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国际 www.cctv.com 2006年01月12日 14:54 来源:
社科院今天发布的“文化蓝皮书”追踪了超女的整个产业链条,并估算出这个节目各利益方直接总收益约7.66亿元。按照上、下游产业链间倍乘的经济规律分析,“超女”对社会经济的总贡献至少达几十亿元。(《中国青年报》2006年1月12日)
社科院关注“超女”现象,既是学术研究接近社会生活的表现,也符合学术自由的原则,在这方面,我们大可不必说三道四。不过,社科院研究“超女”产业链,以及这个产业链对社会数十亿元的贡献,放在“文化蓝皮书”中专题研究,已经有些不妥;《中国青年报》的这篇报道,只字不提“超女”产业链和文化的关系,反而让人糊涂了:是社科院的这个“文化蓝皮书”压根就没谈文化二字呢,还是记者在采写报道时,删除了有关“超女”现象的文化论述内容,干巴巴抽出这么一块“经济贡献”的章节。如果属于前一种情况,则是社科院专家们的不是了,你们研究“超女”带来的文化现象也好,研究“超女”产业链也罢,你们有研究方向的决定权,只是在公布研究报告之时,标题和内容一定要吻合。一份所谓的“文化蓝皮书”,给人的印象是一本“超女”的经济贡献成绩单,这分明是不沾边的嘛。如果是后一种情况,可就要埋怨那位记者了,只要社科院的“文化蓝皮书”里谈到了“超女”带来的文化思考,你侧重介绍“超女”产业链未尝不可,但至少应告诉你的读者,这份“文化蓝皮书”里还有哪些主要内容,不能“断章取义”,“私吞”信息吧?
商业时代,文化被过度经济化了。说得形象一点,时下的文化,尤其是形形色色的所谓大众文化,差不多早已变成了商业的“二奶”或者“奴仆”,要么给商家支撑门面(如不久前的成都街头的美女洗澡),要么给商家赚钱。一句话,能带来直接可观的经济效益才是硬道理。
诚然,一个《超女》,让许多人暴富,年关的时候算算账,炫耀一番,也是人之常情。可是,当我看到社科院的专家们在替湖南卫视、天娱公司、移动运营商、广告主们计算收益时,既忘记了哪些成功的“超女”们一个个也成了“款妹”,更没问所有这些人赚的钱,是哪些人“贡献”的。尤其是,别忘了“超女”本身是靠娱乐文化这块金字招牌打天下的。如果社科院的专家不替中国的文化产业链算算账,看看“文化产业”进账几许,恐怕也是没道理的。
其实,“超女”对文化产业的实际贡献,即便不是零,也是非常可怜的。“超女”比赛,没有原创作品奉献给世人,在提升国人的文化素养方面,也是无所作为。换言之,站在大众文化的角度上看待“超女”,基本可以说这是一个不成功的典型。折算一下经济账的话,它耗费了无数观众的钱,缺不能在文化层面有所实际作为,是大众文化的某种悲哀。
谈论“超女”,既要肯定其成功的一面,也要反思其留下的遗憾。不幸的是,如果连学界也只看到“超女”风光的一面——让多少人赚了钱,却回避了其文化贡献这一寒酸的一面,大约不是特别客观的。(刘海明)
本栏目所载评论纯系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央视国际立场
责编:任今航