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记者徐金平、周剑虹报道:安徽省阜阳市于去年5月份在全国率先启动农村中小学危房改造,随后推及全省。记者日前调查中了解到,由于税费改革后一系列政策的变化,危房改造资金不足问题日益突出,已经多年不见的“露天学堂”、“庵棚学堂”和“民宅学堂”在安徽省农村再次大量出现。许多基层干部和农村教师对此忧心忡忡:如果危房改造资金严重不足的问题得不到有效缓解,这种“游击学校”将造成严重的后果。
原有“危房”被拆除 “游击学校”露天上课
据安徽省教育厅提供的情况,截止去年底,安徽省农村中小学共有D类危房(属于必须停用或封闭、拆除重建的房屋)302.2万平方米,另有70万平方米已拆除待建,这些危房共涉及中小学在校生100万人左右,占全省农村中小学在校生的14%左右。由于国家明令禁止使用这些危房,从去年开始,安徽省大部分原在D类危房中上课的学生已经陆续撤出来,有的转移到公房、民房,有的临时搭盖的庵棚中上课,有的实在找不到合适的地方或拿不出租金的学校只得露天上课,大量无固定场所的“游击学校”随之出现。据不完全统计,仅安徽省阜阳市在去年冬天就有108个学校、352个班级的2万多名学生在露天或庵棚中上课。这种情况目前仍然大量存在。
在通往蒙城县吕望乡王寨小学的路上,记者远远地就看到约100名的小学生正在露天上课。在学生“方阵”背后数米之外,就是几堆草垛和大片的庄稼地。校长王文道告诉记者,这个学校原来的10间校舍都是1974年盖起来的,都属D类危房,去年不得不按规定搬出来。但到现在为止,全校5个班中仍有两个班108名学生没有找到合适的民房或公房作教室,只好办起“露天学堂”。临泉县迎仙镇教育办公室副主任常金锐则介绍说,该镇有6所小学存在D类危房,涉及学生2200多人,目前除了3所学校的学生目前已全部分散到民宅、敬老院或村部上课,另外3所学校不得不另想办法。其中的浅常湾小学有一半教室属D类危房,因找不到合适的教室,只有将原来6个教室的学生硬塞到3个教室里上课。据当地教育部门提供的数字,目前蒙城县至少还有1000多名学生在露天里上课,临泉县没有固定场所的学生达6000-7000人。
资金不足困扰危房改造
记者调查中了解到,危改资金严重不足已成为困扰危房改造最大的难题。安徽省临泉县教委主任刘景介绍说,该县农村中小学目前共有D类危房约9万平方米,约合2000个教室;按每个教室投入2万元测算,这些危房全部改造完毕需要资金4000万元左右。但目前全县的危房改造资金只有从省里拨付下来的2200万元,仅能解决其中54%的危房。这样,即使到今年下半年危房改造任务基本完成时,全县仍有4万多名学生没有固定教室上课。安徽省蒙城县教委主任荀凤鸣告诉记者,由于该县不属于国家危改试点地区,上级拨付下来的危改资金则仅有620多万元,这对全县农村中小学现有的8万多平方米D类危房改造任务来说,简直是杯水车薪。
危房改造资金严重不足,首先是因为安徽省实施农村税费改革后,原来的“吃饭靠国家、建设靠附加、维修靠集资”的农村义务教育投入格局被打破,而新的投入机制暂时又没有建立起来,资金投入出现“空档”。据安徽省教育部门提供的情况,税费改革前,危房改造、校舍修建及改善办学条件等农村义务教育所需资金,主要靠农村教育费附加和农村教育集资,在1994-1998年间,安徽省这两项资金每年均有11亿元左右,约占同期农村义务教育投入总量的30%。税费改革后,全部取消了农村教育费附加和农村教育集资,这部分投入按政策规定改由同级财政承担,但就全省的实际执行情况看,财政投入远远不能补偿已取消项目的投入份额。按可比口径算,安徽省税费改革后的2000年农村义务教育财政预算内投入增加了2.65亿元,加上社会捐资、专项资金以及上年尾欠的教育费附加收入约2.53亿元,总计5.18亿元,和税改的平均每年11亿元相比,相差5.82亿元。
其次是市、县两级财政困窘,无力对危改资金进行配套。安徽省去年启动危房改造工程时,要求市、县政府按省级专款1:1的比例落实配套资金,计划在“十五”期间筹集资金20亿元(其中省级10亿元,市、县共同配套10亿元),力争3年内全部消除全省400多万平方米D类危房。但实施中大部分市、县两级无力进行配套,特别是县级,许多地方为“保吃饭”已经非常吃力。据安徽省教育厅去年底调查,农村教师工资自去年上划到县级发放后,全省100多全县(市、区)中只有12个财力较好的县和城市郊区发放了全额工资,其他地方的农村教师只能拿到部分工资,财政已经拿不出多余资金投入到危房改造。记者在临泉县调查时了解到,这个县仅全县教师工资(按四项工资计算),每年缺口达3298万元;而临泉县所在的阜阳市,市本级财政连发工资都要向县里借钱,也没有多余资金投向危房改造。
临泉县教委主任刘景等基层干部忧心忡忡地告诉记者,一方面现有危改资金严重不足,另一方面新的危房又在不断增加,这种情况如不能有效缓解,“游击学校”将在相当一段时期内存在。刘景介绍说,农村中小学由于无钱进行日常管理维护、建筑质量原本较差等原因,往往一场大雨就能让教室变成危房。去年6月份他们组织了一次危房调查,当时的谭棚镇闫庄小学等54所学校均无危房,到今年2月份再复查时就全部出现了D类危房。据安徽省教育厅测算,安徽省每年新增农村中小学危房约达100万平方米。
记者调查中了解到,由于资金严重不足,许多地方不得不想办法从农民手中筹集资金,不少基层干部担心由此对农村税费改革的成果形成冲击。蒙城县从去年至今为改造3万多平方米D类危房,已投入资金1600多万元,除了省里下拨的620多万元资金(包括中央及省级资金),其余1000多万元基本上是农民投入的。让人忧虑的是,有的村和学校已经开始为危房改造增加新债务。蒙城县三义镇曹湖村党支部副书记赵从龙告诉记者,曹湖小学目前的5个教室全部是这次危房改造中新建的,村里为让项目启动起来,已经贷了3万元预先垫付。但这个改造工程总造价近10万元,县里只能补助5万元,其余资金只能靠村里展开“一事一议“进行筹集,至于最后能筹到多少钱,他心里并没有底,已经形成的债务只有村里先背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