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体育 | 娱乐 | 经济 | 科教 | 少儿 | 法治 | 电视指南 | 央视社区 | 网络电视直播 | 点播 | 手机MP4
打印本页 转发 收藏 关闭
定义你的浏览字号:
[央视论坛]“祥子”为什么这么快乐 

央视国际 www.cctv.com  2006年04月11日 09:32 来源:
    进入[央视论坛]>>

  CCTV.com消息(央视论坛4月10日播出):

  主持人:董倩

  嘉 宾:王忠明 国资委经济研究中心主任

  王建国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教授

  策 划:朵生春

  编 辑:孟 颖

  主持人:各位晚上好,欢迎收看《央视论坛》,一名上海的出租车司机臧勤,因为博客上的一篇文章出名了,这是怎么回事呢?我们先一起看一个短片,了解一下相关的情况。

  这两天,上海一位叫臧勤的出租汽车司机可成了大红人,好几家电视台都在找他录节目,好多报纸要找他进行采访,据说已经有商业广告登门拜访他啦。

  一个普普通通的出租汽车司机,是什么让他的生活发生了如此大的变化呢?

  原来,这是因为微软中国公司一位部门经理写了一篇博客,这篇文章披露了臧勤如何通过时间选择、客人选择、道路选择等方法,控制时间成本,每月轻松赚取8000元。

  同期或模拟配音:“做出租汽车司机,也要用科学的方法。千万不能被客户拉了满街跑、而是通过选择停车的地点、时间和客户,主动决定你要去的地方。”

  “你们不是靠运气吃饭吗?”

  “你要站在客户的位置上,从客户的角度去思考,比如说在医院门口,一个拿着脸盆的,一个拿着药的,你带哪一个?”

  “不知道”

  “你要带那个拿脸盆,那是出院的。”

  这篇文章发表后,引来数万人次的阅读,并且被众多网站转载。平时默默无闻的出租司机臧勤一下子成为“上海第一的哥”,并且被微软中国公司请去给员工讲课。同时也有人对他的行为提出质疑,质疑主要集中在两点上:其一,认为臧勤每月挣8000元是不可能的事;其二,作为出租车司机,臧勤这种挑肥拣瘦的做法是不符合职业道德规范的。

  主持人:看完短片之后,大家可能会问,一名普通的出租车司机,因为他讲究了工作方法,讲究的工作效率,因此得到这么多人的关注,这是为什么呢?今天我们就请来两位专家一起来讨论这个话题。一位是国资委经济研究中心主任王忠明先生,另外一位是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教授王建国先生。

  主持人:你们两位都是专家,从专业的角度,你们怎么看司机臧勤的这种做法,你觉得这种做法是值得提倡的吗?

  王忠明:这非常正常,因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应该允许我们的市场经济的微观主体,发挥最大的首创精神,去谋求效益、效率的最大化。

  主持人: 您觉得这是一个正常的行为?

  王忠明:非常正常。

  王建国:正不正常它应该是有条件的。就是在给它一定条件下,它是正常的。这个条件就是一个制度对它的行为的危害性有没有约束?比方说这个市场上,出租车数量很少,它如果是这样去挑的话,会使后面的人,如果不搭载的话,造成很大的负面效果。如果这个出租车的数量是足够的,他的这种对顾客的挑选,又不是拒载,他的挑选不会造成什么很大的负面效果,因为很快后边就会有出租车跑过来。

  主持人:如果我作为一个乘客来说的话,可能就不见得赞同他这种做法了,因为他可以通过揣摩顾客的心思,来决定他拉谁不拉谁?

  王忠明:我觉得应该允许,因为事实上乘客也有选择,乘客也有选择权,并不见得所有的人都愿意一定要以远距离为惟一选择,他也会有很多的原因,选择不同距离的乘客。

  王建国:在一个市场经济制度的条件下,不管是顾客还是出租车司机,他都有自己去寻找最优的资源配置的这种动力,作为出租车司机,他是想用他有限的时间,去达到最大的效益。顾客是想以他有限的出租车的成本,去做最好的车,或者以最快的速度达到他的目的地。所以两者都是双向地在寻找,出租车司机在寻找最优的顾客,最佳的顾客,顾客也在寻找最优的出租车司机,或者出租车,他们都在这个市场上相互寻找这种信息,所以没有哪一个司机,收费去拉一个不赚钱的,有一个更赚钱的顾客他不去拉,而有一个赚钱的顾客他不去拉,对吗?赚钱的顾客他不去拉,一个不赚钱的顾客他去拉,没有谁会是这样,就比如说我们去买苹果,你说这有没有道德问题,我买苹果只是在那里面选好的,那么这个苹果第二个人去买就会差了,那你能说我不道德吗?因为这后面的那个苹果还是被人买掉,所以这个商业,这个市场经济的过程中间,它这个价格本身是在调节人的行为,不断地在配置这个资源。

  主持人:我看了一些资料之后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在人民广场他曾经遇到过这样一个现象,有三组人,第一个,他碰到的是一个小姑娘,她手里拎着一个包,他说这个人出现了,然后第二个人出现了,就是一对青年的情侣。然后第三个人又出现了,是一个男性,穿着一个公务的打扮,手里拿着一个笔记本书包,在这种情况下,他用了三秒钟的时候果断地把车停在了第三个出现的人的面前,后来在车上的时候,这个顾客跟他交流,说去哪儿?我去宝山,那这是一个很长的距离,后来这个司机问他,你为什么要坐出租,在我这儿停,因为我是第三个出现的,他说里看,很好分析嘛,第一个那个小姑娘,你看,马上快中午一点了,还有十几分钟,那她肯定是,她的公司就在附近,她是在中午逛商场的,她很快就会回去,她是十公里以内的,十块钱以内的,那么青年的情侣是到这儿旅游的,也不可能走太远,那么惟独是你,你又慌慌张张的,而且在这样一个时间出来,手里又拿着手提笔记本,肯定是要去远处的,那么他的这套规律,就是对顾客的这种心理,还有整个的这种行为的分析,是不是值得其他出租车司机学习的?

  王忠明:我觉得这里头,其实很有意思的,因为他实际上是在凭经验,而经验是有风险的。假如这对情侣要从上海坐车去苏州,去杭州呢?那不他又损失了吗?所以这种东西,我觉得,经验的东西,具有最强的个性色彩,也并不是能够确保百分之百的理想化的。那么觉得有价值的东西,仅仅在于做事情要动脑子。

  主持人:这个动脑子,不是也从经验里面动的脑子吗?

  王忠明:是啊,但是很遗憾的是,很多人连这么一个层次的这种智力表现都没有。

  主持人:就像臧勤这样表现出来的分析能力毕竟是少数。

  王建国:实际上他干的这个例子,并不能证明,他是没有办法实在地说,他就一定拉对了一个人。因为不知道,那两个人真正要去哪里,这是没法证明的。说明的一个问题,说明人在做事情的时候,在之前一定要有一个策划,他是一个很短的时间在策划这个事情,有一个策划过程,他一定要在这三者之间进行优化配置,我到底应该去找谁?当然这是一个判断,这里面有一个概率,经验它重复了以后,它就会产生规律,一次两次三次重复以后,它就会有一个统计规律,大致在这一类我拉他,虽然有可能,也有可能没拉对,比如说那对情侣可能去杭州,我可能拉错了。但是他比这个男的,拿那个皮包的人,走的更远的概率要小得多,概率要小,所以当我们经验不断成熟的时候,我们就慢慢地得出一个统计规律,这个统计规律就是他的概率谁大?因为他长期干,17年,经常去总结,所以他就会慢慢地摸出这样经验性的规律来。这样一个规律,不像社会学一样,可以证明你完全正确,但是它却有一个大拇指,像大拇指规律,它可以知道一个大致,它有一个概率,它的概率比那个小,它可以有几成的把握,这个男的,要比这个情侣要跑得远,所以这样的规律,我觉得是有用的,问题是什么呢?像王忠明讲得,他是很多人,他做事的时候,不动脑子,他有这个动力想赚钱,他忙的。比如说我们有时候在北京,在北京的时候,是想这个智力,北京和上海我就觉得有这个区别,北京它是发狠,你还非得坐他的车,他就让你坐,你不坐还不行,用这种方法,就不像他这样的聪明,他是去选择,去想办法,所以我觉得像这样的,不是对出租车司机,对每一个行业,任何一个人,甚至包括国家,我们去领导一个国家,提高效率也是要找这个规律。我们要做一个最优的配置吗?你比如说我们去找石油,找一个能源,我们要找几个合作商,有俄国的,也有其他国家的,也有美国的,三四个,五六个,我们到底找谁?不也有这个规律吗?

  主持人:刚才两位专家应该说对臧勤的这种做法是肯定的。但是我们也看到了一些相应的评论,比如说作为臧勤,他脑子里面可能,有人指责说,他脑子里面就装着自己的利益,那么你可以从你的角度去寻找利益最大化,你可以拉谁不拉谁,但问题是,需要你拉的那个人,也许他就吃亏了,换句话说,这是不是叫挑活呢?

  王忠明:这仅仅是假设,没有实证。你比如说他刚才把那个人拉到宝山去了,前面的那两对没有站出来证明,由于他不拉我,而造成了巨大的我乘客的损失。

  主持人:这叫不叫拒载,您觉得?

  王忠明:他没有产生关系嘛,没有说,你必须按照制度以及道德规范,就是你必须拉我,而你没有去实现我的利益,在这种情况下叫拒载,都没有进行评估,都没有进行价值的判断,在这么一个情况下,就双方的价值判断,这么一个情况下,你不能叫拒载。而且这里头还可能有冒险,刚才讲过了。

  主持人:臧勤自己还这么说,他说啊,记者问他的时候,他曾经自己做过一个比较,他说假如让我选择,往左拐是到一个公务楼、写字楼,往右拐是到一个超市,我当然是要往左拐。后来那记者问他,那你这样的话,不就是以利益作为你选择乘客的一个指标了吗?他说,那我不为利益我为什么呢?难道为了利益就是一个坏事吗?

  王建国:这个太好了,这个观点太好了,我告诉你,他这个里面,实际上王先生在这儿之前提出一个问题,他说效率实际上是道德的。我告诉你为什么是道德的?在市场经济里边,实际上我们先讲道德,我们有四种道德,一种道德是通过利人来利己,一种道德是通过害己来利人,还有一种道德是通过害人来利己,还有一种道德既害人,又害己。

  主持人:那就不叫道德了。

  王建国: 对不对,既害人又害己。你看,而我们这个市场经济的道德,就是通过利人来利己,这是市场经济的道德,我先利人后利己,我把一个人拉到一个地方去,这是贡献了劳动给别人,然后我再收到了钱,再利了己,这个利己是一种等价交换,并不是无偿地去占有人家的东西,这是一种交换,这种利己是有前提的,我是先利了人,并不是说偷、扒、抢、窃。如果偷了人家的,你没有付等价给人家,这种自利才是值得批判的。如果是通过市场交换,为自己的利益我是付出了劳动,这是一种交换,这种利益是通过利人来利己,这种道德比通过害己利人,谁也没那么高尚,但是对社会的贡献还大一些,这是第一点。第二点,社会的资源的配置,有一些市场经济,它的资源的最优配置,必须以自利的这种驱动为前提,比方说我们的价格,我们知道价格一涨的时候,生产上,尤其生产、投资,人都往那里投,价格一涨的时候,这个消费者都退,他就不买了,太贵了,价格一跌,生产上都退了,他就不投资了,撤资了,因为没利润可投了。但是消费者就去了,因为价格便宜,他就买。正是通过这个价格的供给、波动,就使得资源得到最优的配置,但它的前提是什么呢?前提都是因为生产商和顾客都是自利的,如果涨了价,我还多去买,跌了价我还少去买,那我就是不自利,没人会去这样做3800。这个意思吗,这样的话,这个价格本身就不能调节资源了,如果价格涨了你还多买,价格跌了你还少买,价格涨了你还撤资,价格跌了你还增资,那是哪一个商人会有这种行为?

  主持人:那是有病了。

  王建国:哪个消费者会有这种行为呢?假设我们有这种行为,结果就是这个价格本身就不能配置资源,市场经济制度就会失效,所以他的这种行为,恰恰是市场经济对人的假设,是求利的这种假设是对的,每一个人都寻求最高的效利,都寻求利益,结果呢,这个价值的波动就可以配置资源,只是把那个资源配置到最有效,可以利用的地方。

  主持人:如果我犯懒,看见前面有一个,比如说我家和超市很近,我不想走着去,就在十块钱范围之内的,如果出租车司机都像臧勤这样的话,我就永远打不到车了吗?

  王忠明:那不会的,千万不要把市场经济想得这么简单,甚至愚蠢。当它左拐的时候,人们都会想,别的司机都会往左拐,都往左拐意味着左边的边际效益会递减,人们就一定会有,新的臧勤会出现,他会右拐了,所以一定要相信,市场经济是非常非常倡导聪明的,不聪明的人永远做不了臧勤。

  主持人:问题是这个聪明是市场的聪明,还是说臧勤这种市场的因素的聪明?

  王忠明:市场经济本身就是倡导聪明,市场经济能够让聪明的人真正地实现聪明。

  王建国:市场经济是永远奖励那些有效利的人,奖励那些把最高的回报给那些最有效利的人,而最有效利的一个条件就是你要有聪明,这个聪明并不是去危害他人,我们刚才讲了,是掌握规律,利他然后再利己,不是害他来利己,通过利人来利己,有很多种,你要掌握规律,刚才王先生讲了,有一条很正确,刚才讲一定要往山下走,这并不意味着这条路对每个出租司机都是有利的,他可能有一个出租司机,他正好要到超市去带一点东西,他顺便要把他捎过去了,他自己又带了东西,去超市还载着人到别的地方去了。对于臧勤不是最优的选择,但是对于李勤是个最优的选择。我们怎么可以说明,臧勤他是以他自己为例子,说明他往山下转是最佳的选择,我们怎么还不知道还有一个李勤,因为他往这个超市,他是最优的选择呢?因为我刚才讲了,只要有足够的出租车在这个市场上跑,只要这个市场是竞争的,那么永远对每一个人,都有一个不同的最佳,不是说你臧勤,你找的这个规律,对你可能是最佳的,对人家还可能找到新的规律,因为他给我提到的这些案例,他的判断,他是基于他的经验,总结的一些规律,实际上这个市场上有很多种规律,臧勤只是掌握了其中的一条套路,我们讲条条大路通罗马,我们怎么知道只有臧勤这条道路,才可以赚到更多的钱呢?以及他的招照样可以,其他人可能掌握了,对一个人最佳的,对另外人不意味着最佳,对另外人最佳的,对别人也不意味着最佳。

  主持人:刚才我们分析是臧勤的这种聪明才智,另外一个,我觉得从关于臧勤的报道中,我觉得臧勤很重要一点,被人关注的就是他从工作中能够享受到乐趣,他把这个工作看成是对自己的生活的一种鼓励,他可以这么说,他说他在堵车的时候,不认为这是一个很烦恼的事情,他说他可以看周围的景色,可以看周围漂亮的姑娘,可以看城市的美景。相反他认为,如果放开了跑,从浦西跑到浦东的话,可以开到一百多公里,但是他说我要全神贯注啊,我要付出啊,我觉得他这种心态是对的,就是他能从他的日常工作中发现工作的乐趣,发现生活的美好,就像记者采访他的时候,他说我不是说我赚钱多了我才乐,而是说,因为我乐趣,因为我有乐趣所以我才赚钱多,你们怎么看待他这种心态?

  王忠明:这点我觉得是他最聪明的地方,因为就像我们刚才分析的那样,他所做出的判断,是有风险的。但他宁可认为自己的判断是最佳的,那么我觉得在出租车司机当中,拒载这个行为是最愚蠢的。因为出租车行业的连续性最强,比如说他现在接了一个客人,看起来是短距离的,或许在那边等着一个远距离的。像臧勤这样的,送一个到宝山了,他很难再连续找到。

  主持人:没准就空载回来了。

  王忠明:对,像这种风险,那么他很聪明的地方就在于,他假设自己找到一个最好的,那么同时他又能够用同样的心态去处理,我相信他在接到一个短距离的客人的时候,他也一样是高兴的。

  主持人: 那这种心态对于他的收入来说是有影响的吗?

  王忠明: 非常有影响。

  王建国: 再一个,他这个心态,我记得好像恩格斯讲过,他说叫做自由,自由就是掌握了规律。一个人掌握的规律就能够自由。比方说我们知道谁掌握了规律,他做起来就得心应手,所以孔子讲,“其是随心所欲而不逾规”随心所欲是很愉快的心态,而不逾规就是规律,他掌握了规律,就是你怎么做都会符合规律,这样的心态当然会非常的愉快。因为出租车是一种繁重的,甚至很烦人的工作职业,因为他掌握了规律,才能够赚得比别人更多的钱,他有这种享受,这种享受是一种规律的掌握,这是第一。第二,我们知道开出租车,他有顺畅的时候,比如说晚上开车没有人,开得很愉快,但是也有堵车的时候,因为开出租车,一般要开车一个小时,堵车当做休息,这当然是很好的。还有堵车的时候,他去吃饭,把这一个撇开,因为堵车的时候,你耗油,耗得很多,走路也走得很少,所以有的人,因为这时候是下班的时候,是机会,对于他而言,不是一个机会,因为所有的人都上去抢这个活的时候,虽然这个供给是很高,但是需求也很大,所以干脆把这个拿掉,他就休息去了。他的这个愉快,我觉得是因为他掌握了规律,毕竟他有一个很好的心态,我们知道一个人的成功,是态度决定的。一个人的态度好,那他这个心态会非常的正面,这样成功就会比较大。所以我觉得他这个里面,快乐来自于两点?第一个是心态,正面的心态,阳光的心态,去对待自己的工作,第二就是掌握了规律,得到了规律三间自由,这两者就会使他快乐,掌握了规律又能赚钱,有了好的心态也愉快,这两者都能产生愉快,他还能赚钱。

  王忠明:而且有一定的互动,由于掌握了规律,领先了,这种领先又会使他更加快乐。

  主持人:如入化境了。这可能对于臧勤来说,他没有学过经济,但是他做出的恰恰是最棒的,最经济的选择。

  王建国:这里也说明一个问题,其实每一个人干什么工作,并不是很重要,其实每一个工作里边,它都存在着某种规律和快乐,就看我们的心态怎么走对待它,有的人,他是扫地,他扫地的人,他练毛笔字,他每天扫地的时候,一边扫地,一边当是练毛笔字,结果是扫帚扫完地以后,他练一手好字来。那他不是把一个繁重的清洁工的工作变成一种艺术吗?所以每一种工作里面,都存在着美感,都存在着艺术,都存在着规律,都需要有一种很好的心态去对待它。如果你没有这种心态,当然那就会痛苦。

  王忠明:有兴趣去琢磨那种道道的人,大概是最快乐的。

  主持人:您觉得从一个搞经济学的学者来说,八千块钱他一个月能赚到吗?

  王建国:您听我讲,这个问题的提法本身有问题,其实我的这个里面,他是赚到了八千,赚到的六千,根本不重要,重要的是他是不是在这个行业里,是赚得最多的,达到的最多的,这才重要。他是六千,这也不要紧,如果大家都赚三千,他赚了六千,或者是五千,跟八千有什么问题,我们不要去争这个,争的是,他是不是比人家赚得多,是不是这个里边1%的翘楚,只要达到了这一点,我觉得他已经做到了最好,何必在乎那八千还是六千呢?八千他可能吹点牛。

  主持人:有的人不这么看,有的人觉得这是不可能的,是胡说的。

  王建国:不是的你听我讲,八千本身这个数字不重要,吹点牛,或者不吹点牛这个不重要,我觉得他如果达到了六千讲八千,这个不算是很吹牛,哪个人都会有点自信,都会有点夸张,说不定他再一努力就达到八千了,对吧?这是可能的。所以我觉得这不是个重要的事情。

  主持人:臧勤这件事情的确是值得我们关注,但是出现在这样一个时候,为什么有这么多人,不同的,来自各个领域的人,同时关注这件事情,你们觉得这说明了一个什么问题?

  王建国:我觉得是这样的,这说明在工作中间,每一个人都碰到了烦恼,这是第一点。人人都碰到了烦恼,很多人就开出租车的这些司机们,因为这是一个很不愉快的工作,他会很烦,一些出租车司机,因为出了一个这样人,对他这个观念可能是个很大的损害,出了这样一个傻帽,开车是个好工作,一种是有这种心态。还有一些人,从这个中间也得到了启发,他觉得开出租车这么繁重的工作,他还能找到快乐,为什么我们中间不能够找到快乐呢?管理者而言,他说我们给你这么好的条件,人家开出租车工作都能做出成绩来,为什么这么好的工作条件给你,你还挑三拣四。这个里面还有一个很重要,说明一个人做事的时候,我们过多地去埋怨外部的环境,更多地去抱怨外面这也不好,那也不好,抱怨天,抱怨地,抱怨制度,抱怨领导,这种抱怨,当然不是说不可以,但是我们一般做事,应该在给定的约束条件下,去把它做得最好。外部的约束是我的命运,当然能改,当然要去改,给定我这个外部约束不能改,外部环境我改不了,我就在这个环境里面它做得最好,在这个里面寻求最大的快乐。

  王忠明:臧勤先生引起社会关注,我觉得可能有两点,也是有了一些客观反映。一个就是,我们社会上的聪明人还是不够多,第二是,向往聪明的人越来越多。这个是因为跟我们现在整个社会经济进入了一个相对过剩,就是供求大体平衡,甚至供给相对过剩,这么一个背景有关系的,就是大家要去谋得更加合法的,相对好的收入,光是靠蛮干,或是一般意义上的埋头苦干恐怕还是不够的,就需要有更多的智力,知识,甚至更高层次的智慧介入。因此我觉得,新闻传媒有必要在这方面多发现一些聪明的人,聪明的做法,在这个意义上,我觉得社会对臧勤这样人的关注,还不够,还应该更加浓烈一点。

  主持人:今天我听两位专家说了这么多,你们分别有几句话给我留下非常深地印象。刚才王教授讲了,一个是臧勤身上有两点最值得我们学习,一个是他掌握规律,所以他能够自由了,再有一个就是他的心态好,所以导致他能够,就等于是两者相得益彰了。刚才您说有一句话,就是现在大家之所以这么关注臧勤这个现象,一方面说可能明聪明的人不够多,但是另外一方面也说明,向往聪明准备马上就要聪明的人可能越来越多了,非常感谢两位能够跟我们一起来讨论臧勤这个现象,也感谢观众朋友们的收看,再见。

责编:复苏

相关视频
更多视频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