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国际 www.cctv.com 2005年12月01日 11:10 来源:工人日报
工人日报消息:
穿过长长的走廊,我看见孟林(化名)戴着墨镜,在位于北京市佑安医院里的“爱之方舟”办公室门口迎接我。第一眼看上去,他是一个很帅气的小伙子,头发染了深深的红色,一件深色外套披在肩上,胸口前,别着一枚鲜红的红丝带。“不好找吧”,他笑着说。
11月25日,北京,晴。这天距离12月1日第18个世界艾滋病日还有6天。孟林坐在阳光里,反复对着电话说:“你为什么要和别人打架?我说过你多少遍了,你就是不听话。”
“你看,他们对我都有依赖了。”孟林苦笑着。电话那边,是一个年轻的艾滋病毒感染者向孟林吐苦水。
“爱之方舟感染者信息支持组织”是一个名副其实的民间草根组织。他们的一切物资都是由中英性病艾滋病防治合作项目、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等机构进行资助的。“爱之方舟”的网站主页挂靠在中国红丝带主页的一个论坛版块里,很不起眼。
孟林是“爱之方舟”的顶梁柱。随着今年2月1日网络的建立,业务也随之展开。现在“爱之方舟”主要有三项业务:一是对艾滋病人的反歧视;二是感染者的权益维护;三是建立艾滋病感染者的沟通平台。同时,他们每月还要在网上发送“爱之方舟”信息简报、创办艾滋病友自己的半月刊杂志———《我们的声音》、通过热线电话对感染者给予治疗、用药、保健护理以及心理支持等方面的帮助。工作繁杂而琐碎。
孟林也是一名感染者,他与艾滋病抗争了将近10年。但是,他和我接触到的其他感染者不同,他乐观且健谈。我像进了一个朋友家中,放下书包,在房间里随便看着。
这是两间敞亮的办公室,浅色的地砖,蓝色的折叠椅,墙上挂了一个大大的中国结,最醒目的位置摆放了一个书架,上面都是一些关于艾滋病的国内外杂志,颜色多是明黄、淡蓝、橙红,看上去很温馨。
“现在办公室只有四个人,一个是佑安医院感染科的护士,一个是志愿者,还剩下我们两个男孩儿。有时候真忙不过来。”孟林说。
从最初的一帮一,到现在的改变思路,孟林试图像媒体记者一样记录下一个个艾滋患者的个案,之后写成文字,将它们投放到网站和杂志中,从而潜移默化地改变更多人的观念。每天,他们都能接到一些咨询电话,有的询问用药,有的需要心理救助。慢慢地,一条艾滋病救助热线应运而生了。
“两个月前,一个自杀倾向严重的北京男孩儿给我打来电话,说他11月27日确诊为艾滋病,他非常恐惧,几次有自杀的念头。而且,他的女朋友也面临着同样的危险。我和他与他女友通了三个星期电话,以自己现身说法来安慰他们。现在,他们的情绪都稳定多了。”孟林说。
“这条热线,只是我们与感染者沟通的一个窗口,但也是最直接的窗口。我们会在网络上、杂志中尽可能地宣传我们的理念,但是,大家好像更喜欢这条热线。我们接热线有几点原则,一是尊重;二是保密;三是倾听。我们从不主动问对方的姓名、年龄。他愿意说什么,我们就听什么。除此之外,回答他提出的关于艾滋病的问题,在心理上给予辅导。”
“我们现在是有许多困难,比如资金、人员、空间。但是,我们始终认为,最困难的不是钱,而是走出自己的宣传路线。我们只想告诉社会一个真实的艾滋病感染者群体,但是我们的理念往往会受到各种各样的约束。我们真的像草根一样,在夹缝中求生。”孟林很无奈,但是,积极的生活态度并没有让他们停下脚步。 (记者 于淼)
责编:王丽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