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国际 www.cctv.com 2005年11月24日 18:05 来源:
2006年公务员考试将于11月26日举行。公务员考前辅导班也纷纷在11月19日、20日进行了考前冲刺。这些辅导班打着“国家及地方公务员考试命题人员押题”或“和各省市人事部门合作”招牌,用虚高的考试通过率来吸引报名者。(《中国青年报》2005年11月24日)
是考试就有生意做,当时现今社会的一大特征。有着近30年历史的高考自不必说了,后起之秀的英语四六级考试,还有职称考试、成人高考、自学考试,以及各类出国外语培训,一种新的考试形式确立后,随之而来的便是考试被有意无意产业化了。说“有意”,是考试主办方自己亲自操刀编写辅导教材,举办考前辅导,如职称英语和计算机考试,这些考试机构“通吃”考试报名费和资料费以及办班辅导费。值得注意的是,将考试“有意”产业化的部门正在逐渐增多,名目繁多的资格证书认证考试,当属于这一类。所谓“无意”将考试产业化的,如公务员考试,尽管考试方拒绝举办任何形式的考前辅导,但是,因为这种考试和考生的切身利益关系密切,无形中给考试培训机构提供了千载难逢的赚钱机会。考试方放着能赚的钱不要,社会上那些依靠办班吃饭的人当然求之不得了。这样一来,严肃如公务员之类的国家考试,很快也被人为地“产业化”了,内部资料、考前冲刺,产业链条随着考试日期的逼进,拧得愈发紧了。至于说冲刺辅导收效如何,未必是办班者、授课者所关心的。产业化的辅导活动,看重的是利,不是别的东西。北京一些考生发现辅导的内容在书店出售的资料里就有,便是一个有力的例证。
公务员考试从外围被“产业化”,委实是个危险的信号。公务员考试被纳入产业化的链条,考试者通过专门训练即可有望圆公务员梦,也许考试者和辅导者沾沾自喜,但由此带来的隐忧,仍不容忽视。
公务员考试“产业化”,不仅对这种考试制度本身造成冲击,而且降低了公务员考试的品位。国家政府机关录用公务员,需要这些公务员能够胜任多种岗位的工作,应对各种突发问题。这意味着,公务员考试不只是书面考试,更是一种能力和水平考试。如果社会辅导机构用短短几天时间便能训练出一批公务员,则公务员考试会不会变成新的“科举考试”,变成了一种模式化的考试,被社会培训机构所透视个一清二楚?
公务员考试“产业化”,从长远角度看,对报考者也未必是好事。既然考试就是看讲义、背资料、听辅导,那么,在考试者看来,公务员考试和学校的考试没有什么质的区别,根本用不着将太大的精力用于提升自身的素质,而继续扮演“考试机器”的角色。那样一样,以后的公务员的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不能不令人担忧。
增加公务员考试的主观测试题分量,减少其客观试题内容,给设法产业化公务员考试的社会机构出难题,以此降低辅导班的押题命中率,达到断其财路的目的。(作者:刘海明)
本栏目所载评论纯系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央视国际立场
责编:张会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