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记者和参加湖南基础教育新课程实验工作会的代表,一道去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国家实验点之一的长沙开福区观摩。
为了让代表们真切感觉新课程试点的成果,中学参观点选择了位于长沙北郊捞刀河镇的沅丰坝中学。它的面积不大,校区建筑有些陈旧,校长说,去年才刚装备了一个有50台电脑的电教室,但他们在充分利用本地资源,开发校本课程、实践新课程教学方式改革上,特色鲜明。
进校门后,拐了一个弯,才看到一个不大的操坪,6个穿校服的学生举着语文、数学、科学、英语、综合实践活动、口语交际木牌,校长让代表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记者选择了综合实践活动。
刘娟老师主持146班的这堂课,因为综合实践活动以课余活动为主,这堂课实际上是一个成果展示会。
黑板上写着“捞刀河镇的花卉苗木”,学生们按花名分成小组围坐着,争先恐后地走上中间的半园空间演示自己的成果,老师间或作一些必要的讲解。在他们的展示中,我们了解到,捞刀河镇是长沙的一个花卉苗木基地,这个基地也是学校的综合实践活动基地,146班的同学选择花卉苗木作为综合实践活动的课题后,老师将绿色证书教育内容结合其中,使学生不仅了解了花卉苗木的栽培技术,还对捞刀河镇的产业结构调整提出了建议。为了指导花农扩大生产,雪松组的同学们采访了有经验的专家,在图书馆和网络上查找相关资料,编写出《花卉苗木的栽培与管理》手册,老花农屈振义先生认为基本符合花农的技术需求;水仙组的女同学,主攻“工具的变化与创新”,主动帮助花农改造喷水、喷药工具,搞了一些小发明;还有几个组的同学对“花卉苗木的营销与发展”提出了相关建议。
曾经被花农视为“捣蛋鬼”的孩子们,成了他们的朋友与助手!“雪松”、“水仙”等组名,起先只是孩子们根据爱好起的组名绰号,老师知道了,竟然很赞赏,就干脆用它们替代了组名。
几天后,记者又观摩了清水塘小学的一堂语文课。
黑板上用白粉笔写着:种子长大了。老师首先要同学们自己看课文的图示与说明,然后要求同学们自扮种子,告诉大家自己是怎么长大的,长大了会怎样。
一位胖呼呼的小男孩上来了,说:我是一颗大蒜种子,一个小朋友的妈妈把我从菜市场买回来,小朋友把我种在花盆里,经常给我浇水,给我施肥,给我晒太阳。我长出了绿芽,长成了一棵大蒜苗。我可以给人作菜吃,还可以美化环境。他讲一句,做一个模拟姿式,逗得同学们哈哈大笑,他自己却一副久经沙场的模样,从容不迫地讲完。
老师问:还有谁要讲?一排排的手举起来。老师点了其中一个,她高兴地走上讲台,说:我是一颗黄豆种子……
这节课大约有6位同学上台演讲,有的表述得很完整,有的讲了几句又害羞地跑回座位。老师没有批评任何人,只在最后问同学们,今天哪几个同学讲得好?同学们立刻作出了判断,并陈述了理由。老师要求大家学习上台演讲的同学,不要害羞,想说什么就说什么。
参观沅丰坝中学后,郴州教育局一位负责人有些激动地说:“太好了,孩子们要的就是这样的学习!”
在实验课老师的教学交流会上,记者了解到,综合实践活动使学生解读身边事,关心社会,参与社区和家乡的建设。开福区的学校,在实施“综合实践”教学活动时,将研究性学习、农村绿色证书教育、城市就业培训融合其中。所有课目的实验老师,都不约而同地将教学内容设计到一些社会活动中,让学生在实践中深刻体会那些无法通过灌输来接受的知识与技能。在记者观摩清水塘小学的那堂语文课时,五年级的杨老师告诉记者,演讲、讨论、表演等“活动”的方式已被广泛引入课堂。
老师们认为,“活动”式教学,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新课程中成长的孩子们,不可能是呆头呆脑的“书呆子”。(刘非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