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国际 www.cctv.com 2006年03月11日 13:22 来源:
专题:网评天下精华版
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温家宝总理庄严宣布:从今年起用两年时间,全部免除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要将农村义务教育全面纳入国家财政保障范围,逐步建立中央和地方分担的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这是我国教育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必将对全面提高国民素质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在中国教育发展史上,历史必将铭记2006年春天中国政府的这个承诺。免除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杂费对中国教育发展的积极意义,再怎么高估也不过分。但是,仔细阅读去年的12月24日,国务院下发了《国务院关于深化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的通知》以及财政部、教育部的四个配套文件。欣喜之余,笔者也有三点隐忧。
隐忧一:地方财政能否支撑?农村义务教育所需经费中,592个国家级贫困县的中小学教师工资经费,通过中央财政专项转移支付解决,其余地方的教师工资按照现行渠道解决;贫困家庭学生,免费提供教科书并补助寄宿生生活费,学杂费资金由中央和地方按比例分担,西部地区为8:2,中部地区为6:4,预算内生均公用经费拨款按照这个比例承担;中西部地区的每年校舍维修改造所需资金,由中央和地方按照5:5比例共同承担。2006年至2010年间,累计新增的2182亿元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中,中央新增1254亿元,地方新增928亿元。笔者粗略匡算了一下:在中央财政显著加大教育投入的同时,中央政府也明确要求地方财政予以配套。这样一来,地方财政(省、市、县)的教育投入必将大幅度增加。笔者的担忧是:地方财政能承担得起吗?在财政总盘子里,教育投入增加了,其他方面的投入就会减少,这样一来会不会影响农村及其他公益事业的建设呢?在财力极度紧张的情况下,地方政府能不能完全执行中央政府的政策呢?
隐忧二:好政策怎样才能惠及所有的学生呢?财政部、教育部的配套文件里明确规定,享受免杂费、免费提供教科书并补助寄宿生生活费的,为公办学校。这样一来,大量随父母外出的农民工子女、民工学校的学生就享受不到这项优惠待遇。笔者估计,流入地和流出地政府都不会补助这部分学校和学生。如何让这部分“阳光下的死角”也充满阳光,共享好政策带来的优惠呢?
隐忧三:历史欠债怎么解决呢?中央财政及地方财政虽然明显加大了教育投入,但是,这些投入并不解决此前农村中小学的欠债。而目前农村中小学欠债是一个普遍的现象。笔者所在的地区2001年曾做过调查:中小学欠债达3.15亿元(含高中)。其中,很多是普及九年义务教育时,负债达标欠下的债务。不收杂费后,这部分债务如何解决呢?
这三个隐忧不解决,中央的好政策还是要被打折扣的。(作者: 丁仁能 )
本栏目所载评论纯系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央视国际立场
责编:张会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