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体育 | 娱乐 | 经济 | 科教 | 少儿 | 法治 | 电视指南 | 央视社区 | 网络电视直播 | 点播 | 手机MP4
打印本页 转发 收藏 关闭
定义你的浏览字号:
[网友原创] 外国人又赢了汉语大赛  

央视国际 www.cctv.com  2005年06月27日 17:20 来源:
    专题:网评天下精华版

  作为每年一度的传统项目,复旦汉语言文字大赛主要考查汉语言的基本知识,包括汉字的结构、多音字的读音、成语解释等,每个学院、系都组队参加。在最近一次的复旦大学汉语言文字大赛上,夺得第一名的是留学生队。这一结果让大多数评委大跌眼镜。(6月26日文汇报)

  复旦大学是以文科见长的名校,而复旦参赛的中国学生,其汉语水平至少也该处于“高手”的位置。然而有着这个优势背景,竟然会在一个汉语言文字大赛中全军覆没,输给了到中国来学汉语的外国学生。我们或许可以说,我们的参赛者中文素养并不低,但可以肯定的是,胜出的外国人的中文水平比我们的选手更高。或许我们无须耿耿于怀于一个名次的得失,但是我们确实又很难释怀,不为别的,就因为汉语是我们这些选手的母语啊!

  而更难让人释怀的是,这样本应没有悬念,结果却出乎意料的赛事,其实已不是第一次了。去年年底,上海市文联和上海世纪出版集团曾联合主办了首届卡西欧杯翻译竞赛中,“英译汉”胜出者竟然也是一位外国人。我们的参赛者如果是输在“汉译英”上,那或许情有可原,因为英语对中国人来说是外语,而语言的后面更更蕴含着历史、文化、风俗的背景,中国人即使下了很多功夫,也未必能透彻地理解其全部精髓。而“英译汉”正好相反,将英语文章用精当贴切的中文传神地翻译出来,我们的参赛者可谓得天独厚,理所应当是强项,焉料强项竟然不强,此事在当时曾引起议论惊哗。如果说上次“汉译英”的铩羽而归还不足以说明更多,那么今天又有了复旦汉语言文字大赛上留学生的夺冠,我们是否还能说这是又一次偶然的失手?

  有人评论说,中国学生并不领会母语的优美,对母语的研究少之又少,是“久居兰室不闻其香”,倒是留学生更愿意花时间研究中国文字背后的文化现象。这个说法其实只是浮于表象,依我看更深刻的原因恰在于我们在语言上的厚洋薄中上。所谓爱之愈深,知之愈多。倘若没有对母语的深爱,又怎么会去“闻其香”?复旦汉语言文字大赛的评委说,得知比赛结果,心情颇为复杂。正在国际上强势崛起的汉语吸引了无数异国学子,这也正是向世界展示汉语优美品质的大好时机。问题是我们又该如何去领悟母语的优美?台湾诗人余光中曾大声疾呼:英文充其量是我们了解世界的一种工具而已,而汉语才是我们真正的根。诗人又忧郁地说,“当你的女友改名为玛丽,你怎能送她一首《菩萨蛮》?留学生队夺冠的新闻,又一次提醒了我们,长此以往,谁来送《菩萨蛮》,又给谁送《菩萨蛮》?(作者:奚旭初)

  ■ 进入原帖 发表高见

  ■ 网评天下 更多精彩

责编:张会玲

相关视频
更多视频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