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体育 | 娱乐 | 经济 | 科教 | 少儿 | 法治 | 电视指南 | 央视社区 | 网络电视直播 | 点播 | 手机MP4
打印本页 转发 收藏 关闭
定义你的浏览字号:
和柴静一起上两会的日子 

央视国际 www.cctv.com  2006年03月13日 16:12 来源:CCTV.com
    专题:和央视记者“跑”两会
    专题:2006年全国两会

  CCTV.com消息(记者陈卓):3月13日,明天人大就要闭幕了。我和《柴静两会观察》也已经共同“战斗”了10天。这些天我们的采访汇集了酸甜苦辣各种滋味,我现在挑出几点和大家分享。

  不出去采访不知道平时锻炼少

  我平时喜欢运动,篮球、足球、羽毛球周末都会玩一玩。可一上“两会”采访还是觉得体能跟不上!先不说人大一开幕我就和柴静为了采访在天安门广场来了个400米“冲刺”(详见《400米的执著采访》一文),更厉害的是3月9日那天为了同时采访到出席会议的人大代表和历史博物馆里举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展览,我们一组人在广场上来回搞了两趟“负重折返跑”。我肩扛三脚架,摄像常青背着摄像机,柴静穿着高跟鞋,我们在广场东头的历史博物馆一口气跑到西头的人民大会堂,不但负重还要进行“障碍越野”——飞跃过一些警戒线。这些动作结合了跨栏、长跑、军事五项等几种运动项目。有人说记者就是搞搞文字工作,我已开始也有这样的错觉。一趟两会下来证明,当个好记者不只是做文字工作,同时也包含很多体力工作。想采到好内容,是要吃苦的。

  柴静:我是记者,我要站在新闻现场


  和柴静一起采访,她总是群众的焦点。我经常能听到观众、代表、委员在旁边小声议论:“柴静!央视主持人。”我问过柴静,问她怎么看待自己?她回答说:“我是一名记者。记者一定要站在新闻现场、站在第一线。特别是两会这种重大的事件,关系到国计民生很多方面。只有在第一线,才能得到第一手材料,才能真正问出老百姓关心的真问题。”这正是《柴静两会观察》的特点,所有的采访都在现场,突出“直击”二字。而做这样的节目压力是很大的,因为记者必须面对很多不确定的因素。时间、地点、人物都有可能因为现场情况的变化而变化。而且和约好的专访不一样,如何在现场短暂的时间里问出高质量的问题,并且得到高质量的答案是对一名记者的挑战。

  新闻采访需要团队精神




  观众在电视上看到的是柴静,认识的是柴静。然而幕后还有很多工作人员,人们不了解他们,但没有他们的劳动就没有《柴静两会观察》。柴静必须在现场第一时间抓住问题的关键,用最精准的语言提出最出色的问题。这些问题的背后凝聚了大量的信息和数据。整理这些信息,对信息进行汇总、分析和编辑的就是编导和编辑。一个节目需要有她的主线和风格,这就要求制片人来把握宏观的方向。另外还有公关、后勤、摄像等等多个环节。柴静的背后是20多人的一个团队。《柴静两会观察》的成功是柴静的成功,同时也是这个团队的成功。

责编:陈卓

相关视频
更多视频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