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体育 | 娱乐 | 经济 | 科教 | 少儿 | 法治 | 电视指南 | 央视社区 | 网络电视直播 | 点播 | 手机MP4
打印本页 转发 收藏 关闭
定义你的浏览字号:
[网友原创] 银行业应汲取汽车业的教训  

央视国际 www.cctv.com  2005年10月26日 15:22 来源:
    专题:网评天下精华版

  中国银行的上市筹备工作已经进入关键阶段,该行将于11月向港交所递交上市申请表格。中行行长助理诸鑫强曾透露,中行计划在明年3、4月间完成海外上市,上市时将售出15%的股份(每日经济新闻10月20日)。

  有投行人士称,“中行被贱卖了”。其实,伴随着近来外资金融巨头投资中国银行业的热潮,一直有金融专家提醒,在目前外资入股中国银行业热潮中,应该防止中国银行业被“贱卖”(东方早报9月15日)。因此,及时制定缜密的防范措施,防止中国银行业被“贱卖”,是中国金融监管当局必须做好的工作。不过,在笔者看来,还有和银行被“贱卖”同样重大的问题也应该引起中国金融监管当局的高度重视,那就是银行业在吸收外资入股的时候,应该汲取汽车业的教训。

  对于中资银行吸收外资入股的战略意图,建行行长郭树清的话具有代表性,“引进境外战略投资者并不是为了吸引更多资本,而是为了引进更好的产品、经验和管理”。也就是说,目的无非是“股权换技术”或者是“市场换技术”。而境外投资者在中国的战略意图不外乎有以下几类:谋求对中国银行业的控制;抢占中国金融市场份额;拓展自身的业务领域和盈利空间,获得可观的经济效益。双方“各怀心腹事”,目标明显存在对冲。据参与了建行与花旗谈判的法律人士透露,一谈到引进产品、经验和管理,双方发现谁都想获得未来更大的控制权,中方希望借助外力提升自己的市场竞争力甚至国际竞争力,而外方只愿意把中方在其全球战略的安排计划内成长和发展。

  值得反思的是,今天国有银行引进境外战略投资者的一幕,早在10多年前中国汽车业已经发生过了。在与外国汽车业谈判时,原想我们的股权最起码也要达到50%左右,因为无论是资金,还是设备、厂房情况,我们都有足够的筹码,但外方始终不让步,因为技术掌握在人家手中。最后中方做出了让步,最终外方股权比例为67%,中方股权比例为33%。在这场谈判中,中方失去的不只是利润,最关键的是对技术的控制权。虽然20年来建立合资企业“以市场换技术”的政策锻炼了中国汽车人才队伍,但是合资公司虽然成立这么多年,外方始终对我们实行技术封闭。当初“以市场换技术”的产业政策受到越来越多人的质疑。

  有专家曾戏称,按照我们自己的设想,外国银行业入股中国银行业“不但要承担巨大的上市风险,而且还要把自己看家的‘金刚钻’无保留让出来,看上去这些战略投资者简直就是‘活雷锋’。”他们当然不是“活雷锋”。外国银行业在与中国有关方面这些的谈判中,提出的各种苛刻条件和不合理要求都表明,它们是“来者不善,善者不来”。

  因此,中资商业银行应汲取汽车业的教训,必须在引进战略投资者的波折中学会自立自强,在保留自身值得保留的优秀传统的同时继续创新。假如产生单纯的依赖思想,难免重蹈汽车业的覆辙,不但达不到“股权换技术”或者是“市场换技术”的目的,反而可能沦亡外资金融机构在中国的一个分销渠道,极大损害中资商业银行和中国金融业的安全。(气横西北谁人剑)

  本栏目所载评论纯系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央视国际立场

  →→浏览原帖全文 发表不群高见

  →→进入“网评天下”,发现更多话题!

责编:任今航

相关视频
更多视频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