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体育 | 娱乐 | 经济 | 科教 | 少儿 | 法治 | 电视指南 | 央视社区 | 网络电视直播 | 点播 | 手机MP4
打印本页 转发 收藏 关闭
定义你的浏览字号:
航天员替身——飞船工程师揭秘 

央视国际 www.cctv.com  2005年10月14日 15:14 来源:
    专题:神舟六号载人航天飞行

  新华社北京10月14日电(孙彦新、伍宣)最先“驾驶”飞船的不是航天员,而是被称为航天员替身的飞船工程师。

  神舟六号的两位飞船工程师,看上去朴实而斯文,都像在校大学生。他们是27岁的沈朝阳和29岁的侯向阳。

  飞船出厂之前,需要他们进舱实际操作,看仪表、按键的位置安装是否合适,手控功能是否完备,会不会有威胁航天员安全的地方;飞船测试过程中,他们则模拟航天员,发送指令“驾驶”飞船;模拟航天员的日常生活,模拟进行科学实验。凡是航天员要做的,他们全要做。

  在美国、俄罗斯的航天部门,从事类似工作的被称为“随船工程师”,这个岗位既需要具备专业知识,需要责任心和想像力,同时也充满了风险,他们相当于在为航天员“排雷”。

  “当时很紧张,生怕一脚踩下去碰坏仪器线路,看到舱内密布的各种管线和仪表,感觉有些压抑。”沈朝阳清晰地记得第一次进舱时的感受。之所以能够成为飞船工程师,首先是因为他身高170厘米,与航天员相仿。其实,最重要的是,虽然他刚刚参加工作四年,但已经是飞船供配电和电缆网方面的行家,神舟六号上600多台设备共使用了总长度约为30公里的电缆线,各种节点有5万多个,这一切,都是由沈朝阳任组长的小组完成的。沈朝阳对飞船可以说是了如指掌。

  神舟飞船尚未进行载人飞行之时,一位技术人员想进舱工作,舱内复杂的情况让他眼花缭乱,一不小心滑落摔伤,还踩坏了电缆。对于熟悉飞船的人来说,进舱的最大危险是辐射。

  许多电缆都处于通电状态,多多少少会产生一定的辐射,尽管他们穿了两套防微波辐射服,但工作时间长了,仍会感觉到两眼发涩,“我已经娶妻生子了,侯向阳正在等着当爸爸,所以,舱内的工作我下去做的多一些。”沈朝阳对工作中的隐含危险轻描淡写。

  更大的考验还在心理。按照程序,有时一条指令执行完毕后,下一条指令要过半个多小时才能发出,这中间,他们就只能安静地待命,却不允许做任何动作。学机械出身的侯向阳回忆:“一次我进舱操作完规定的动作后,不经意地摸了一下一个仪器,谁知出来后受到了严厉的批评。主任教育我,该你动的你一定要动,不该你碰的绝不能碰。”

  如果是航天员进舱,他们会穿着可调控的航天服,不会感觉到热;带着通讯头戴及抗噪耳塞,阻断噪音传入耳中。飞船工程师什么“装备”也没有。平时进舱,穿普通工作服,一次的时间少则一小时,多则五小时。有时,他们会陪着航天员一同进舱,侯向阳说,这种任务一进舱就不能临时出来,之前不敢喝水也不敢吃东西。航天员有不清楚的地方他负责解答,航天员坐在坐椅上,而他没有坐椅,累了就蹲会儿,蹲累了就找块板坐一下。出舱时,累得几乎虚脱。

  飞船设计上的失误,将根据飞船工程师的亲身体验做出修改。有一次,侯向阳按照要求拔仪表板上的保险销,4个保险销之间的间距较小,他本想拔下一个,却碰到了另外一个,结果4个保险销全部带下。之后,沈朝阳操作时也遇到了同样的问题。他们立即把此事报告给设计部门。设计人员检查后,进行了优化和改进。

  飞船发射前的几小时,飞船工程师最后一次进舱,检查阀门、按键、照明灯、仪表等是不是都能正常工作,一一查后,他们将郑重填写一张舱内状态确认单,确认后航天员方可进入飞船。

  为这代表整个飞船系统所签的一笔,飞船工程师几乎没有自己的休息时间,沈朝阳说:“能正常上下班都算是难得的休息。”

责编:扈航

相关视频
更多视频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