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国际 www.cctv.com 2005年11月05日 21:00 来源:经济参考报
经济参考报消息:经济学家过去一直认为,石油价格一旦翻番或超过每桶35美元,全球经济就会进入衰退期。然而,去年年初至今,在油价飞涨且长时间站在60美元之上的情况下,全球经济并未受到太大冲击。
最新一期美国《新闻周刊》撰文称,尽管石油支出占全球GDP的比例再次上升到了4.5%(这种情况曾在1979至1980年的石油危机期间出现过),但世界经济增速仍旧超过了4.5%。文章认为,这一方面是此次油价飙升主要由需求拉动,另一方面是产油国更加积极地融入了全球经济。
1979年至1980年的石油危机是供给层面的因素造成的,而此次油价上涨则更多的是由于需求增加,“需求拉动”性质冲淡了高油价的传统不利影响。还有一个重要因素是,产油国在石油美元的使用方面也更加理智。从理论上说,油价上涨造成了从消费国到产油国的财富转移,这对于全球经济应该是十分不利的,因为长期以来产油国在资本使用方面大都效率较低,大量的石油美元并未用于推动这些国家的经济增长。
但事实上,产油国现在对石油美元的使用效率已大大提高。瑞银集团的经济学家估测,欧佩克国家现在将83%的石油美元用于消费,而1974年这一数字只有27%。这些产油国的高消费倾向是全球经济在高油价的背景下仍能继续保持增长的重要原因。此外,产油国在国际投资领域的积极表现也是国际经济保持良好势头的重要原因,这些国家在国际市场购买股票和证券降低了全球借贷成本,并且为美国等石油消费国弥补经常项目赤字提供了资金。
还有一个因素是,全球石油定价系统的混乱减缓了高油价的冲击。正常情况下,油价的攀升最终会在市场的自我调节作用下导致需求下降。然而经济学家的研究却表明,虽然在过去3年中国际油价已经翻番,但只有1/3的价格上涨真正转嫁到了终端消费者身上。美国是唯一一个能源成本的升高和终端价格的上涨同步进行的国家,欧洲和日本的高燃油税意味着油价上涨对零售价格的整体影响十分有限。在很多发展中国家,政府则直接采取了油价补贴政策。
《新闻周刊》的文章最后指出,如果市场的“无形之手”真正发挥作用,诱使石油公司增加石油勘探及炼油方面的投资,世界经济就能继续在高油价时代正常运转下去。(肖莹莹)
责编:刘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