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体育 | 娱乐 | 经济 | 科教 | 少儿 | 法治 | 电视指南 | 央视社区 | 网络电视直播 | 点播 | 手机MP4
打印本页 转发 收藏 关闭
定义你的浏览字号:
城市建筑浪费:不可承受反复拆建之重 

央视国际 www.cctv.com  2005年06月22日 07:16 来源:人民日报

  人民日报消息:

  近年来,我国城市建设如火如荼,建筑业已经成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但繁荣的背后,也暗藏着巨大的建筑浪费,存在着高能耗、低效率。建设节约型社会,必须遏制和解决建筑浪费。

  住宅消费华而不实

  现象一:大户型盛行,小户型难觅

  近些年,住宅建筑面积越做越大,150平方米以上的住宅甚至成为住宅消费的主流。北京的“冠城1号”楼盘,最小210平方米,最大800平方米,平均户型面积300多平方米。

  大户型盛行的同时,很多的年轻人却为找不到合适的住房而发愁。从山东来上海工作的小曹与女友已经到了谈婚论嫁的阶段,想在浦东中档地段买一套80平方米左右的小两房住宅,可看了十几个楼盘都没有找到合适的。“有的小区我非常满意,可是没有小户型;有小户型的社区又总有这样那样的不满意;精装修的小户型楼盘又不太适合自己住。现在买小户型的房子可挑选的余地太小了!”小曹非常无奈。

  专家点评东南大学建筑系教授郑光复:一套大户型高档住宅的利润抵得上三四套普通住宅,因此更受开发商的青睐。但住宅建设还是应首先满足人们舒适的居住需求,多建一些经济适用住房。对脱离国情、脱离实际的奢侈性、炫耀性住宅消费倾向,应予以及时地引导和纠正。大力发展100平方米以内的中小户型住宅,既可节省用地、节约配套设施,又可以增加住宅套数,缓解住房紧张矛盾。

  现象二:住宅装修不惜重金

  从开发商到业主,从小区设计到室内装修,对住宅装修的投入逐年上升。广州、上海、北京的房地产市场先后刮起“欧陆风”,开发商不惜重金在住宅外部做繁琐的欧式装饰。其实,欧式建筑并不利于现代化施工,造价也比普通设计高出很多。

  环境景观也往往重装饰轻实用,用高档玻璃代替墙壁,地面过多运用进口磨光石料,用高价打造所谓的“美观”。一些小区搞“大水景”、“大绿地”、“大广场”建设,浪费了大量土地,必要的自行车停车库和休闲活动场所却越来越小。

  室内装修的浪费同样严重。据上海家庭装修协会介绍,绝大多数业主买房后都要进行二次装修,建筑材料浪费严重。目前,上海每年的装修户超过20万户,如果每家浪费装修材料500元,一年的金额就会超过1亿元。

  专家点评同济大学建筑系主任常青教授:住宅外观设计应倡导朴实美、自然美并与周围环境相协调。住宅装修中的“视觉消费”应该尽量减少,豪华装修如果是为了炫耀,不惜重金搞得富丽堂皇则完全没必要,也不利于健康。

  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住宅能耗是世界上同类气候条件住宅的3倍左右,钢材消耗高出10%—25%,卫生洁具耗水高30%,污水处理后的回用率仅为发达国家的14。大面积高档住宅的耗费比经济实用住房平均每平方米高出50%。目前,既有95%以上属于高能耗建筑,只有10%左右的新建筑实施了建筑节能标准。

  公共建筑投资超标

  现象三:设计不当

  目前,很多城市建筑都热衷于大面积使用玻璃材料,建成后一年四季用空调调节室温,耗费十分严重,而且不利于安全。许多城市公共建筑如广场、飞机场、体育场、影剧院等由于建设前缺乏规划,没有考虑当地的经济水平和人流规模,使用率不高,有的甚至出现闲置。

  大型公共建筑由于设计不当造成的浪费是惊人的。近几年,很多地方建设“标志性建筑”成风,一些只出现在书本、杂志或展览会上的“怪建筑”,在我国城市中却一再兴建。

  专家点评郑光复教授:某些标志性建筑脱离了实用、经济、安全、美观等基本原则,盲目地追求新奇的形状,违反科学规律、经济法则,浪费巨大。

  建筑外观形式没有先进和落后之分,建筑是百年大计,应该质量为本。另外,各个城市在建设公共建筑之前,一定要进行充分论证,根据地方实际进行规划,才能避免不必要的浪费,把钱花在刀刃上。

  现象四:缺乏评审

  在国外,建筑师对建筑设计和建设过程有最大的发言权。目前在我国,大型公共建筑从最初的决策到建筑的形式、风格,直到建筑材料的采集,整个过程几乎都是开发商和地方领导起主导作用。有关专家坦言,把建筑雕塑化,追求新奇、洋气、豪华的感觉,已经成为一种地方风气,建筑设计师往往无能为力。

  专家点评郑光复教授:发达国家避免建筑浪费的主要途径是严格的评审制度。西方国家投资公共建筑,审计严格,责任明确,透明公开,关于工程的一切信息都要在公共媒体上公布,如果追加投资则要向议会报告。悉尼歌剧院最后的建筑费用超出预算十几倍,导致了好几个市长下台,而我国目前还缺少公共建筑的评审体系。我们国家的建筑方案也应该实行“阳光评审”,由政府出资的大型建筑尤其要体现社会责任感,加强重大工程的公开性、透明度,加强人大、人民群众和新闻媒体对重大工程项目的监督,同时,建筑专家评审组也应该被赋予更高的地位,承担起应有的责任。

  城市改造反复拆建

  现象五:“拆完爷爷的,拆爸爸的,然后拆自己的”,总是重复建设

  在我国城市规划界有一句顺口溜:“规划规划,纸上画画,墙上挂挂,不顶领导一句话。”我国不少城市的城市改造和基础设施翻新改造毫无节制,建广场、拓马路,城市建设停留在反复拆建的恶性循环中,劳民伤财。华东某大城市今年城建计划中有近十条城市主干道要完成拓宽或翻修,而其中好几条马路两年前刚刚改造过,道路两边的建筑,甚至十几层的高楼大厦,又重新被夷为平地。还有一些城市城建施工秩序混乱,事先各个部门缺乏统筹规划,“拉链马路”现象突出,影响城市交通和市民生活。

  专家点评郑光复教授:欧洲住宅平均寿命约80年,我国规定普通建筑结构设计使用年限为50年,而在城市改造过程中拆除的大量建筑使用了还不到30年,不但浪费了大量人力、财力、物力,而且产生大量垃圾和多种污染。对城市来讲,规划的失误是最大的失误,规划造成的浪费也是最大的浪费。地方领导要有长远的规划眼光,城市建设规划不是“拍脑袋”,建设决策要有稳定性,形成长期稳定的城市格局。

  现象六:丢失城市历史

  建筑是城市历史最好的见证。反复拆建不仅拆掉了那些没有价值的建筑,很多祖先留下来的建筑财富也遭到破坏,甚至一些文物古迹、风景名胜都在城市改造中消失了,城市的历史也随之丢失。

  专家点评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刘临安教授:城市里的旧城老街大都是历史遗留下来的城市资源,有些没有受到很好保护,在大拆大建中消逝了,非常可惜。建筑风格、街道风格、城市风格,都是经过几十年、几百年甚至上千年的时间慢慢积淀下来的,现在仅在几年间便被千篇一律的马路、广场、商厦、住宅等建筑所代替,这是城市发展的悲哀。

  城市改造不是重建城市,有历史价值的建筑必须予以保留。城市建设过程中,必须考虑到城市历史的延续问题,很多建筑可以改建,没有必要完全推倒重来,拆下的建筑材料也并非全是垃圾,可以在其他地方用于建设。(刘文波)

责编:刘立

相关视频
更多视频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