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体育 | 娱乐 | 经济 | 科教 | 少儿 | 法治 | 电视指南 | 央视社区 | 网络电视直播 | 点播 | 手机MP4
打印本页 转发 收藏 关闭
定义你的浏览字号:
[网友原创] 3000万少年找不到快乐警示啥 

央视国际 www.cctv.com  2006年03月24日 13:56 来源:
    专题:网评天下精华版

  北京大学精神卫生研究所研究员王玉凤告诉本刊,中国17岁以下的儿童青少年中,至少有 3000万人受到各种情绪障碍和行为问题的困扰。中、小学生心理障碍患病率达到21.6%至32.0%,突出表现为人际关系、情绪稳定性和学习适应方面的问题。(3月23日《中国新闻周刊》)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国家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大力发展教育事业,使新时期的青少年享受到了幸福和接受教育的权力,但不容忽视的是:由于快节奏发展的社会和日益竞争激烈的生存环境,使得当代青少年感到压力重重。据有关专家调查研究分析:在中国,因为孤独抑郁而患有行为问题的儿童越来越多。3000万儿童,虽然这个庞大的数字已经让人忧心忡忡,但实际情况可能远不止此。尽管这一现象已经开始引发人们的忧虑,但目前我国还没有采取有效措施进行防范,每年因心理障碍引发的悲剧常见各大媒体。

  青少年时期是身体、心理发生转变的一个重要阶段,他们正处于半独立半依赖、半幼稚半成熟状态,被称之为“心理断乳期”“青春躁动期”或“成长关键期”。由于受不健全的教育方式、激烈的学业竞争和枯燥的学习生活,加之缺乏正确的心理健康教育的指导。导致处于这个年龄段的青年人有了心事不愿意主动与人交流,一点点积累在心里,直到再也“支撑不住”的时候,就来一个“心理大爆炸”——走向极端,一个小小的诱因就会导致出严重的后果,甚至出现轻生或报复性的他杀(如众多媒体报道的马加爵事件就是如此),以此来逃避现实或解决问题,众多现实情况一次次给人们敲响了心理健康教育的警钟。

  首先要重视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已明确指出:“针对新形势下青少年成长的特点,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坚忍不拔的意志、艰苦奋斗的精神,增强青少年适应社会的能力”。要把心理健康教育提到了学校教育工作的重要地位。青少年心理问题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如果社会能从幼儿园、小学就开始重视心理健康教育,做好心理辅导,在有突发事件时,有人劝导与帮助,他们一般是不会走到极端的,起码可以早发现早避免。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只有从思想上高度重视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才能可能做好各种预防措施,防患于未然。

  其次要抓好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青少年时期是羽毛未丰却又渴望飞翔时期,青春的梦想、冲动、彷徨、压抑和忧伤也因此而产生。随着社会竞争的日趋激烈,学生的学业负担和心理负担越来越重,那些本该由他们自由涂抹的鲜艳、亮丽的生命原色已被染上浓浓的灰色;许多“留守生”得不到父母和社会的关爱而对学习、生活乃至人生丧失了信心。这就要求学校、家庭和社会共同携起手来,深入贯彻《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真正把学生从单纯的分数中解脱出来。

  作为学校,既要抓好文化课教学,又要利用多种形式普及心理卫生知识。如开展心理讲座、建立学生心理健康档案,利用图书资料室让学生了解心理健康知识等,使他们了解心理学常识,适时进行调查与测试。这既可以使学生进行自我教育,又能使教育工作做到重点突出,因人施教。同时,要正确引导学生懂得友爱互助,学会与人融洽相处;逐步培养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和谐友爱品质;敢于面对挫折,培养他们自尊、自信、自强,塑造健康健全的人格。

  作为家长,要当好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在关心子女成绩的同时,要加强与孩子的思想交流,要重视孩子的锻炼培养和挫折教育,注意减轻孩子思想压力和学业负担。

  作为社会,应该为青少年创设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要彻底扫除社会的“黑、黄、毒”势力,清查电子游戏机室、网吧,让青少年茁壮成长。要结合当前开展的荣辱观教育,进一步弘扬社会正气,进一步提高全体国民整体素质,引导青少年“学会生存、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做人”,做一个对社会、对国家、对家庭有益的人。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是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他们综合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中华民族的兴衰,但愿全社会都关心青少年身心健康,都重视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刘纯银)

  

本栏目所载评论纯系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央视国际立场

  点击原帖 发表高见>>

  进入论坛 建言立论>>

责编:柳博

相关视频
更多视频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