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TV.com - ERROR

对不起,可能是网络原因或无此页面,请稍后尝试。

本页面3秒之后将带您回到央视网首页。

央视国际首页 > 新闻频道 > 财经新闻 > 正文

戴相龙:金融体改要从6个方面取得突破

央视国际 (2002年11月12日 14:07)

  新华网北京11月12日电:中共十六大代表、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戴相龙近日在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时说,中国金融体制改革要从六个方面取得突破。

  戴相龙说,中国有能力多渠道筹集资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但是,现行金融体制仍不能完全适应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需要。因此,要继续深入进行金融体制改革。

  戴相龙所述的六方面改革是:

  ——促进建立现代金融企业制度。重点是对国有独资商业银行进行综合改革,创造条件对其进行股份制改造,吸收民间资本改造和发展中小商业银行,继续引进外资银行。

  ——稳步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进一步提高外币、同业拆借、证券回购利率市场化水平,扩大本币贷款利率浮动幅度,先在农村进行存款利率浮动试点。

  ——提高货币政策的制定和执行水平。促进企业增加资本,商业银行完善资金营销激励和约束机制,完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充分运用利率等货币政策工具,及时适度调节货币供应量,保持人民币币值稳定。

  ——完善金融市场。推进资本市场的改革开放和稳步发展。在充分运用人民币资本金和国内金融机构外汇资金的同时,更多地吸引外国资金。

  ——切实加强金融监管,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维护国家金融安全。对商业银行全面实行贷款质量五级分类制度、谨慎会计核算制度、信息披露制度,促使国有独资商业银行经营管理到2006年达到较好水平。

  ——按照循序渐进原则,逐步推进资本项目可兑换,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为将来人民币可兑换创造条件。

  中国现已初步建立了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新的金融体制。其标志,一是金融组织体系逐步健全。到今年6月底,全国金融资产已达23.2万亿元.二是包括货币、证券、保险、外汇、黄金在内的金融市场日趋完善。三是金融宏观调控水平明显提高,人民币币值稳定。四是建立了银行、证券、保险分业经营、分业监管体制。五是金融对外开放逐步扩大,中国在国际金融事务中的地位明显提高。到2002年9月,全国货币供应量为17.7万亿元,贷款总额为13.5万亿元。

  戴相龙表示,可以肯定地讲,中国有能力多渠道筹集资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首先,在筹集国内资金方面,中国有充足的信贷资金来源。据统计,中国的储蓄率(GDP减去消费后的剩余)去年达到39.6%,居世界前列。城乡居民储蓄余额从1980年的400亿元增加到2000年的6.4万多亿元,而到目前已经超过8万亿元。其次,中国现有的市场经济体制有利于吸引外资,预计今年中国吸收的外商直接投资将超过500亿美元。今后随着投资环境的继续改善,会有更多外资进入中国。第三,今后中央银行将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增加货币供应量。过去20年的货币供应总量年均增长23%,预计今后中国货币供应量的增长幅度依然会超过经济增长和物价增长之和。

责编:杨飞洋


[ 新闻发送 ] [ 打印 ] [关闭窗口 ]
相关新闻

  • 央行行长戴相龙:资金支持全面小康(2002/11/11/ 13:47)
  • 戴相龙:鼓励外商并购国有企业和商业银行(2002/10/14/ 12:12)
  • 戴相龙透露我国未来几年金融政策改革方向(2002/10/11/ 16:10)
  • 戴相龙认为世界经济已进入缓慢复苏时期(2002/09/29/ 1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