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官称谓古之已有,它是贪官的对立面。但建设“清官纪念馆”却是鲜见。而今,在广东汕头市龙湖区外砂镇林厝村,最近就崛起一座“清官纪念馆”。
“清官馆”令人瞩目令人感慨之处,在于它是一个由民间筹资建设的馆。更准确地说,是“12年来,当地数十名老人走南闯北征集资料,并成功地募集到100多万元资金”建设的馆。“清官纪念馆”纪念一个人物是明代知名清官王天性。史记记载的王天性是一个清官。据悉,王天性是汕头市龙湖区外砂镇林厝村人,明朝嘉靖年间先后在安徽、江西、南昌为官,建权颇多,深受百姓爱戴。他任丰城知县时,大胆解除了农民的不合理负担;初任上高县令,即立誓推行廉政,并告诫其他官员不得贪赃枉法。他还自编“官要钱,死他乡,吏欲钱,男为盗,女为娼……”的歌谣,让巡夜更夫摇铃反复唱诵。而当地村民至今还流传着王天性为官清廉的故事:王天性的儿子出士到福建为官,三年卸任满载金银回家时,王多次逼问,最终获悉这些财富是儿子搜刮民脂而来,他十分气愤,遂命家人将儿子捆绑沉江。幸得外砂父老乡亲相劝才免于一死,但作为条件儿子要将金银全部悉数献出充公,建筑江堤。同时儿子本人要抬石建堤,以示惩罚(见《广州日报》2005年11月7日A12版)。
外砂老乡村老翁12年不间断矢志建设一座“清官馆”称得上是“匠心独运”。王天性的勤政廉政品行得到明嘉靖年间广东监察御史张守约亲笔题赠一牌匾“清风劲节”。而王天性本人也留下真迹:思无邪与其进也,蒙不洁趋而避之。从王天性身后数百年的沧海桑田仍被村民怀念,他的廉政事迹仍被当地人们津津乐道之中,人们看到,廉吏最受拥戴。廉吏因其廉,敢为人民利益与呼;因其廉,能为民办实事。相反,贪官因其贪,无力无胆与邪恶抗争,也无心无能为民讲公道话。在廉吏身上,人们都看到一股浩然正气;而在贪官身上,则往往折射到一股令人恶心的暮气、俗气。
“清官馆”在于击贪扬“清”。外砂镇的老翁接力12年筹建“清官馆”不是在考古,而是在“醒心”。改革开放时期,既是中华民族历史上空前稳定发展时期,整个国家综合国力得到空前增强,被世界誉为“和平崛起”。神五、神六一飞冲天,更令世界刮目相看。但是,也是腐败现象的高发期。据公安部提供的资料显示,到2004年底,中国外逃出境的犯罪嫌疑人(其中多为贪官)尚有500多人,涉案金额高达700多亿人民币(见中新社2005年11月7日消息)。至于各行各业的腐败现象已令人触目惊心。因此,党中央、国务院一直把反腐败视作确保现代化建设取得成功的关键问题抓住不放。十六届五中全会公报强调,“要深入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反腐就要倡廉。“清官馆”就是民间倡廉的显示。倡廉,关键是各级官员,重点也是各级官员。事实说明,官员廉洁,社会风气清新;官员腐败,社会风气浑浊。现代化建设需要清官,人民安居乐业也同样需要清官。数十老翁筹建“清官馆”就是向社会表达这一个苦心:愿官员们都能成为为人民办实事的勤官,成为不贪不沾的清官。
平心而言,时下在我们的国度,勤政廉政的清官大有人在。比如,上世纪六十年代的焦裕禄,21世纪的牛玉儒、任长霞等等。他们身上,闪烁着为人民服务的光芒,折射着廉洁的雄威。尽管他们生命短暂,而他们的英名却永驻人间,成为廉洁的代名词。他们本身就是一座座“清官馆”。
民间乐此不疲筹建“清官纪念馆”折射的民意耐人寻味。(作者:亦 菲)
本栏目所载评论纯系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央视国际立场
责编: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