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体育 | 娱乐 | 经济 | 科教 | 少儿 | 法治 | 电视指南 | 央视社区 | 网络电视直播 | 点播 | 手机MP4
打印本页 转发 收藏 关闭
定义你的浏览字号:
GDP总量经核算后大幅增加 统计局长细解其缘由  

央视国际 www.cctv.com  2005年12月20日 11:21 来源:

  中新网12月20日电 国家统计局局长李德水今日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中国2004年GDP现价总量为159878亿元,比年快报核算数增多2.3万亿元,增加16.8%。出现上述情况的原因,主要是常规统计中第三产业存在明显的漏统问题。

  李德水在会上介绍了第一次全国经济普查结果等方面的情况。他说,一是上世纪80年代以前,中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长期采用计划经济体制下的物质产品平衡表体系(MPS),服务业统计非常薄弱。上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与国际通行的核算标准(SNA)逐步接轨,虽然服务业统计得到了一定加强,但基础统计工作尚没有完全跟上。

  二是从事第三产业领域的单位量大面广,情况复杂,财务制度不健全,统计手段相对落后。

  三是随着改革的深入,经济成分日益多元化,特别是私营、个体服务业发展迅速,由于非常分散、变动频繁,加大了组织统计调查的难度,存在一定的漏统情况。例如,在个体、私营经济成分占较大比重的交通运输仓储邮电通信业、批发零售贸易餐饮业、房地产业三个行业中,普查后的增加值比常规统计多出近1.5万亿元,占第三产业新增部分的70%。

  四是新兴服务业大量出现,发展很快,但由于资料不全,常规统计难以准确核算,造成核算数据偏低的现象。例如,计算机服务业、软件业、互联网信息服务和卫星传输服务业、娱乐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家政服务业等,虽然在常规统计中通过相关资料推算等方法作了统计,但很不充分。

  五是工业、建筑业企业办的一些附属服务业,有的被混统在第二产业中,但更多的被漏统了。通过经济普查,进一步查清并补上了第三产业漏统的部分,三次产业结构更加符合中国的实际情况,与发展中国家的一般水平也比较接近。调整后中国GDP总量虽略有增加,但人均水平仍在世界第100位之后。

  中国国务院于2003年7月决定,将原有的工业普查、第三产业普查和基本单位普查合并,并将建筑业纳入普查范围,在2004年开展第一次全国经济普查。普查的标准时点是2004年12月31日,时期资料为2004年度;普查对象是在中国境内从事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的全部法人单位、产业活动单位和个体经营户。(据中国网、新华网网络直播文字整理)

责编:常颖

相关视频
更多视频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