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接受助学金资助的北京石景山区苹果园中学高三女生郭紫纯(化名)怯怯地对记者表示,希望捐助方能改变一下“在媒体上公示受助学生名单”的做法,因为觉得此举有侵犯其隐私之嫌。助学金管理方称,在媒体公示受助学生名单,出发点是让助学金的使用公开、透明。(8月25日北京娱乐信报)
每年大学新生入学之际,必有一轮资助贫困大学生的高潮,而与此同时,又几乎年年有受助者认为公布受助名单是“不能承受之重”,甚至认为是侵犯了自己的隐私。从实际的情况看,确实有极少数将资助当成作秀而沽名钓誉的现象。比如让受助的贫困生站在镜头前谈自己如何如何地贫困,赞资助者怎样怎样地慈善,而掏了钱的慈善者就站在一旁展示自己的慈善形象。这种情形,休说贫困生,就是局外人看了也异常郁闷。但是反对这种将示爱当成“示众”的行为,未必就要连公布受助名单这种旨在公开透明的形式也一起否定。将受助名单公开,出发点是让助学金的使用公开、透明,保证这些学生确实是需要救助的对象。
作为贫困生,应当理解有关部门的这种做法,关系上这只是一个工作程序,与歧视毫无关系。至于贫困是不是隐私,也值得商榷。所谓隐私,乃是自己密不示人的东西。然而贫困是明摆着的事实,既不是“私”也无须“隐”。倒是将公开受助名单就斥为侵犯隐私,不但曲解了资助者的本意,误伤了他人的爱心,而且也反映出了一些贫困生心理的脆弱。实际上,贫困生完全可以坦然面对这一切。贫穷不是耻辱,何必耿耿于怀于让人知道了自己的困难?“艰难困苦,玉汝于成”,将苦难当作砥砺,把压力变成动力,贫困就能成为弥足珍贵的“财富”。倒是将贫困视为见不得人的东西,这看似是维护自尊,其实恰是心理的病态。无法想象,一个贫困生如果连公布受助名单都不能承受,那又怎样去向命运挑战,做生活的强者?
现实中一个又一个历经生活磨难的寒门学子,一次又一次给我们讲述了自强不息的故事。这些贫困学生,有男有女,有来自城市的也有来自乡村的,但他们有一个共同之处就是不以贫困而气短,不因贫困而自卑,当然也没有那种看似敏感其实却是脆弱的心理。深长思之,这个情形又说明,社会在向贫困生提供物资支持的同时,也不能忽视了对贫困生精神上的扶助。引导贫困生勇敢地直面贫困,正确地理解自尊,这种精神的扶持,更具深远的意义。(作者:奚旭初)
本栏目所载评论纯系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央视国际立场
责编: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