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国际 www.cctv.com 2006年03月09日 13:41 来源:
新华社维也纳3月9日电(记者尚绪谦 田帆) 国际原子能机构理事会8日在维也纳就伊朗核问题进行了一天讨论。由于没有成员国或国家集团提出决议草案,讨论以主席总结报告的方式结束,而原定于10日结束的理事会会议也提前两天落下帷幕。因此,各方在伊朗核问题上的分歧依然如故。本次会议表面上看似平淡无奇,但暗潮汹涌。可以预见,暗潮过后是险滩,一波三折的伊朗核问题仍将云谲波诡。
巴拉迪片言藏“玄机”
由于本次理事会会议是例会,伊朗核问题并非唯一议题,且被安排在最后的议程中,因此会议6日开幕那天的最大新闻当属国际原子能机构总干事巴拉迪的一句话。他在会议开幕前对记者说,伊朗核问题有望在一周左右时间内达成协议。这句看似天马行空的话后来被证实暗藏玄机:俄罗斯在去年12月建议的基础上提出了各方更能够接受的新方案,并得到了多方的积极响应。
根据西方外交官透露出来的零星片段可以看出,俄罗斯的方案大致是:国际社会允许伊朗在国内继续进行铀浓缩活动,不过只限于小规模和以科研为目的,并置于国际原子能机构严格监督之下;工业规模的铀浓缩还得在俄境内进行。这样的安排可以满足伊朗反复强调的决不放弃核研究权利的要求。作为回报,伊朗必须完全冻结工业规模的铀浓缩活动7至9年,并允许国际原子能机构在发出通知后短时间内即可对其核活动进行核查。这样,国际社会可以确保伊朗的核计划不会用于军事目的。
巴拉迪之所以“贸然”说出那句话,可以反证俄罗斯的建议是一个较周全的解决方案,也是目前看来唯一可行的方案。虽然伊朗立即表示只能同意冻结铀浓缩两年,而欧盟方面表示不能接受伊朗继续在国内进行铀浓缩活动,但稍具外交常识的人便不难看出,这只是谈判开始前互相施放探测气球而已,并非表明最后不能达成协议。据一位核专家介绍,这一方案的焦点在于允许伊朗保留何等规模的铀浓缩能力,以及工业规模的铀浓缩冻结期的长短。如果用于铀浓缩的离心分离机台数限制在164台之内,加上8年左右的工业规模铀浓缩冻结期,国际社会就能够抑制伊朗自己生产核武器的能力。由此看来,伊朗和欧盟方面完全可以坐下来讨价还价。
美国人从中作梗
俄罗斯的建议可谓“多赢”方案,但事后看来,问题出在该方案替美国人考虑得太少。美国人在伊朗核问题上一直扮演“白脸”的角色。去年12月俄罗斯提出将伊朗的铀浓缩活动转移到俄境内进行的方案,得到了包括美国和欧盟在内的国际社会的支持,加上俄罗斯后来出人意料地邀请巴勒斯坦伊斯兰抵抗运动(哈马斯)领导人访俄,俄罗斯已在外交上“大出风头”。可美国人带着“醋意”,用外交手腕扼杀了俄罗斯方案。就在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即将访问美国,逻辑上讲应是与美国协商此事前的数小时,美国人公开否认了俄罗斯新方案的存在。在不能得到美国支持的情况下,拉夫罗夫被迫在与美国国务卿赖斯举行的联合记者会上宣布,俄罗斯“没有提出新建议”。至此,巴拉迪的乐观预言落了空。
不过,俄罗斯新建议曾经存在的事实是不容置疑的,许多西方外交官私下予以证实。巴拉迪身边的一位官员8日透露,巴拉迪6日表态前看到了可能达成协议的“具有想象力的建议”。美国人扼杀俄罗斯新方案一事也可以从伊朗常驻国际原子能机构大使苏丹尼耶在理事会会议上的发言中得到间接的证实。他说:“我们保持谈判的大门敞开。我们相信,谈判需要时间才能产生结果,但某些国家却另有所图,仓促行事,不愿看到其他国家的努力得以成功。”
核问题跌宕起伏
由于俄罗斯新方案被扼杀,伊朗核问题在短短两天时间内,像过山车一样经过起伏跌宕后似乎又回到了一个月以前的状态,各方分歧依旧,解决遥遥无期。从某种程度上讲,伊朗核问题现阶段比2月4日时更显得复杂。由于本次理事会会议没有产生任何决议,并且即将送交安理会的巴拉迪报告的结论具不确定性,各方各取所需,对报告进行有利于自己立场的解读。这为将来在安理会内部的争执埋下了伏笔。
此外,国际原子能机构理事会2月4日的决议是将伊朗核问题向联合国安理会“报告”,发展中国家认为“报告”与“提交”是有区别的,因此2月4日的决议并不意味着联合国安理会的介入,伊朗核问题应该继续在国际原子能机构框架内解决。但美国和英、法、德欧盟三国认为,2月4日的决议足够促使安理会采取行动。其实,美国这样做并不是头一回。在2003年伊拉克战争前,美国眼看在安理会推出对伊开战的新决议无望,便一口咬定此前安理会通过的1441号决议即可作为动武的法律依据,随后不顾国际社会的反对悍然展开了对伊拉克的军事打击。现在看来,美国已经打定主意在纽约开辟“第二战场”。不过,美国想在安理会推动类似经济制裁的严厉措施并非易事,这一点美国人心知肚明。因此,美国常驻国际原子能机构大使舒尔特在发言中特别强调,安理会的行动将是渐进式的,并将基于广泛协商的基础之上。
责编:霍筠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