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国际 www.cctv.com 2006年03月15日 16:00 来源:
今天是3•15消费者权益保护日,“消费与环境”是今年3•15的主题。城市中的人们不免要搞些仪式和活动,渲染气氛。电视台照例也要举办3•15晚会,提醒人们消费时如何不再上当受骗,等等。这些都是必要的,但我们不能忘记了农村。中国13亿人口,有9亿农民在农村,他们是消费者群体的大头,他们的权益更应受到保护,对于如何防止假冒伪劣农业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坑农害农,政府有关部门必须要加大打击力度,让3•15的阳光照耀农村,让中央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各项“惠农”政策落到实处。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重大历史任务。 “两会”召开以来,全社会正在形成关心农业、关注农村、关爱农民的良好氛围,新农村建设也必将迈出新步伐、出现新气象。今年中央财政用于“三农”的支出达到3397亿元,如何保证让这笔钱用的其所,不让这笔宝贵的资金被假冒伪劣农业生产资料和农业生产资料乱提价乱涨价给 “吃掉”和“揩油”,真正让农民得到实惠,调动农民建设新农村的积极性,关系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伟业的顺利实施,不是一件小事情。
我们应当清醒地认识到,假冒伪劣产品肆虐的重灾区在农村,危害百姓生命健康安全的劣质产品在农村依然存在。随着城市对假冒伪劣产品打击力度加大和人们维权意识的增强,一些假冒伪劣产品由城市开始流向农村。由于我国广大农村消费者的消费水平和消费层次普遍偏低,缺乏鉴别劣质产品的基本知识,又贪图便宜,劣质农资和生活资料坑农害农事件经常发生,严重损害了农村消费者的利益。据农业部调查显示,种子、化肥、农药等直接影响收成的假冒伪劣问题比较严重。假种子使农民辛苦一年的农田颗粒无收,一年的辛苦劳动付之一炬。假肥料、假农药则造成农作物严重减产,使农民面临破产的危险。而农村假冒伪劣日常消费品的情况更为严重,如假冒伪劣烟酒、劣质奶粉、敌敌畏火腿、毒大米、福尔马林浸泡水产品等种类繁多,泛滥成灾。近几年,农村集体中毒事件不断发生,农民因饮用工业酒精兑水的“白酒”致人死亡的新闻也多有报道。
认真分析原因,才能找出应对之策。造成假冒伪劣产品在农村肆虐的原因主要是,一是,一些地方对发放重要农资产品生产许可证审查不严,鱼龙混杂,不合格的所谓“企业”轻易进入了重要农资产品的生产领域。二是,工商、质检、农机等有关部门对农资产品的生产、经营的监管不力,严厉打击生产、经营伪劣农资产品和日常消费品的违法行为的力度不够。三是,农民的维权意识差,买了伪劣产品和受到了损害,大多自认倒霉,忍气吞声,没有伸张自己的合法权益。四是,“黑户”农资生产猖獗。五是,地方保护主义严重,普遍存在以罚代刑现象。六是,农资市场发育不完善,流通环节过多,营销网络不健全。
因此,综合治理和整顿农资市场,严厉打击假冒伪劣产品坑农害农的任务迫切而又艰巨。一是,要加强宣传,帮助农村消费者提高对伪劣农资产品的鉴别能力,积极引导农村市场消费,增强农民的维权意识。二是,政府有关部门要协调一致,统筹城乡打假工作,加大打击力度,严厉查办一批坑农害农的大案要案。三是,深入开展“农资打假下乡”活动,把集中打假和常规活动有机的结合起来,将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之中,做到早打击,防止坑农害农事件发生。
让3•15的阳光照耀农村,我们必须共同努力,迎难而上,力争做到一年365天,天天都是3•15,让假冒伪劣产品在农村无处藏身,为农民增产增收,为新农村建设提供良好的环境。(晨曦wt)
责编:王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