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首页 > 新闻频道 > 地方新闻


【文化】网络写作把残酷小说推到悬崖边  
08月08日 14:26

    《中国青年报》记者林蔚报道:一篇名为《成都,今夜请将我遗忘》(下称《成都》)的小说,最近突然在网上流行起来。许多知名论坛里,都相继有人贴上了该小说的链接,点击数不断创造着新纪录。

    《成都》的创作过程,是典型的网络写作。一个名叫慕容雪村的写手不断地把新写好的小说片段贴在网上,众多网友立即发表批评和建议,甚至亲自改写。实际上,仅小说的结尾,就有多种版本,至今真伪难辨。

     现在较为流行的版本讲述了这样的故事:主人公陈重是一家外企的部门经理,表面上拥有体面的职业和令人羡慕的婚姻。但在物欲横流的城市中,他沉醉于纸醉金迷的生活,逐渐丧失了对所有人间感情的信任。他与上司和同事勾心斗角,一心想置对方于死地;从小一起长大的朋友相互算计钱财,勾搭女友;最为亲密的爱人,最终发现,她的爱情从来就没有发生过。陈重残酷地把一切曾经美好的东西都戳穿了,然后开始冷静地报复。

     《成都》已是网上的第N篇“残酷”小说。在网易文化频道“谁比谁残酷”的专题中,《成都》算是个后来者。仔细收罗,同类作品有一大摞,比如之前凭着“残酷青春”炒至火热的春树的《北京娃娃》,干脆被称为“妓女小说”的《乌鸦》。而《成都》之后,效颦的东施更是源源不断。

     新小说有相似的剧情:同床异梦的夫妇,相互背叛的恋人,下半身主义,以及最后的反思报复毁灭。它们用最现实的手法写男女之间的情感,其间穿插一些对社会现象的揭露嘲讽。区别于“痞子文学”,这类小说喜欢穿插一些歌词或者诗歌,力图将自己与情色文字区分,提升写作的文化层次。

     有网上评论指出,该小说流派的源头是石康的《晃晃悠悠》,美女作家的“身体小说”,早先的安妮宝贝作品和再往前的王朔。只是由于网络写作更加自由,网络版本的残酷小说走得更远更极端。在网上,已经有人在改写《成都》的纸质版本,那已“干净”得多了。

     跟很多热门的网络小说一样,新小说同时遭遇了高呼精彩的热捧和斥为垃圾的不屑。

     喜欢的人称,《成都》写实,将生活彻底剥去光亮的外衣,赤裸裸地呈现于眼前。主人公陈重正是现代人的真实写照,是人的无奈,也是社会的无奈。一位名为日月光华的网友称,撇开文字的功力,自我剖析的力度已经成为女作家们火拼的焦点。自我剖析是作家勇气的见证,是作家进入生活的必由之路。这一点从鲁迅乃至郁达夫的作品中都可以见到。现在我们进入一个个人主体的时代,自我剖析从身体和人性入手,是时代的标志。

     也有网友建议大家别看《成都》,影响不好:“这篇文章在比作者小4岁的一代人可能就引不起共鸣,在小8岁的人看来可能就根本一生都不明白。作者慕容大约也就停留在慕容的同龄人中了吧———不成熟的理想主义。”

     经常在网上转悠的一位25岁女孩在读过《成都》、《北京娃娃》等作品后说,所有的作品都在努力传达一个讯息:真情太容易被生活冲走,更多时候下半身将控制大脑,即使主角们最后都在落寞伤感。然而,在充斥了下半身思考的文字里,除去最原始贪婪制造的冷酷事实外,除去满足一些人的阅读快感外,还剩下什么?

     有网友在帖子中发问,我们多数都生活在正常的轨道上,怎么作品里却全是婚外恋、一夜情,这些除了给欲望一个冠冕堂皇的借口外,只能毒害青年并让我们怀疑生活。《北京娃娃》,据说是“描述了作者春树从14岁到17岁之间坎坷的情感经历和令人心痛的生活历程”的“自传体小说”,看完让人出了一身冷汗。《乌鸦》叫嚣也就算了,可是现在的小屁孩儿,竟也在花季就把好几年后的事情都给做了,我弄不懂这孩子以后该干吗?

     还有一位网友一看完小说就在网上发感慨:也许我们此刻能做的,就是赶紧关了充斥残酷故事的电脑,跑到阳光灿烂的大街上,打电话邀请那些结婚多年依旧相亲相爱的朋友们吃饭,然后等着好好观看身边大多数平淡但健健康康的爱情故事。

     然而,不管人们怎样争议,《成都》显然迎合了某种需求。有人自己将小说制作成电子书,免费发送。一些不法书商更是趁机大作无本买卖。据网友揭发,一本印制低劣的《成都》的盗版书,附加《唐僧情史》和《西门庆传奇》,打着云南出版社的旗号已在市面流行,售价竟高达16元。



责编:曲歌 来源:中国青年报


相关新闻
【文化】一部让人目瞪口呆的长篇小说《看上去很坏》(08月07日 16:42)
【教育】从《三重门》到《我为歌狂》 校园青春小说卖火了(07月31日 11:20)
大连:首届哈佛小说国际笔会 没有女作家参与(08月06日 00:39)
【文化】暂不透露书名 暗恋成为主题——海岩新书 出版商逼出来的(08月07日 10:47)
【文化】海岩三解新作之谜 再现传奇爱情(08月06日 17:10)



中国中央电视台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