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国际 www.cctv.com 2005年09月08日 14:15 来源:
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2005年上半年我国经济增长速度为9.5%,而与此同时,中国的失业率却没有下降。劳动保障部近日透露,截止到2005年6月底,登记失业率4.2%。在正常情况下,GDP的增长与就业增长应该是同步的,在中国却出现了反常现象(中国经济周刊9月6日)。
美国著名经济学家阿瑟·奥肯于1962年提出了著名的“奥肯定律”。该定律论证了失业率与国民生产总值增长率二者呈反方向变化的关系:经济增长速度快,对劳动力的需求量相对较大,就业水平高,失业率低;经济增长速度慢,对劳动力的需求量相对较少,就业水平低,失业率高。然而,在中国却出现了与相反的“奥肯悖论”现象。而且这一现象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就已经出现,尤其是1991年以来,我国GDP增长对就业的拉动作用与前期相比呈现出下滑的趋势。
之所以出现“奥肯悖论”现象,是因为我国在经济增长的同时,产业结构也在不断地调整和优化,劳动密集型产业所占的比例明显减少。一些资本密集型产业在增多,逐步替代了原来的劳动密集型的工业。虽然投入了同样的资金,能够吸纳的劳动力却减少了,就业弹性系数自然就会下降。此外,沿海的很多资本密集型产业发展之后,带动的中间需求恰恰是国外的,出现出口、进口循环。这样的循环只是一个外循环,没有带动国内的劳动力的需求量。
因此,出现“奥肯悖论”现象既有可喜的一面,也有令人不安的一面。据学者预测,未来1O年中国总体的劳动力供给压力每年平均可能达2500万左右。即使按现在最好的年份计算,每年平均会形成1000万个失业劳动力,10年积累,加上现在失业转结的,可能形成1亿以上的城镇失业人口。庞大的失业群体,必将使社会问题集中化、规模化,犯罪率将上升,危害社会安全和稳定。正是在这样的意义上,我们说失业是中国真正的危机。而“奥肯悖论”现象的存在,无疑将加剧这一危机。
“奥肯悖论”现象说明我们一直未能处理好经济增长与就业增长间的矛盾关系。这些年来,我们总是强调发展大企业。这或许没有错,但是我们必须意识到,发展大企业并不一定能够解决就业问题。从市场经济国家的普遍格局来看,中小企业在全部企业中的比例一般在99.5%以上,全国65%~81%的劳动力人口在中小企业中和第三产业中得到了就业。可是,我们总是在理念上、体制上、政策上忽视甚至歧视中小企业的发展。在强调出口拉动的同时,没有注意到延长国内产业链。
因此,要扩大就业,我们必须在保持经济的较快增长的同时,更多地发展劳动密集型的中小企业和民营企业,大力发展服务业。从区域来讲,应该把劳动密集型产业从沿海到中西部地区扩散;产业升级的时候,要尽可能地涉足国内产业链,形成纵深的产业链延伸,使之达到中国整个产业的土壤中,这是能否破解“奥肯悖论”现象,能否解决就业的关键,更关系到中国的稳定和发展。(作者:谭雄伟)
本栏目所载评论纯系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央视国际立场
责编:刘雅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