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佳节,也是人与人之间互致祝福与问候的良好时机。连日来,我的手机不时“嘀嘀”作响,这是或近或远、或经常有接触或多时未联系的朋友们发来的“节日短信”。与以往不同,今年收到的“中秋短信”,有不少在祝福话语的最后,均注明了发送者的姓名。这实在是一个值得借鉴和推广的好做法。
之所以说这个办法好,我就要讲讲春节时遇到的“短信轰炸”了。记得那个时段收到的很大一部分“贺年短信”,读罢其温馨祝愿,却偏偏找不到“发送原产地”。回复询问对方是谁吧,生怕人家误会你没有把他(她)当成好朋友;找一条贺词回发过去表示谢意吧,又担心文不配人会闹出笑话来。结果是,每年春节过下来,总会积攒下一堆“温暖短信”,却始终不知自己应该去感谢谁。
说“节日短信”署名挺好,还有一个原因,也是让我深有体会的。前不久,不慎丢失了一部手机。尽管马上去移动营业厅重新办卡,保住了原来使用的号码,可存在手机中的联系号码却是均告“失踪”了。那一阵子,害得我每收到一条短信,总要立即发送“回访短信”询问对方是谁,并要一次次不厌其烦地说明是因为丢了手机才会这样,想想真是可怜又可笑。手机越普及,遗失越频繁。发生在我身上的好笑一幕,同样也会克隆到其他“机友”的生活中吧?
朋友们发来的“中秋短信”,加注姓名的何以明显增多?看来也是考虑到了我所考虑的问题。那么,与其潜移默化,不如有话直说——朋友,“节日短信”署名挺好。 (作者:司马童)
本栏目所载评论纯系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央视国际立场
责编: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