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体育 | 娱乐 | 经济 | 科教 | 少儿 | 法治 | 电视指南 | 央视社区 | 网络电视直播 | 点播 | 手机MP4
打印本页 转发 收藏 关闭
定义你的浏览字号:
我汇率制度改革渐入深水区 考验央行市场智慧  

央视国际 www.cctv.com  2005年12月05日 16:59 来源:

  《瞭望》周刊消息:不论汇价的“破8”还是美元做市商制度的启动,央行试图通过市场化的方式,引导人民币汇率水平的稳定调整,正在进入实质性的机制建设阶段。相比7月21日汇改启动的大勇,此次举措以及随后跟进的汇率政策制定,考验的将是中国政府的经济智慧和政治智慧。

  文章写到,11月25日上午,中国银行报出的现钞买入价(指客户持美元现钞到银行兑换人民币时的比价)为1美元兑换7.9997元人民币,人民币兑美元汇率11年来首次突破8元大关。当日下午5时,中国国际金融公司首席经济学家哈继铭认为此次“破8”是央行进一步深化汇率改革的明确信号。

  就在距此不到24小时的11月24日晚间,国家外汇管理局又一次“出其不意”地发布公告,在银行间市场引进做市商制度,并决定于2006年年初推出即期询价交易方式,意味着市场期望已久的美元做市商制度正式出台。随后,央行与商业银行进行了一年期货币掉期交易,交易金额50亿~60亿美元,掉期汇率为1∶7.85,一年后央行按照这个比价用人民币从商业银行手中回购这些美元。

  对此,哈继铭给予积极评价,“人民银行推出做市商制度并与商业银行进行一年期货币掉期交易,我们认为这两项举措对推进汇率制度改革意义重大。”在他看来,做市商制度将提高商业银行和其它外汇交易商的外汇需求,减少人民银行的外汇持有量,有助于降低人民币升值和基础货币供应的压力,“是‘一石二鸟’的妙招。”

  所谓做市商制度,指的是具备一定实力和信誉的法人充当做市商,不断地向投资者提供买卖价格,并按其提供的价格接受投资者的买卖要求,以其自有资金和货币与投资者进行交易,从而为市场提供即时性和流动性,并通过买卖价差实现一定利润。

  北京师范大学金融系教授贺力平介绍说,“目前,央行是中国外汇交易市场的实际做市商,美元做市商措施的推出就意味着央行在这个市场的退出,而其流动性将由商业银行提供。”如此一来,由于央行不再是外汇市场的惟一买家,通过各种渠道进入储备的外汇会部分分流到美元做市商手里,减轻央行的外汇占款压力。

  “这是一个非常重大且意义深远的改革,它将改变人民银行被动买入美元的局面,将相应的责任分散到各个做市商,使外汇储备在层次上合理,使人民币汇率形成更加灵活。”这位著名国际金融专家认为,更重要的是,这一变化将使国内外汇市场与国际市场更加接近,起码是在波动率上更加接近,“因为,所谓做市商不再是几个,而是几百个,不是自己跟自己玩,而是跟对手玩,跟国际市场玩。”

  文章指出,据央行数据,截至9月末,中国外汇储备7690.04亿美元,同比增长49.5%。如此高的增长,说明美元仍在大量进入中国。在没有做市商制度保护和老百姓不愿意再持有美元的双重压力下,央行一直不得不大量“吃”进美元,使中国的外汇储备结构更加畸形,人民币升值压力巨大。因此,央行通过做市商制度化解人民币升值压力、完善汇率市场化机制,在贺力平看来,是一种必要也是必然的选择。

  但是,做市商制度带来的挑战也非常强烈。贺力平指出,央行希望人民币能缓慢升值,但做市商们的交易行为造成的波动很可能突破央行期望的幅度。这样一来,央行很难再靠过去那种行政命令或暗中撮合干预市场,只能以自主买卖的最大做市商的方式进行。而且,2006年是对外资银行全面解禁的一年,外资银行为了在人民币与美元的交易业务上获得更大的话语权,已经在做市商席位上布局。它们不可能像国有银行那样“听话”,也就是说,央行从此将不得不在外汇市场上接受来自全球最顶尖市场交易对手的轮番挑战。

责编:马芳

相关视频
更多视频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