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国际 www.cctv.com 2005年07月16日 18:53 来源:中国网
2月1日,台湾举行第六届“立法院长”选举。结果,王金平以123票比101票的结果,击败民进党推出的“立法院长”人选、代主席柯建铭,第三度当选“立法院长”。被称为“政坛不倒翁”的王金平三连任“立法院长”,又是国民党本土派的领袖,其未来前途自然受到岛内各界的高度关注。
“小诸葛”精明灵活,基层实力雄厚
王金平于1941年3月出生在台湾省高雄县路竹乡的一个农民家庭,1963年大学毕业。1975年,王金平在34岁时当选为“增额立法委员”,成为当时最年轻的“立法委员”。之后,他连选连任,创下了“十连任”的纪录,自1993年起任“立法院副院长”,1999年起任“立法院长”,1993年起当选国民党中常委,2000年6月起当选国民党副主席,2003年11月担任连宋配竞选总部主委,被岛内舆论称为“政坛长青树,立委不倒翁”。
王金平之所以仕途一帆风顺,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得益于高雄县第一大地方派系“白派”掌门人、高雄县前县长林渊源的大力提携。1975年12月,王金平当选“增额立委”,主要就是林渊源的支持。1980年王金平因违反“票据法”被起诉,1986年2月被判刑6个月并被罚款320万元新台币,政治前途一度跌入谷底。在1986年底的“立委”选举中,虽未获国民党的提名,但王金平凭着“白派”的支持及扎实的政绩,自行参选获得连任,奠定了在“白派”的掌门接班人地位。王金平说,对他一生影响最大的就是林渊源老县长,“每次我竞选时,老县长都没日没夜地四处奔波、替我拉票,比他自己参选还紧张。”如今贵为“立法院院长”的王金平依然对林渊源执礼甚恭,视林如父。
其次,王金平一向坚持广结善缘、与人为善的作风,在政坛几乎没有树敌,容易争取到各种势力的支持。王金平精明灵活,人称“小诸葛”,有着与其他有棱有角的政治人物不一样的特性。他身段柔软,善于协调,交友广泛,不分红派、黑派,都能左右逢源。1983年,王金平与同党“立委”刘松藩等人组成“立院”次级团体“十三兄弟会”,在“立院”形成有权有势的派系。岛内舆论分析,王金平有今天的地位,不是靠的专业,而是长期经营的人缘关系。
再次,笃信佛教的王金平把替选民服务当成做善事,只要选民有困难,他都会尽力去帮助他们,同时在“立法院”大力为高雄县争取建设经费,奠定了他在该县的“霸主”地位。
泛绿军拉拢王金平,意在分化泛蓝军
王金平是国民党内深具实力的本土派人物,不但与李登辉关系匪浅,在处理朝野纷争时又深得陈水扁的“倚重与信任”,因而自2000年3月国民党惨败以来就一直成为泛蓝、泛绿两大阵营都能接受的最佳人选。而泛绿军则极力拉拢王金平,想以此分裂国民党、分化泛蓝军。
2001年“立法委员”选举后,李登辉多方策动王出来另组政党,以彻底分裂国民党。陈水扁则寄望王金平加入所谓“国家安定联盟”。2003年“连宋配”正式成形前后,泛绿军又挑拨离间,说连宋打压王金平等本土派人物的空间。2004年1月,时任“台联党”主席的黄主文赴“立院”拜会王金平时还替王金平爆出,鼓动王“2008年一定要出来选‘总统’,否则就没有机会了”。
但王金平仍坚持广结善缘、两边不得罪的作风,左右逢源。在2002年2月的第五届“立法院长”选举一役中,王金平因受到蓝绿两大阵营的支持,最后高票连任“立法院长”。正因为如此,蓝绿各方都对他的“忠诚度”表示怀疑,而国民党内不少重量级人士更是炮轰他“脚踩两只船”。为消除泛蓝军疑虑,王金平不得不多次召开记者会,表示自己是忠贞的国民党员,“没有人比他更爱国民党”。
2004年底第六届“立委”选后,陈水扁打起了拉王金平下马、分化泛蓝军的主意,表示要让王金平出任“监察院长”,当即遭到王的拒绝。
强调两岸和平与稳定,但“不排除‘台独’选项”
王金平自1990年以来多次来大陆,1991年9月在北京受吴学谦副总理的接见,1992年9月曾陪同其妻到大陆求医。此一时期的王金平主张发展两岸关系,建立和平解决争端机制,认为两岸仍以统一国家为目标,但“台湾必须争取国与国的对等地位”,以此作为两岸政治谈判的前提。
担任连宋竞选总部主委后,王金平在两岸问题上的态度出现了一些微妙的变化。一方面,他认为南部“独”的意识比较强烈,但不关心或不同意“独立”的人还是很多,强调“只要稳定与和平,台湾才能全心全力推动政治清明、经济发展、财政稳健,也能进一步提升民众所得,改善居住环境,真正享受到幸福美满的生活”,不至于造成“统独”之间的内耗,造成大家更不团结、更加对立。另一方面,他在2003年12月15日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泛蓝的两岸政策以“维持现状、台湾主权、台湾优先”为基调,泛蓝军至今没有否认“一边一国”,也绝对不会反对“台独”,在维持现状前提下,不排除“台独”成为台湾未来选项之一。敏感的岛内舆论分析,不排除“台独”选项是选战开打以来,泛蓝军战略的一次大跃进,其转向幅度之大,不亚于由反对“公投”转而以“公投”与泛绿军对抗。
2004年底“立委”选举前后,王金平在两岸关系方面又提出了一些新的主张。在两岸关系定位上,王金平于8月15日提出“两区三通”新论述,称此提议回避了台当局“两国”与大陆“两岸”的“难题”。在两岸交流方面,王金平于2004年9月19日表示,两岸关系应尽快解冻,有助于台湾加入亚洲经济体系,否则台湾会被边缘化,经济发展会窒息。在两岸协商方面,2005年1月1日,王金平表示,希望年内前往大陆访问,针对和岛内民众福祉相关的措施和议题,与大陆进行实质性的协商和讨论。
“枪击案”冲击王金平南部影响
2003年11月22日上午,国民党主席连战、亲民党主席宋楚瑜及台北市长马英九等国亲要员齐赴“立法院长”王金平高雄路竹老家,正式邀请王金平担任连宋竞选总部主委职务。王金平表示欣然接受这项职务,决意追随连宋两人,挑起辅选连宋的重担,“共同为民众利益和大家一起努力”。王金平执掌选战兵符,并兼任高雄市竞选总部主委,除担负统一整合泛蓝军地方组织外,重点抢攻本省籍、中南部选票,弥补泛蓝在中南部的选情弱势。
连战、宋楚瑜选择王金平担任“竞选总部主委”,当然是想借重王金平,稳定、拉抬选情声势。其一,王金平雄厚的地方实力、协调能力、左右逢源的本领,有利于王在辅选过程中协调国、亲两党作战。其二,台湾南部是泛绿军的“票仓”,而王金平长期经营地方,了解当地情况,有助于连宋开拓台湾南部票源。其三,王金平本省籍身份,有助于缓解泛绿军所谓“外来政权复辟”、“黑金势力复辟”等谣言对连宋选情的冲击。连战形容王金平“胜过千军万马”,连宋“如虎添翼”。
王金平的地方人脉主要以南部7县市为主,连宋将南部7县市的主导工作交给王,而他确实在巩固桩脚、部署选举方面有所收获。2004年3月13日高雄50万人大造势,与在云林县的“台湾工业界站出来”活动,王金平出面协调工业总会相助,展现相当实力。但“三一九枪击案”打乱了泛蓝军的部署,王金平在地方的人脉实力,瞬间被陈水扁塑造的“台湾人形象”吞没。泛蓝军不仅未能稳住中南部票源,反而流失了不少选票。选后,国民党内部拟定新的论述,与民进党针锋相对,强调要以所谓“在地化VS本土化”、“新民主运动VS新文化论述”、“保护台湾现状VS台湾独立”,想以此与民进党争夺中南部选票。但不少舆论评论,这种作法不但不能争取中南部选民,反而有可能因为改变反“独”立场而丢掉部分泛蓝铁票。
“王家将”并不是“铁班底”
王金平能够坐上“立法院长”宝座,能够成为国民党副主席,自然有核心班底为其出谋划策,岛内将这些人称为“王家军”。
“立法院秘书长”林锡山被政坛视为“王家军”的重要级人物。林锡山曾任三届“立委”,是王金平的首席幕僚。其父林炳森是连任三届的“增额立委”,为彰化红派精神领袖,与王金平相交多年。1990年初,林锡山28岁时接下其父棒子进入“立院”,是当时台湾最年轻的“立委”。1998年“立委”选举,林意外落选,首度当选“立法院长”的王金平延揽林锡山。王金平两次“立法院长”选举,林在幕后出力不少;王金平重要政治抉择,包括2003年要否接任连宋配竞选总部主委,林锡山献策不少。
兼任党职的“立委”,也有不少是王系人马,包括国民党中央政策会执行长曾永权、副执行长陈健治、郑逢时、黄昭顺等。他们的特质有的是地方出身,有的是本土派代表,都与王金平意气相投;曾永权与王金平更是“配合无间”,从组发会主委下来的陈健治更被王金平找去当连宋竞选总部主委办公室主任。但是这些党职重量级“立委”,有的想连任不分区“立委”,有求于党中央高层;未来如果王金平不能替他们实惠,这些人是否还会跟王金平走,尚待观察。
至于所谓的“国民党本土派立委”,是一个泛称,王金平身为党内本土派领袖,自然与这些“立委”互动密切。高雄县的林益世、台中县的徐中雄、台北县的陈宏昌、彰化县的卓伯源、彰化市的陈杰、云林县的许舒博、台南县的郭添财,这些人无论是连任“立委”还是另择他途,都与王金平时有互动,因而被贴上“王家将”的标签。
除了“立法院”系统外,广结善缘的王金平在全台各地都有人脉。由于两次担任蓝军竞选总部主委,王金平在全台走透透,与基层地方派系的关系更加密切。如2004年“大选”前建议连战“将党主席交给王金平代理”的云林县长张荣味,就被视为是“挺王大将”。
不过,岛内舆论分析,王金平在政坛八面玲珑,但真正谁是他的“铁班底”,却又不是十分明确。以忠诚度来看,真正效忠于王的,只有幕僚长林锡山,但林已开始有其生涯规划;其他“本土派立委”、地方实力派人士,却又各有算计。如果王要发挥一呼百应的影响力,进而朝“政坛大位”挺进,必须对自己的自治风格和身边幕僚群众进行调整。
能否接掌国民党,尚待观察
就泛蓝军而言,王金平、马英九是泛蓝内部职位最高的公职人员,无疑是选后除连宋外最有实力的政治明星。2004年9月4日,王金平首度松口表示,若党主席连战不选,他“不排除参选2008年总统”。关于王金平的政治前途,目前主要有两种看法。
第一种看法认为,王金平在党内接班排位上似乎“捷足先登”。王金平支持连战街头抗争、司法验票等一系列决策,给连战以温暖,因而连战较重用王金平。2004年4月21日,连战在国民党中常会上亲口裁示成立特别策略委员会,下设四个小组,由6位副主席分别负责真相调查、策略论述、“立委”辅选和党务改革工作。其中,王金平既是“立委提名辅选小组”召集人,还与萧万长共同出任“论述小组召集人”,掌握国民党实际提名、辅选权力。王金平还担任国民党“立委”选战的竞选总部主委。外界认为王金平已具接班实力,无论是在党务上,还是2008年“大选”,各种可能性都不能排除。民进党“立委”林重谟甚至送花,“恭贺王院长荣升国民党实质党主席”。岛内有舆论分析,王金平与朝野政党关系良好,再加上泛蓝强调本土走向,更有“立法院长”三连任的资历,因而他在泛蓝接班梯队中处于最为有利的位置。未来不管国亲是否合并,只要连战退位,王金平都将是国民党主席的强有力竞争者。
第二种看法刚好相反,认为王金平抵挡不住马英九的明星魅力。原因之一是,王金平在选后国民党面临重大改变的时刻,没有拿出非凡魄力做出重大决定,被认为王金平终非领袖人才。马英九虽然很温,但在2004年5月19日的国民党中常会上,他声援反对“国亲合并”的中常委徐中雄等人,力主“国亲合并案”“应遵循党内民主程序”,赢得本土派“立委”的好感。这一关键表现,也让马英九抢得“国民党下一个领袖”的决赛权。原因之二是,连战如果被迫交出党权,国民党未来无论是“王马共治”还是“马王共治”,以马英九的群众魅力,必然会吸引泛蓝军支持的注意。如果王金平只想守成,未来国民党可能变成“宋马对决”,原本支持王金平的本土派,也许都将被走中道路线的马英九全部接收。
责编:晓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