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国际 www.cctv.com 2006年02月05日 14:55 来源:
专题:网评天下精华版
在《咬文嚼字》杂志的倡导下,经过全国广大观众和读者的认真“咬嚼”,今年的央视春晚,除去演员的口误和“你”“您”混用、“的”“地”不分、“哟”“呦”缠夹等一般问题外,可以认定的差错共有28处,如“神舟”误为“神州”等,平均每10分钟出现1次差错。(《新民晚报》2006年02月04日)
首先说明,笔者是中央电视台的铁杆儿“观众朋友”,尤其喜爱一年一度的春晚。但是,出于对央视的爱护、对春晚的爱护,还是想就央视节目特别是春晚屡出文字差错谈点看法。
笔者平时收看央视节目时而发现字幕中出现错别字,尤其是新闻节目中同期声字幕出现错别字的频率较高。历年春晚字幕出现错别字的频率更高。笔者在报社工作,也有电视台工作背景,对比电视台和报社的工作机制,可以找出电视台文字差错率高的原因。其一,报社选人、用人,把文字功夫看得很重,关键部位比如编辑必须用文字功夫十分过硬的人员,工作在文字功夫要求高的岗位是“一等公民”。而电视台则不然,选人、用人时把容貌、身材、口头表达能力、摄制技术等看得很重,相对降低了对文字功夫的要求。文字编辑、打字员在电视台处于“二等公民”的位置,这些人和主持人、出境记者、摄像记者比,不能抛头露面,不能接触社会,感觉不受重用,因而工作积极性受到影响;加之文字功夫本来就不够到家,出现较多错别字就在所难免了。其二,报社对文字实行层层把关,编辑是第一道关、编辑部主任是第二道关、校对是第三道关、报前检查是第四道关,终审是第五道关。一旦出现差错,连带受罚。而电视台则不然,大台有专职打字员,小台没有,大台、小台都没有校对员,领导审查节目重点也不是审查字幕,而是审查画面和配音。字幕出了差错,如果没造成政治影响也不追究责任,即便追究责任也不“连坐”。在这种机制下,荧屏差错率不高就没有道理了。除了以上两点之外,电视台还有直播因素,直播节目上字幕来不及校对、把关,是差错率高的重要原因。
笔者做出上述分析,是想说明一个问题,大家对央视节目字幕差错率较高,不该一味地指责,用蔡明和郭达小品里的话说,“那是有原因的”。而应该为消灭荧屏错字支支招儿。笔者在这里先提四条应急建议:其一,央视可否马上从同级报社、通讯社高薪聘请离退休的编辑、记者作字幕校对员?其二,尽快建立健全字幕出错责任追究机制,出了差错,层层受罚。其三,对打字员加强文字能力的要求,光有打字技术而没有文字功夫的人应该调离节目制作岗位。第四,如无特别要求,直播节目同期声可以不上字幕,待重播时再上字幕。笔者自知,这四点建议肯定不是什么“金点子”,但想必可以作为引玉之砖。(作者:罗天柱)
责编:王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