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体育 | 娱乐 | 经济 | 科教 | 少儿 | 法治 | 电视指南 | 央视社区 | 网络电视直播 | 点播 | 手机MP4
打印本页 转发 收藏 关闭
定义你的浏览字号:
中东国家心态复杂看伊朗 害怕它主导地区格局 

央视国际 www.cctv.com  2006年02月09日 11:25 来源:

  环球时报消息:

  希望其抵挡“民主压力”

  有人把伊朗核问题比作一场“牌局”,打牌的是伊朗、美国、俄罗斯和欧盟。随着各方出牌越来越狠,场下的一批观战者“神情紧张”,它们就是中东地区的阿拉伯国家。

  四种途径与阿拉伯国家联动

  近几个月来,伊朗核问题日益危机化。为化解美以等国带来的压力,伊朗通过四种途径频频与阿拉伯国家联动:

  首先,伊朗着手组建中东的反美阵线。1月19日,伊朗总统内贾德访问叙利亚,在访问中他会见了哈马斯、杰哈德等巴勒斯坦武装派别驻叙利亚的领导人,黎巴嫩真主党总书记纳斯鲁拉和阿迈勒运动主席兼黎议长贝里专程远道赶来与内贾德会面。1月22日,伊拉克什叶派宗教领袖萨德尔突然访问伊朗,时隔数日,萨德尔又到叙利亚与叙总统巴沙尔会谈。这些举动表明,伊朗正在“串联”叙利亚、伊拉克什叶派、巴勒斯坦武装、黎巴嫩什叶派等“阿拉伯力量”一致对外。

  其次,扯起反以大旗,争取阿拉伯民心。几个月来,内贾德不断发表“抹掉以色列”、“犹太大屠杀是神话”、“沙龙去死”等反以“名言”,同时还暗示,在必要时伊朗不惜与以色列一战。这些言行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引起阿拉伯世界的“共鸣”,争取阿拉伯民众支持。

  第三,根据形势,引领阿拉伯民意。在抗议亵渎先知漫画的浪潮中,伊朗宣布撤销与漫画有关的欧洲国家的经济合同,近日又威胁断绝与丹麦的经济往来,甚至要举办欧洲犹太大屠杀漫画大赛,来“考验”欧洲国家“对新闻自由的宽容度”。伊朗在抗议浪潮中挑头是为了在阿拉伯民众面前显示自己的“护教”决心,同时也给阿拉伯政权施压,让它们采取相应行动。

  第四,将伊朗塑造为“伊斯兰世界的保卫者”。早在去年9月,伊朗就提出可向伊斯兰世界转让核技术,并强调以色列拥有核武器,其用意在于消除阿拉伯国家在伊朗核问题上的疑虑,将伊朗核技术定义为伊斯兰世界的核成就;同时,暗示伊朗是对抗以色列核威慑的主要力量。伊朗最高领袖哈梅内伊甚至宣称,伊朗力争成为“反抗全球霸权”的“伊斯兰轴心”。

  记者在伊朗感到,这个国家一直认为自己是“伊斯兰世界的旗手”。为改善与阿拉伯国家的关系,伊朗拿出了很大诚意。在伊朗首都德黑兰,有一条大街叫“哈立德·伊斯兰布利大街”。这条街是以1981年刺杀埃及总统萨达特的刺客的名字命名的。伊朗后将其更名为“起义路”,以纪念巴勒斯坦的“阿克萨起义”。不仅如此,伊朗还提出以观察员身份加入阿盟;明确表示不反对巴以达成和平协议;反对外来干涉,表示愿成为海湾地区的一个稳定因素。虽然如此,在各种复杂心理的作用下,伊朗并不想过多依赖阿拉伯国家。

  不少阿拉伯人为伊朗叫好

  伊朗在阿拉伯世界的努力近来颇见成效。叙利亚在上个月明确表示支持伊朗拥有和平利用核能的权利,哈马斯和萨德尔派公开表示,一旦伊朗遭袭,它们将对以色列和驻伊拉克美军发起进攻。黎巴嫩的真主党以及巴勒斯坦其他武装派别则向伊朗保证,继续武力打击以色列。从这些现象不难看出,伊朗在阿拉伯国家中的“朋友”有很强的地域性,主要集中在叙利亚和什叶派地区。其中叙利亚是伊朗的盟友,双方自上世纪70年代末就建立了同盟。伊朗与伊拉克什叶派的关系同样根深蒂固,伊拉克什叶派的九大家族除萨德尔家族,都起源于伊朗境内,并在反抗前萨达姆政权的过程中得到过伊朗的支持。此外,伊朗在南黎巴嫩、巴勒斯坦的加沙地带以及巴林、科威特、也门、沙特的什叶派聚居地都具有一定影响。

  与叙利亚不同,埃及、沙特等国与伊朗素来不睦,但两国借1月份美国副总统切尼到访之机均告诫美国,“应对伊朗多一些耐心”,并呼吁美国用和谈方式解决问题。近日,在国际原子能机构对伊朗核问题的表决中,阿拉伯国家普遍投了反对票或弃权票,拒绝将此事提交给联合国安理会。这一方面是出于地缘政治的考虑,怕制裁殃及自身,另一方面也缘于这些阿拉伯国家的民意。埃及首都开罗的一名出租车司机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显得很激动。他说:“内贾德是我心目中的英雄,他有骨气,敢和美国顶,如果他是埃及人,简直可以成为第二个纳赛尔了。”(不少阿拉伯人将埃及前总统纳赛尔视为民族英雄)“现在就需要有人敢站出来向美国说不,否则,阿拉伯和伊斯兰国家的声音到哪儿去了?伊朗替我们出了气,伊朗新总统敢于无视美国,不简单。”一名从事新闻工作的埃及人似乎更理智。他对记者说:“伊朗对美国来硬的,威胁以色列,有助于平衡地区力量,结果对阿拉伯国家有利,伊朗事实上成了我们的战略防线。”持这种观点的人也不在少数。埃及在中东地区十分有名的“金字塔战略研究中心”每月出版《伊朗文摘》,内容是将伊朗报刊的文章从波斯语翻译为阿拉伯语。与《以色列文摘》一样,《伊朗文摘》非常畅销,刚上市就被销售一空,记者有时下手晚了就再也买不到了。在沙特,情况略有不同。对于普通的沙特人来讲,伊朗是另外一个世界。由于历史、民族、宗教等原因,在沙特很少见到伊朗人。沙特人认为伊朗不应该拥有核武器但也同情伊朗,认为伊朗与以色列、美国为敌,是因为以色列先拥有了核武器。因此,曾有人告诫美国智库学者,如果美国进攻伊朗,阿拉伯人将会“感觉受到了侮辱”,这代表了阿拉伯人对伊朗的普遍感情。

  “近而不亲”的现实难以改变

  在阿拉伯世界,虽然伊朗现在的人气很旺,但埃及、约旦、沙特等国仍对其保持着很强的戒心。双方关系相对冷淡,甚至时常发生政治争端。主要原因有五个:一是逊尼派与什叶派的教派矛盾。1979年,伊朗爆发伊斯兰革命后,致力于革命输出。为防范伊朗,沙特与一些阿拉伯国家甚至成立了一支名为“半岛之盾”的部队。现在,很多阿拉伯国家仍然怕本国的什叶派穆斯林在伊朗的支持下要求重新分配政治权力。二是地区领导权问题。伊朗、埃及和沙特都认为自己应掌握地区领导权,因此在地区利益上有许多交叉和冲突之处。三是对美以立场不同。埃及、沙特和约旦等国是美国的地区盟国,与以色列关系相对较好。而伊朗则是美以的死对头,这也是伊朗对一些阿拉伯国家不太信任的原因。四是领土争端。伊朗与阿联酋在“波斯湾三岛”的归属权问题上存在争端。海湾合作委员会每次召开领导人会议,都会指责伊朗在领土问题上没诚意。五是美国的离间和阻挠。今年1月中旬,切尼访问埃及、沙特和科威特三国时,要求阿拉伯国家反对伊朗的核立场。2月5日,《纽约时报》以《伊朗,伟大的统一者?阿拉伯世界保持警惕》一文告诉世人,阿拉伯国家对伊朗的戒心很重。此外,美国国会制裁伊朗的《达马托法》也严重制约了伊朗与阿拉伯国家的经济合作。

  总之,历史与现实原因导致大多数阿拉伯国家对伊朗拥有核武器和输出伊斯兰革命存有戒心。沙特、约旦都多次表示担心在中东地区出现一个“什叶派新月地带”。但伊拉克战争为双方关系的改善提供了机遇,主要原因是美国用“民主”和反恐战争加强对中东政权的控制,阿拉伯国家面临强大的“民主改革”压力,它们希望伊朗作为牵制美国的力量,甚至希望伊朗扮演抵抗美国的地区屏障的角色。阿拉伯国家的这种心态对美国实施伊朗政策构成一定制约。此外,阿拉伯民众对伊朗的感情也有两面性,一方面教派之争令阿拉伯人对伊朗心存芥蒂,另一方面伊朗的反美立场对阿拉伯人来说又是莫大的鼓舞。当前,美国与阿拉伯民众的矛盾不断上升,越来越多的阿拉伯人将教派争端放在一旁,转而对伊朗采取支持态度。但在错综复杂的矛盾中,伊朗与阿拉伯世界“近而不亲”的现实难以改变。

   “阿拉伯力量”能否影响时局

  目前,在美国主导中东的情况下,一些阿拉伯国家不愿过多介入伊朗问题。但这并不表明,阿拉伯世界在伊朗核问题上无所作为。首先,阿拉伯国家在伊朗问题上是最坚决的反战派。伊拉克战争已经重创了中东政治格局,如今的中东国家再也经不起另一场大战的“折腾”,如果美国执意对伊朗动武,阿拉伯国家将坚决反战。其次,阿拉伯民众对美国实施伊朗政策构成越来越严重的制约。如果美国对伊朗压迫过甚,肯定会引起中东地区民众的大范围反弹,届时将扰乱美国的中东政策,同时动摇美国在中东地区建立的“管理体系”。第三,伊朗的地区盟友令美国有所顾忌。叙利亚、真主党、哈马斯、杰哈德、萨德尔武装,如果美国对伊朗动武,必须投入很大精力防备这些势力在背后“捅一刀”。综上所述,阿拉伯世界与伊朗的关系是不断变化的,推动这种变化的主要动力就是利益。(驻埃及特派记者 黄培昭 本报驻沙特特约记者 齐水墨)

责编:柳博

相关视频
更多视频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