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国际 www.cctv.com 2005年10月25日 16:19 来源:
今冬,北京市征兵工作对在校大学生继续实行14条鼓励政策,以鼓励在校大学生从戎。政策明确规定,荣立二等功以上奖励的,所学本科专业毕业后,可免试保送所学专业研究生。(《新晚报》10月25日)
又是“保送”,又是在拿学术献媚!航天英雄可免试入读清华,奥运冠军也成为各高校的宠儿,娱乐明星更是纷纷抢滩大学,而吸收“英雄”似乎也成了大学的荣耀,正演变为一种潮流,众多高校“趋之若鹜”。而今,为鼓励投笔从戎,军营也有了先立功、后保送的新规定。不知是在重视人才培养,还是在鼓噪、跟风。
立功者可谓是难得的英雄式人物,重视人才培养,无可厚非、值得肯定,但因“立功”就大行“保送”之举,未免失之偏颇。不可否认,受保送者都有一技之长或闪光之处,都曾为祖国的建设和发展奉献了勤劳和汗水,为祖国争得了声誉,为民族赢得了荣誉,但“英雄不问出处”,动辄以“研究生”来埋单,难免会助长“保送”的不正之风,甚至会破坏举国的教育体制。要知道,英雄成其为英雄,国家以及社会各界已经给予了他们相当的精神和物质奖励,如果无限制地用包括受教育权在内的各种形式照顾英雄的权益,对普通人而言,显然有失公正。
保送研究生制度自85年实施以来,作为考试选拔的一种辅助手段,不以分数线决定学生的命运,使一些真正优秀的学生脱离应试窠臼,得到更充分的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优越性。但任何事物都有不可回避的两面性,保送有利亦有弊,在保送过程中也就必然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上有政策,下有对策。”部分高校依据自己的土政策,以各种形式的特长保送生、支边保送生、工作保送生等为“特权”正名,并不是完全按照国家规定的标准来执行。这种标准多样化的做法使得保送研究生失去了绝对统一的权威标准,导致运作过程中有空子可钻,产生的腐败对社会影响极大,对青年人心灵的伤害不可估量。
我们需要怎样的研究生?记得在年度校长论坛上,耶鲁大学和剑桥大学的校长均表示,高校要选拔研究型人才,非常重要的是考查研究能力和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作为导师一方,无不侧重学生的科研和实践能力,往往希望招收基础知识背景宽、实践能力强、思维活跃、富有创新精神的学生。如是,保送学生读研则首先需要考虑该同学是否是继续深造、读研的材料,是否具备必需的研究和工作能力。在讨论保送诸多“英雄”读研合理与否之前,首先就要搞清这个基本问题,即保送的目的是什么?毋庸置疑,保送制实质上是一种对在校优秀生的奖励、优惠政策。但是,“英雄”并不等同于“优秀生”,如果任由对各类“优秀生”优惠的保送制演变为对“英雄”优惠的特权制,显然有失公正。说的不客气一点,让“英雄”挤占“优秀生”的名额,这是招生腐败。
不少专家、学者也在思索如何兼顾学生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两者之间的关系,提出教育制度需要以多元化的建制来适应人才多元化的需要,而多种考核、招生形式的存在则是作为统一考试的补救措施,即以多元化的制度为多元化的人才开辟多元化的成才之路。笔者以为,要保障“英雄”不沦落为“庸才”,有更广大的天地施展才华,应代“英雄保送制”以“英雄举荐制”,同样不失给予一些属于特殊人才的升学优惠,并保障“英雄”的“特长”有进一步发扬光大的余地。
特殊人才要有特殊业绩作为评判标准,举荐制要明确其最终目的是向高校输送特殊人才,而不应是让保送偏离特长或与特长相去甚远。同时,应进一步建立健全保送制度体系,力求增大透明度,加大监管杜绝腐败,通过对保送研究生制度本身的完善,远离教育腐败的侵扰。 (作者:郭立场)
本栏目所载评论纯系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央视国际立场
责编:张会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