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国际 www.cctv.com 2005年11月17日 15:12 来源:
位于北京市宣武门外大街崇光百货东南100米处的一个公共厕所,门上贴出通知,不允许在附近小区施工的民工人员使用。公厕值班员称,公厕是为附近居民、出租司机和来往行人等服务的,民工们使用公厕时不注意卫生,给附近居民带来了很多不便。(11月16日京华时报)
明明是公共厕所,却不准民工使用,一张满纸霸气的通知就把民工排斥在公众之外——这样的事情荒唐透顶乃是自不待言,而尤让人惊诧的是,这种荒唐的事情竟然发生在北京这个首善之区,并且被当事人演绎得“理直气壮”——这实在是比荒唐事本身更让人悲哀的了。如果说歧视民工的只是某个个人,那么我们还可以将此解释为个人行为,但是宣武区环境卫生服务中心显然不是个人,因此他们的做法更发人深省。
民工以非凡的创造力为城市的建设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今天的城市已离不开民工。然而民工在城市的生存状态,却每每令人恻然。他们干着最累最苦脏最危险的活,拿的却是最低的报酬。他们被排斥于社会保障体系之外,在被辞退、解雇或返乡后,生活更是毫无保障。舆论常将民工称为“势弱群体”,而事实上民工这个群体的弱势乃是由于城市对其实施双重劳动标准造成的。除了这种城乡不等价、不合理的交换形式,更有城市的精神几乎无所不在,随处可见,成为民工头上挥之不去的阴影。民工被视为另类,受到白眼、嘲弄、呵斥、排斥几乎不需要任何理由。硬要找一个理由,那就是因为你是民工。比如不准民工进公厕,不就是一个活生生的佐证吗?
“人性化”这个名词,今天已是耳熟能详。在有些地方,老师批改学生作业,碰到错题也不能打叉,据说因为它伤害孩子的自尊,是不人性的;为了“人性化”,正在服刑的罪犯的性生活也要考虑周全,监狱里设置了“鸳鸯房”……我不想在此议论这些“人性化”的是是非非,不能不说的是,为什么“人性化”的恩泽就不能撒一点给民工?为什么“人性化”对民工就这样吝啬?更何况这根本不是施舍,而是民工应该得到的。
触景生情又想到,现在每个城市都很注重自己的“城市形象”,将其视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无形资产”。城市形象确实要花大力气塑造,但我们还须明白,城市形象并不只是看一个城市马路有多宽,大楼有多高,景致有多美;城市的襟怀广不广、微笑有没有、人文关怀多不多……具体到如何对待民工,不也同样是城市的形象,而且分量更重,是城市形象中更本质的东西吗?同样,民工的生存状态如何,恰也如一面镜子,映照出了城市的形象是什么模样。(作者:奚旭初)
本栏目所载评论纯系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央视国际立场
责编:刘雅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