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广网消息:青岛一名中学语文教师,凭借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编写了一套高中语文教材,目前,这部命名为《新语文》的教材已经交给作家出版社开机印刷。
这位老师叫王泽钊,他1985年步入教坛,已连续送了17届高三。与其他教师不同的是,王泽钊往往在开学三周内,就基本上把所发教材的内容有选择地讲完,余下所有的时间都讲自己为学生精选出来的文章,他教授班级的语文成绩也因为取得不俗的成绩而惹人注目。
王泽钊主张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应该也愿意学习有生命的文章。他编写的这套《新语文》分三册,每册64篇课文,共150万字,较以往教材24篇课文的容量扩大了近两倍。每篇课文的结构都包括了作品、注解、作者与作品、问题与思考、课后一得、换换脑筋六部分,教材不仅自成体例,而且着意体现语文的人文性和知识面。
语言形式美和人文美是王泽钊挑选课文的原则。例如,他选择了相当数量的具有韵律美的诗、词、曲、赋等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以及运用写实主义、魔幻现实主义等新创作手法的现当代作品,而且特别注重其内在的人文素养与人文关怀,因为他认为使人格更健全是语文的主要功能。
考虑到高中生认知能力特别强这一因素,王泽钊努力扩大教材涵盖的知识面。这主要体现在每篇课文后创新性地增加了“作者与作品 ”及“注解 ”两部分,既有比较详尽的文学信息,也有一些简洁的小书目,使学生在学了课文之后,还可以去寻找课外的相关书籍阅读,这样,教材便具有了开放性。还有,课后的“问题与思考 ”也设计得尽量简洁,多是答案不惟一的思考性题目,能使学生养成独立思考的能力,不再人云亦云。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教材专门设计了“课后一得 ”栏目,给学生留下空白,供学生随时发表自己的见解。每节课的最后还设计了“换换脑筋 ”栏目:或幽默,或讽刺,或启发……总之,一切以有利于培养学生对语言的兴趣为目的。
王泽钊自编教材创造的体例,是向国家统编教材“大一统 ”的挑战,或许,围绕《新语文》会产生许多争议,但是自编教材的勇气着实可嘉。 (刘华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