的出现无论如何都有点横空出世的味道,从内容到形式的探索与“叛逆”意识使得当时看惯了传统故事片的观众耳目一新。值得注意的是,以《小花》为首,《生活的颤音》、《苦恼人的笑》为标志的创新浪潮根本上改变了新中国电影的创作面貌。在那个逐渐打开国门、放眼世界的时代,观众涌进电影院,重新燃起了对电影的热情。
《小花》改编自前涉的小说《桐柏英雄》,小说主要描写的是1947年解放军由战略防御到战略反攻这个重要历史转折时刻。后来怎么变成了《小花》呢?这里面还挺曲折。如果当时按照《桐柏英雄》那样去拍,肯定无异于又一部军事影片。当时的摄影师云文耀提议,“调动那么多部队拍战争场面何苦呢?拍得再好也超不过《南征北战》,为什么不试试其他角度?”于是,在电影的准备阶段把这部片子定名为《觅》,意为寻找的意思,影片后来花大力气改编的过程就是在“觅”最合适的表现方式。影片拍完后大家觉得《觅》这个名字太生涩要改,但是迟迟定不下新的名字。剧组的同志找到著名电影评论家钟惦?,刚巧钟老家的窗台上摆了一盆小花,钟老说不如片名就叫《小花》吧,希望它是报晓中国电影春天的一朵“小花”。
这朵“小花”果然肩负起了报晓的重任。有人说,《小花》的成功是因为这部影片从人性、人情的角度去透视战争,体现了编导的创新意识;有人说,《小花》的成功是因为影片把人物命运作为主要内容而不是战略思想,区别了以前常规的军事片方式;更有人说,是陈冲、刘晓庆、唐国强的表演及电影表现手法上的创新使得观众大开眼界……无论如何,《小花》获得了文化部1979年优秀影片奖、第3届百花奖最佳故事片奖、最佳女演员奖(陈冲)、最佳摄影奖、最佳音乐奖, 南斯拉夫第九届“为自由而斗争”电影节最佳女演员奖(陈冲)。《小花》成就了黄健中(导演)、王酩(作曲)、李谷一(演唱)、唐国强、陈冲、刘晓庆 ……
写到这里,忽然想起俄罗斯著名诗人普希金的一首小诗,也叫“小花”
我在书里发现一朵小花,
它早已干枯了,也不再芬芳,
因此,我的心里就充满了
许许多多奇异的遐想:
是哪一个春天,
在哪一处它盛开的?
开了多长时间?
谁摘下的?是外人还是熟人?
为什么放在这书页中间?
……
记者 刘杰
责编:刘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