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国际 www.cctv.com 2006年01月21日 10:59 来源:
中新社北京一月二十日电
中新社记者 周兆军
作为清华大学主管科研的副校长,康克军最近一直忙于组织、参加各种活动,讨论在全国科技大会结束之后,被誉为“工程师摇篮”的清华大学如何进一步加强科技创新。
“建设国家创新体系,中国的高校,特别是高水平研究型大学承担着重大的使命。”康克军说,“研究型大学是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事实也证明,包括清华在内的一批国内一流高校,在国家的科技创新方面发挥了很重要的作用。”
在他看来,高校在科技创新方面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首先,高校培养出的一大批优秀毕业生,为建设国家创新体系提供了重要的人才保障。
其次,高校在基础研究方面具有不可比拟的优势,而基础研究所产生的,可能是某一领域的革命性成果。在这一方面,研究型大学有能力承担国家的一些重点科研项目。
第三,全国科技大会提出,企业要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按照这样的定位,高校应该跟国家、地方的一些重点企业密切合作,探索出一条产、学、研相结合的新路子。
作为中国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的代表,清华大学一向坚持教学和科研两个中心,不仅提倡面向科学前沿的探索性基础研究,而且面向国家的战略需求承担了许多重大科研项目。在“九七三计划”中,清华大学累计承担了十六个科研项目,“十五”期间,承担“八六三计划”的各类课题三百八十项,国家“科技攻关计划”各类课题七十多项。仅去年一年,清华大学就申请发明专利七百多项。
大型集装箱检查系统是清华大学近年来最成功的重大科技项目之一。通过多学科的原始创新和集成创新,该系统超越了国外竞争对手,形成了有一百多项专利的自主知识产权核心技术体系,在世界上首创了加速器辐射源移动式集装箱检查系统,使中国成为这个行业的引领者。目前,该系统已经出口到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市场占有率居全球第一。
教学和科研是大学的两个重心,谈到这二者之间的关系,康克军认为,在国家创新体系的诸多要素中,人才是最根本、最活跃的要素。创新人才的培养离不开创新实践,也就是说,教学与科研这两个方面,应该是相辅相成的。
清华大学培养人才的一个重要经验和传统,就是让学生“真刀真枪”做科研。学校承担的众多科技项目,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创新实践舞台,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团队协作的重要载体。要想培养出一流的科研人才,不仅要给他们传授知识,也要为他们提供学术前沿、有挑战性的研究工作。
康克军介绍说,为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清华大学推出了一系列举措,比如:提倡名师上讲台,帮助学生了解学术前沿的动态,使他们有机会与大师进行思想碰撞;实施“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引导学生尽早参加科研实践;设立博士生创新基金,资助学生独立选题、自主创新;鼓励师生面向国家需求参加社会实践,也积极支持学生参加国际科技交流。
全国科技大会提出了“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发展目标,同时要求企业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康克军说,在企业向技术创新主体转变的过程中,高校不能缺位,要摆正位置,进入角色,有所作为,尤其是在基础研究领域。
责编:唐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